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的事故绝不会发生。”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200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安全环保质量部主任从慧玲说:“在中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的事故绝不会发生。”
  
  核电专家凭什么给出如此肯定的回答?凭的是高质量的技术保障和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二者一体,形成“纵深防御体系”,将核泄漏概率降至最低。
  中国核电站有4道安全屏障。第1道,核电站的燃料是二氧化铀的陶瓷体芯块,能把绝大部分的裂变产物自留在芯块内;第2道,性能相当好的锆合金包壳管把芯块密封在管里;第3道,压力容器及一回路压力边界;第4道,安全壳。只有4道屏障同时失效,放射性物质才有可能泄漏,但这个概率是极低的。
  另一方面,自1984年中国建造第一座核电站开始,国家对核安全的重视就从未松懈过,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核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中国核安全局在中国的四个地区建有监督站,对所有运行或在建的核电站实行24小时现场监督。
  20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从主管部门到电站业主,经过20年的发展,其设计、运行、维护的经验不断增加,这也是核安全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础。
  
  二、虽然发生过几次事故,历史仍然证明,核电高安全的运行记录,在能源发展史上,包括常规电厂、煤矿、油井、水坝等,都是绝无仅有的
  
  历史上看,每一次核电事故都会伴随着核电发展的“低谷期”。1979年发生在美国三哩岛核电站核事故和1986年发生在前苏联(现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事故,是核电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两次事故,事故引发人们对于核电的忧虑,此前已经“狂飙突进”了将近20年的全球核电发展很快来了个急刹车。
  就是这两次事故,也只有一次有放射性物质逸出,造成污染和人员伤亡。这种高安全的运行记录,在能源发展史上,包括常规电厂、煤矿、油井、水坝等,都是绝无仅有的。事实上,两次事故后,安全便成为核电行业发展时考虑的第一要务,在那之后,全球也基本没有再出现大的核泄漏事故。
  
