核电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rwz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核电安全吗?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
  强震致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多个机组出现故障并爆炸,核能安全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焦点。
  
  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使用的是西方国家早已抛弃了的,不够安全的石墨反应堆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机房的建筑遭到毁坏,反应堆内的放射物质大量外泄,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造成了核电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共有4个功率均为100万千瓦的核反应堆,其发电量占乌克兰总发电量的50%,并向大多数东欧国家提供重要电力。
  该核电站的反应堆是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水冷式石墨慢化反应堆,铀燃料棒放在一大堆石墨中,由石墨有效地控制反应的速度,从而产生推动涡轮机的蒸汽。
  由于石墨反应堆不够安全,许多年以前就被西方国家抛弃了。这种反应堆的冷却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堆芯石墨棒的温度就会猛增,直至超过熔点而导致熔毁事故。
  
  二、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连续切断反应堆的电源,使主要冷却系统停止工作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的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连续切断反应堆的电源,使主要冷却系统停止工作。于是堆芯温度迅速升高,造成氢气过浓,以至26日凌晨发生猛烈爆炸。
  爆炸引起机房起火,浓烟使人呼吸困难,放射性物质不断外溢。核电站所在地区有2.5万居民,这些居民从26日晨开始疏散,疏散共用了34个小时。
  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大量放射性尘埃污染到北欧、东西欧部分国家。瑞典、丹麦、芬兰以及欧洲共同体于4月29日向苏联提出强烈抗议。
  瑞典国家放射学研究所发言人说,这次事故后,飘落到瑞典东部沿海地区的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已超过正常标准的100倍。
  丹麦首相施吕特强烈谴责苏联未能立即就核电站发生的事故向其邻国发出警报。
  受到污染最严重的是波兰。波兰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副总理牵头的委员会,负责处理这起事故的危害等有关问题,并采取措施防止核电站溢出的放射性尘埃危害波兰人的健康,指示人们不要食用喂养青饲料的奶牛所产的牛奶,向有关地区18岁以下居民发放碘化钾。
  南斯拉夫政府要求居民不要利用雨水,不要饮用放牧于野外的牛羊的奶,不要生吃新鲜蔬菜。
  
