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校教育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实行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历史学科、教材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必须体现以下三个要点:1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比如:把一些考古学史学界新的发现以及科研成果信息告诉学生,培养对历史的兴趣。2、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历史事件发生的简单场景,模仿历史背景,展开讨论或辩论。以充分展现个体的能力和群体合作水平。3、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史海无边,史料如山引导学生选择相关史书,查找相关史料,阅读人物传记。利用剪报上网查寻收集历史资料。
  二、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突出“精”
  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给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用最少的时间,最精辟、精炼的语言,给学生最大限度的知识容量和思维空间就显得犹为必要。一是内容要精要。“精讲”应依据教学目的,从内容上做文章,力求使自身的讲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紧扣热点。二是分析要精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精辟的分析不仅仅使学生掌握课程教材的知识或结论,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载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老师精辟的分析,了解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三是语言要精练。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迫切要求教师在讲授时做到语言精练。1、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是课堂教学语言精练最基本的条件和前提。2、用词准确,合乎逻辑,表意明确,通俗易懂。只有辞切,才能意明。历史的概念和术语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有半点随意性。如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就不能讲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就不能讲成扫清了障碍等等。3、运用情感的独特作用,让语言发出真情,感人肺腑。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的思想内容,饱含对学生的满腔热情,在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面前,表明自己爱憎分明的态度。只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四是试题要精选。面对多如牛毛的资料和检测题,老师务必精心把关,力求让学生所做的每一道训练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或精心挑选的。一定要坚持启迪思维,举一反三的原则和方法,教师重点讲解的例题,必须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
  三、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灵活运用历史理论
  历史理论主要指科学的历史概念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主要有: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主要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继承和发展,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以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政党及其领袖的地位和作用,历史规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等。解题中必须灵活运用正确的观点深入分析历史现象。对任何历史问题的分析,都必须以理论为根据,否则就无法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必须系统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注重运用理论分析历史问题。只有坚持运用史学理论分析问题,史学理论水平、分析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平时要选择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试题,进行史论结论合训练。有目的、经常性的练习,必然会促使灵活运 用理论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提问的技巧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能力技巧和艺术。它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提问技能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提问不仅仅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更在于使学生通过开动脑筋思考,联系已有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提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突出重点,难易适度2.精心安排,选择时机3.频率数量,周密设计4.鼓励学生,教会学生发问。
  五、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挖掘历史隐性知识
  所谓隐性知识,通常是指课本文字没有直接表述而实际上隐藏在其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联系。隐性知识不仅包括“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也包括 “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如经验、启示、策略、思维方法、思想情感等。在历史课本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然而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怎样来挖掘隐性知识?如何通过互动的教与学过程,将其转化为能够用多种媒体表达出来的显性知识?即如何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广大教师和学生均感困难。在教学实践中,发掘隐性知识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认真研究显性知识,努力挖掘其中隐含的知识;二、阅读重要历史图表,注意藏身其中的知识;三、参考相关信息,通过知识横向迁移,由此及彼发掘隐性知识;四、通过知识纵向迁移,触类旁通发现隐性知识;五、启动历史思维,把握隐含的特征和线索;六、加强交流与合作,在互动中共享隐性知识。
  六、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各种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历史科的三种题型如何解答,各种题型的多种类型的试题又如何解答,应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清晰的思路。要审清题意,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明确重点,突破难点。行文做到语言简洁准确,层次段落分明,逻辑结构严谨。要用史论统帅史实,用史实支撑史论,使二者浑然一体。选择题:要灵活运用即定法、淘汰法、辨优法、求同存异法、逆推法等。材料解析题:要懂文字、懂史实、懂整体、懂关键。要分析材料和题问之间的关系,理解发问的意图、角度和侧重点,从而选取材料中有关信息、有关课本知识、学过的史学观点,做出评价或提炼、概括观点或结论,形成新材料、新情境和新问题下的个人见解甚至创见。叙述性问答题:高度概括,史论结合,述评结合。要梳“辫子”或分“块块”,纵横归纳。面面点到,无需扩展。比较性问答题:求同求异,深入挖掘。逐项比较,注意目的。穷尽比较项(从事件的全过程即纵向和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即横向去找),合并“同类项”(即确定比较的对应点,如比较不平等条约,割地与割地,赔款与赔款,开放商埠与开放商埠)。比点宜粗,要有高度,触及实质,揭示本质。分析性问答题:分析原因可从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入手。分析原因要按分析对象的特征而定,比如政治的原因、经济的原因、社会制度的原因、“国情”的原因等;分析原因还要依题意而定。分析事物性质要注意“ 定性”准确。历史意义可从性质、特点、作用、结果、影响等六个方面分析。分析特点用选取概括式或提炼概括式作答。论证性问答题:要观点明确,史实确凿,结论明确。理论性问答题:①表明观点,判断是非;②史实论证,用史实说话;③理论升华,以理服人。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取RT-PCR方法,以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DLA EIAV)疫苗培养物中提取的RNA作为模板,获得两种编码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反式激活蛋白Tat的基因克隆,分别命名为Etat319
摘要: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关键词:生活化 想象力 社会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
本研究分别用EcoRⅠ+XhoⅠ和EcoRⅠ消化pWM和pDWB,得到1.3kb的原癌基因c-myc和0.9kb的凋亡抑制基因bcl-2,将这2基因分别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5’-LTR下游的多克隆位点,构建了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教学媒体,用以构成教学信息的最佳载体,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进教学的整体改革。多媒体在英语课堂的应用,效果不同凡响。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的今天,多媒体英语教学已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普及。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坚守以幼儿为本,健康第一的工作原则,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健康教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开展。牢牢把握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结合的原则。  一、全方位开展对幼儿的健康教育  1、将幼儿的健康教育与日常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制定健康教育目标,设立健康教育课程。  幼儿健康教育其主人应该是幼儿自己,让其懂得不能什么都依赖于成人的照顾,要有良好的积极乐观的情绪,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的表面、血浆及骨髓内,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对该病的研究尚不深入,可
摘 要:音乐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知识,音乐欣赏教学方法,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体验到从深层音乐欣赏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生本教育”的思想,创建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将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其它相关学科及文化联系起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并培养学生勇于展现自我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