  三、不要过早对核电发展下结论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继而核电站发生爆炸。虽然各界对其消极的解读较多,实际上,从积极方面考虑,面对如此强烈的地震,日本核电厂的应对和处理,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坏”。
  核电专家、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宁告诉记者,从3月12日日本核电站发生的爆炸来看,可以肯定不是核反应堆爆炸,否则现场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不会仅限于铯和碘。
  “面对有史以来最大的事故,至少到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的核泄漏,这证明核电的安全保护还是非常好的。”李宁提醒大家,日本的核电站并非安全性能最高的三代核电站,对待核电还需要综合判断。应该客观地看到过去的20年中,全球近500台核电机组为全球提供了大约15%的电力,且无事故发生。
  长期关注能源行业的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元华表示,目前核事故事态还在进展,不要过早对核电发展下结论,但日本的核事故将必然对全世界核电建设、管理和监督产生影响。
  我国能源局正密切关注日本核电事故的进展,但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不会修改中国既定的核电发展战略。■
其他文献
一、在清朝的政坛上,第一次堂堂正正地出现了来自民间的声音    我们看到,无论谘议局还是资政院,都还不是议会,即使连日本那种二元君主制的议会也不如。这是因为,它们既不能选举行政机构人员,或者议会多数党组阁,同理也不能真正制定宪法。但是,它们也不是以往历史书所说的,仅仅是一种朝廷的咨询机构,橡皮图章。  尽管谘议局和资政院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在清朝的政坛上,却第一次堂堂正正地出现了来自民间的声音。士绅
期刊
朝廷要立宪,无论对于传统的士绅还是新的知识界,都是一个利多的好消息。此时,尽管革命党人排满的宣传已经传到了内地,当年清朝入关的暴行,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一部分新学堂学生和市民,多少有所耳闻。但是即便如此,士绅、市民和学生,还是相当兴奋,纷纷上街提灯庆祝,人们彻夜狂欢,高呼皇帝万岁,立宪万岁。  接下来的事,则是选举各省的谘议局。  谘议局属于准地方议会,或者说练习性的地方议会。立宪从地方自治入手,
期刊
1910年10月至1911年3月,就在这个冬天,6万条生命被一场数百年不遇的大鼠疫吞噬了。  这个清王朝的最后一个冬季,异常寒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大厦将倾的清政府,既无主张,也无能力应对。  是当时中国最早一批接触现代科学的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果敢,挽救了亿万同胞的生命,也使世界为之一震。  100年后,当我们重新翻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时,以伍连德博士为首的医务人员,面对大疫表现出的人道主
期刊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惟一的外籍将军洪水    洪水来自越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惟一的外籍将军,也是越南人民军中惟一的中国将军。他历经了中国革命的全过程,并参与了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洪水原名武元博、阮山,1906年10月1日出生于越南河内。  洪水赴法国学习和考察期间,结识了胡志明和在法国留学的部分中国共产党人。1925年初,应时任共产国际苏联专家鲍罗廷秘书的胡志明的邀请,洪水来到广州,成
期刊
一、立宪是一种规避革命的最佳路线,这一点,朝廷的当家人非常清楚    “保中国还是保大清”,在清朝预备立宪的过程中,这个问题的阴影一直没有消失,成了折磨最高统治者的一道魔咒。  客观地说,就立宪派中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而言,保中国是主要目标,保住中国,顺便也保了大清。而对于在朝的当政者而言,尤其是晚清权贵,保大清是第一位的,顺便保中国。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第三者,那就是革命党人。1905年,革命
期刊
新军招来读书郎,接受革命新思想;  清廷狐疑全歧视,新军被逼反了吧!    一、招兵要招读书郎    清朝新政下的军事改革,有个编练36镇新军的规划。新政的新军编练,担心新军沾染旧军习气,所以,必须重打鼓,另开张。南方各省编练新军,招收士兵,读书人优先。  新军的军饷高,待遇优厚,一个正兵一月四两二钱银子,折合洋钱八元左右,自己的吃穿还不算在内。这些钱,养五六口之家都够了。  新军跟现代化联系密切
期刊
一、为债务烦忧的杰斐逊    第一个死于贫困的美国总统是托马斯·杰斐逊。  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出身贵族家庭,他在8年的总统生涯里,欠下了数万美元的债务,离开白宫时不得不举债偿还。  离开白宫后,杰斐逊抵达蒙蒂塞洛。  杰斐逊有几间小作坊和一个小农场,但入不敷出,远远谈不上还债。1812年,英国人入侵,焚烧了国会图书馆,杰斐逊将自己价值5万美元的藏书,以23500美元的低价卖给国会,偿还了自己
期刊
中国核电安全吗?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  强震致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多个机组出现故障并爆炸,核能安全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焦点。    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使用的是西方国家早已抛弃了的,不够安全的石墨反应堆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机房
期刊
1927年12月27日下午,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被桂系军阀、军长胡宗铎逮捕。身怀六甲的续弦之妻陈静珠见李汉俊脚上还穿着拖鞋,声泪俱下,叫他换上鞋子再走。李汉俊自知在劫难逃,尽力安慰着妻子,说:“不用换,我过会儿就回来的。”  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是同盟会的元老。军警押着李汉俊离开家门,陈静珠赶紧叫了一辆黄包车,火急火燎地前往汉口汉中胡同益寿里,向嫂子薛文淑求助。  薛文淑冒着寒风,跳上一辆黄包车,
期刊
一、“车子化”运动中,全县制造的车子堆积如山    “大跃进”时期,提倡“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发扬首创精神,大胆革新”,提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区、乡、社干部群众大搞工具改革。  湖北省孝感市袁集乡党委陈书记首先制造了木制独轮车,向县委报喜。  他推着车子在全乡转了一圈。  县委号召向他学习,大搞车子化,要求干部群众一人一车。于是,全县轰轰烈烈地搞起“人人当木匠,家家是工厂”的车子化运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