  三、为了防止进一步的辐射,苏联将28万多人疏散到了辐射区以外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五个多月才恢复发电,使苏联蒙受了巨大损失。
  据苏联官方公布,这起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卢布(约合29亿美元),如果把苏联在旅游、外贸和农业方面的损失合在一起,可能达到数千亿美元。
  在核事故的危害下,有33人死亡,300多人因受到严重辐射先后被送入医院抢救,有更多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污染。
  为了防止进一步的辐射,苏联将28万多人疏散到了辐射区以外。■
其他文献
一、400多名红军官兵英勇牺牲在长山冲中,13岁的郑学才在一个山洞中目睹了这场血战    1934年隆冬,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清剿”,红二十五军第八十二师师长周世觉率本部和皖西第三路游击师共800余人,奉命突破敌人的封锁线。  12月5日晚,为解决部队装备给养严重不足的问题,周世觉和第三路游击师师长高开文率领战士们,在金寨县城突袭土豪劣绅后,携带战利品到达长岭乡乌凤沟宿营,准备
期刊
一、从最初清洗设备的工作人员的过失开始,到反应堆彻底毁坏,整个过程只用了120秒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哩岛核电站第2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红灯闪亮,汽笛报警,涡轮机停转,堆心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  2小时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  在三哩岛事件中,从最初清洗设备的工作人员的过失开始,到反应堆彻底毁坏,整个过程只用了120秒。  6天后,堆心温度开始下降,蒸气泡消失
期刊
一、20世纪初,中国变化快    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变化特快的地方。1900年还在举国上下狂热排外,逢洋必反,转眼,到了1903年,就开始举国上下嚷嚷着要按西方的要求改革了。充满了阿Q气息的总理衙门,就在这一年,变成了外务部。1904年,官制改革、军事改革和司法改革还没启动,朝野上下就开始谈立宪了。及到1905年上半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中国人的兴奋,大概仅次于日本人。在他们看来,
期刊
一、在清朝的政坛上,第一次堂堂正正地出现了来自民间的声音    我们看到,无论谘议局还是资政院,都还不是议会,即使连日本那种二元君主制的议会也不如。这是因为,它们既不能选举行政机构人员,或者议会多数党组阁,同理也不能真正制定宪法。但是,它们也不是以往历史书所说的,仅仅是一种朝廷的咨询机构,橡皮图章。  尽管谘议局和资政院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在清朝的政坛上,却第一次堂堂正正地出现了来自民间的声音。士绅
期刊
朝廷要立宪,无论对于传统的士绅还是新的知识界,都是一个利多的好消息。此时,尽管革命党人排满的宣传已经传到了内地,当年清朝入关的暴行,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一部分新学堂学生和市民,多少有所耳闻。但是即便如此,士绅、市民和学生,还是相当兴奋,纷纷上街提灯庆祝,人们彻夜狂欢,高呼皇帝万岁,立宪万岁。  接下来的事,则是选举各省的谘议局。  谘议局属于准地方议会,或者说练习性的地方议会。立宪从地方自治入手,
期刊
1910年10月至1911年3月,就在这个冬天,6万条生命被一场数百年不遇的大鼠疫吞噬了。  这个清王朝的最后一个冬季,异常寒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大厦将倾的清政府,既无主张,也无能力应对。  是当时中国最早一批接触现代科学的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果敢,挽救了亿万同胞的生命,也使世界为之一震。  100年后,当我们重新翻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时,以伍连德博士为首的医务人员,面对大疫表现出的人道主
期刊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惟一的外籍将军洪水    洪水来自越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惟一的外籍将军,也是越南人民军中惟一的中国将军。他历经了中国革命的全过程,并参与了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洪水原名武元博、阮山,1906年10月1日出生于越南河内。  洪水赴法国学习和考察期间,结识了胡志明和在法国留学的部分中国共产党人。1925年初,应时任共产国际苏联专家鲍罗廷秘书的胡志明的邀请,洪水来到广州,成
期刊
一、立宪是一种规避革命的最佳路线,这一点,朝廷的当家人非常清楚    “保中国还是保大清”,在清朝预备立宪的过程中,这个问题的阴影一直没有消失,成了折磨最高统治者的一道魔咒。  客观地说,就立宪派中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而言,保中国是主要目标,保住中国,顺便也保了大清。而对于在朝的当政者而言,尤其是晚清权贵,保大清是第一位的,顺便保中国。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第三者,那就是革命党人。1905年,革命
期刊
新军招来读书郎,接受革命新思想;  清廷狐疑全歧视,新军被逼反了吧!    一、招兵要招读书郎    清朝新政下的军事改革,有个编练36镇新军的规划。新政的新军编练,担心新军沾染旧军习气,所以,必须重打鼓,另开张。南方各省编练新军,招收士兵,读书人优先。  新军的军饷高,待遇优厚,一个正兵一月四两二钱银子,折合洋钱八元左右,自己的吃穿还不算在内。这些钱,养五六口之家都够了。  新军跟现代化联系密切
期刊
一、为债务烦忧的杰斐逊    第一个死于贫困的美国总统是托马斯·杰斐逊。  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出身贵族家庭,他在8年的总统生涯里,欠下了数万美元的债务,离开白宫时不得不举债偿还。  离开白宫后,杰斐逊抵达蒙蒂塞洛。  杰斐逊有几间小作坊和一个小农场,但入不敷出,远远谈不上还债。1812年,英国人入侵,焚烧了国会图书馆,杰斐逊将自己价值5万美元的藏书,以23500美元的低价卖给国会,偿还了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