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取RT-PCR方法,以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DLA EIAV)疫苗培养物中提取的RNA作为模板,获得两种编码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反式激活蛋白Tat的基因克隆,分别命名为Etat319和Etat312;然后通过序列比较选取保守克隆Etat319作为模板,再次扩增得到完整的tat基因,所得tat基因全长231bp,编码含76个氨基酸的蛋白。将获得的tat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得到重组表达质粒tat-pcDNA3,转染实验表明它对EIAV LTR具有反式激活功能。 本研究在健康驴白细胞中比较了D-A EIAV、DLA EIAV及EIAV美国Wyoming株三者之间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启动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表达的活性差异,以及在EIAV Tat蛋白存在条件下三者受激活时启动CAT表达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在驴白细胞中,DLA EIAV LTR启动CAT表达的活性略高于D-A EIAV LTR;而与EIAV Wyoming株LTR比较,DLA EIAV与D-A EIAV二者LTR启动CAT表达的活性都较低。在共转染重组表达质粒tat-pcDNA3条件下,由于Tat蛋白的激活作用,D-A EIAV及DLA EIAV LTR的起始活性都得到提高,分别提高了4.8倍和6.0倍,而EIAV Wyoming株LTR活性仅提高了3.2倍。 为了验证中国EIAV(DLA EIAV与D-A EIAV)LTR中U3增强子区新发现的GATA基序在病毒转录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将该基序TGATAA突变为TTCGAA,然后转染稳定表达GATA转录因子的K562细胞,检测突变前后U3+R区域启动报告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发现GATA转录因子结合基序突变以后,强弱毒U3+R区域启动报告基因表达的活性分别下降了43%和52%,表明GATA基序在中国EIAV转录过程中起正调控作用,这与在其它反转录病毒基因表达调控中观察到的作用是一致的。 此外,本研究还通过PCR定点突变技术将D-A EIAV TAR元件中的差异碱基按照强毒致弱过程中的改变进行了突变,即将D-A EIAV TAR中的碱基A突变为DLA EIAV相同的碱基G,同时将D-A EIAV TAR相邻区域+3位的碱基A定点突变为与DLA EIAV相同的T。检测结果表明突变前后无明显差异。提示可能由于碱基突变而引起的DLA EIAV TAR二级结构变化在细胞内无法产生,或者即使形成这种增加的小泡,但位于茎部末端,并不能为EIAV Tat蛋白所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