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xswd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现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并让学生能够看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并運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学;生活数学;创新能力
  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很多数学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往往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点和习题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看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导致学生不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点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缺乏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阶段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
  一、在教学中导入生活实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讲课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在讲课阶段导入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实例,能够充分地引发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中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看到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种置身于生活情境的感觉,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如,教学“倍数”时,笔者在导入时会对学生讲解富含生活气息的趣味小故事:“印度的一个国王为了奖励象棋的发明者,让象棋的发明者提出一个要求,发明者让国王在每格的棋盘中都放入稻谷,一共64格,第一格放1粒谷子,第二格2粒,第三格4粒,第四格8粒,第五格16粒,第六格32粒……最后全世界的谷子都不可能满足发明者的要求.”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新课导入,充分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看到了数学的奇妙,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有效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源泉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情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具有生活化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水平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从单一枯燥的数学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积极地转动思维.
  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很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创设情境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点简单化,将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三角形的稳定性,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但是大家肯定不知道他还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因为他早在1 800年前就提出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论.”学生通过教师这种生动的举例,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从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中发现了数学问题,产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在思维火花的诱导下,形成了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具有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课堂教学的补充.高效的课外作业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巩固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活化的课后习题训练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采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认为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小学生由于心理原因,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会产生厌倦心理,长此以往,使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学习的兴趣,使教师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设计训练的习题,学生的加减乘除法掌握得不牢靠,可以安排学生在生活中帮助家长计算电费、水费和购物的费用等,通过这种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创新性的课后习题练习,不仅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还给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地采用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建.挖掘生活素材,有效融合小学数学课程资源[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7):76.
  [2]许龙游.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考试周刊,2016(75):185.
其他文献
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项目课程改革的目的应是: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设置课程门类,构建全新的项目课程体系。
江泽民同志写给国家教委领导李铁映、何东昌同志关于加强青少年近代史和国情教育的信6月1日公开发表以来,在本市普教界引起很大反响。6月5日上午,市教育局召开座谈会,交流学
语文课堂教学最终要训练学生掌握技能,形成能力。过去我们搞了不少单项训练,它作为整体训练的基础,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然而,这种训练毕竟是局部的,在结构功能
竞赛题数量关系较复杂,题型新颖,难度高,技巧性强,难而有趣。因此,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竞赛题的思考方法,有助于开拓思路,训练思维,激发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摘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反思推动更好发展.  【关键词】教学效率;民主平等;情境教学;自主学习;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目的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只有当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
9月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是个非常不平凡的月份,金融风暴给本已脆弱的商品市场雪上加霜。在商品市场暴跌过程中,各品种出现分化,国内外玉米虽然表现也疲弱,但较周边品种相对较为抗
作业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教师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但目前化学作业存在两大问题:(1)一些教师布置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小学数学课堂上达成有效教学应做到精心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参与能力,激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应做到精心创设情境,使情境尽可能地融入生活性、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迷人的故乡。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啊!故乡!终生难忘的地方……”天津美术学院礼堂座无虚席。这深情、甜润的歌声,激起
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一个好的班会,可以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要开好班会必须克服成人化、简单化、模式化的做法,应力求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