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金融的动向和特点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经济时代是金融经济时代,经济趋向虚拟化;当今的经济时代也是开放的时代,金融在趋向全球化。进入21世纪以来,在资本虚拟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金融表现出多种动向和特点。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突飞猛进,使城市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全球化下,城市要实现更快发展,必须提高竞争力。城市经济重要性的提高,使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
王光伟教授撰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货币、利率与汇率经济学》是一本中高级教材,供金融、经济专业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使用和选用,有些章节也可供金融学本科高年级教学参考。
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重庆工商大学共同主办的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16-18日在重庆工商大学隆重召开。参会代表就西部大开发、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学术交流。
虚拟经济概念提出以后,其最基本的理论是将整个经济系统分成两个子系统:实体经济系统和虚拟经济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区别并不是一个从事实际经济活动,另一个从事虚假的经济活动,而是由于它们的运行方式不同。在市场经济中,经济运行的最基本内容是其价格的形成机制,而价格形成机制的基础则是人们的行为,行为方式不同导致价格形成机制不同,从而导致一系列运行过程中的规律性差异。当虚拟经济研究在理论上迈出最初一步的时
许多经济学家,如弗兰克尔(Fmnkel,1999)、穆萨(Mussa,2000)、费舍尔(Stanley Fischer,2001)都指出,由于各国经济、金融条件各不相同,不可能存在一种适合所有国家的汇率制度;对于某一个国家来说,合适的汇率制度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可能发生变化。现实中随着各国经济市场化和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决定汇率制度安排多种因素的变化不断地对汇率产生调整压力,汇率制度随时可能发生微调、
20世纪后半期,货币理论的研究逐步从比较静态分析转到动态分析,更加注重货币作为外生变量影响价格、利息率、失业等变量的时间序列与变化路径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向的转变,使货币在宏观模型中的作用也发生了转变,从货币仅仅作为商品交易的媒介,转向货币的存在如何使经济达到均衡。与此同时,货币理论新的微观基础也在逐步建立。本文从跨期一般均衡模型的角度,分析货币理论这一发展阶段的特点,并考察货币在各种模型的不同假定下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调节和控制的组织体系和具体形式,是由管理和监督体系、运营或使用机构、相关的中介组织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一般认为,国有资产包括资源性资产、行政事业性资产和生产经营性资产三类。
当前,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城镇失业率在经历近10年较低水平之后开始反弹,到2002年时城镇失业率已达4%,城镇失业人口总量达到681万人。如果再考虑到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的农民失地又失业的实际情况,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就更为严峻。
在20世纪50年代,以罗伯特·索罗(1956)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实证研究了资本和劳动力等有形因素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经济增长是不能得到解释的。这部分不能得到解释的增长被称为剩余效应。为寻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其它因素,以后的经济学家们对教育和科技进
20世纪50年代,Mason和Bain等人率先提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与经济绩效的SCP分析框架,得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经济绩效的结论。本文试图在SCP框架的基础上,探讨银行市场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