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也充分决定了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才能够使所有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挥出来,也才能更全面的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一、因“材”而异,定“教”法
教,没有一定法则可遵循,但教却一定要有“方法”可依。这也是各学科教学中,老师们必须遵循的准则。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原则,再根据不同的课堂活动主题,灵活选用以下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是指老师对本学科教材知识点进行有系统有条理地讲解。此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中,常识性的知识点教学。如: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的软件、硬件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的日常应用与维护、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病毒的预防以及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等等。此教学方法同样也非常适用于计算机实践性知识及操作步骤的讲解。
2.“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主要为老师对相关技能实践操作,而学生从老师的示范操作中学习相关的使用步骤操作方法等。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主要将此种方法应用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法是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学生正确的操作姿势的示范性演示,例如:在使用计算机时的坐姿、正确的键盘基本指法、鼠标操作等;另一方面为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的实践性示范演示。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系统进行详细的地演示,而这种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可以使学生从老师的实践操作中更清楚的掌握操作技能,从而更好更快的完成本课堂教学活动任务。
3.“同步”教学法。同步教学法为:要求学生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分步骤进行同样的实践操作,直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任务。学生在分步骤分层次的操作中掌握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应用本教学法进行教学,老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掌控好课堂节奏,对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做好重点讲解及详细的板书,另外,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要小组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互助互学。这样,不仅课堂生动活泼,教学收益效果好,更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
4.“探索”教学法。“探索”教学法:针对相对简单、有趣的教学内容,老师课前首先给各小组分布一个任务,接下来对重点、难点做详细的提示和要求,由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样各小组在作任务的过程中即可以探索新知,完成任务活动,又可以加强孩子们之间的合作精神,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之间的友谊,可谓一举多得。采取此教学方法,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扮演好引导者和鼓励者两个角色,让小组成员积极去探索新知、发现问题,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任务完成后,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对全班学生做经验总结,使学到的新知掌握的更牢固,遇到的难点问题再进一步加强记忆,小组的合作与友谊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定学法,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确定不同的学习方法,是指面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以及接受新知快慢不同的孩子,我们要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达到每节课都有收获,每个孩子都有进步的目的。例如:我所在学校的孩子们,大都来自农村。通过调查问卷我了解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家中没有计算机,更有一部分学生小学时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我们就要让学生采用放慢步子、让学生多动手、多练习、多回顾的学习方法,老师要以多示范、同步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更要拿出百倍的耐心,帮扶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即产生学科兴趣,又要在每节课中有进步有收获。此外,加强技能训练,多回顾旧知,多给学生表现机会并适时的多鼓励多表扬,对于那些接受新知较慢的学生,更要个别指导或小组帮扶共同提升,让学生在老师和伙伴的爱心帮助下,逐渐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和向往。而对于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说,小组合作时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则要多采用探索学习、任务驱动、合作完成的教学方式。老师给出课堂任务,或只指出重难点部分,其余的让学生小组间自主探索与创新。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并用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用剩余的时间去帮助那些有困难或速度较慢的学生,这样基础好的孩子即能体会到任务完成后胜利的喜悦,又能品尝到帮助他人,为他人解忧的快乐。
三、及时表扬,不断鼓励
对于学生的课堂劳动成就,老师应及时做出肯定的评价与鼓励,现在,我们省的所有农村中小学都配备了远程教育装备,优质的学习硬件装备,完善的教学软件环境,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优势,通过运用共享文件夹或多媒体网络教室,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传输到作业文件夹中,这样大家可以互相浏览作品或一同播放赏析,老师也能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成果做出详细的评点。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可以更好的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作品的及时评价与鼓励,学生们可以及时做到填、漏、补、缺,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再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因材施教,即有以教材为本,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的含义所在。也有以学生这个人材基本素质为本,选择更适宜于不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总之,我们作为一名育人子弟的老师,要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一、因“材”而异,定“教”法
教,没有一定法则可遵循,但教却一定要有“方法”可依。这也是各学科教学中,老师们必须遵循的准则。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原则,再根据不同的课堂活动主题,灵活选用以下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是指老师对本学科教材知识点进行有系统有条理地讲解。此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中,常识性的知识点教学。如: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的软件、硬件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的日常应用与维护、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病毒的预防以及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等等。此教学方法同样也非常适用于计算机实践性知识及操作步骤的讲解。
2.“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主要为老师对相关技能实践操作,而学生从老师的示范操作中学习相关的使用步骤操作方法等。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主要将此种方法应用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法是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学生正确的操作姿势的示范性演示,例如:在使用计算机时的坐姿、正确的键盘基本指法、鼠标操作等;另一方面为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的实践性示范演示。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系统进行详细的地演示,而这种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可以使学生从老师的实践操作中更清楚的掌握操作技能,从而更好更快的完成本课堂教学活动任务。
3.“同步”教学法。同步教学法为:要求学生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分步骤进行同样的实践操作,直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任务。学生在分步骤分层次的操作中掌握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应用本教学法进行教学,老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掌控好课堂节奏,对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做好重点讲解及详细的板书,另外,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要小组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互助互学。这样,不仅课堂生动活泼,教学收益效果好,更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
4.“探索”教学法。“探索”教学法:针对相对简单、有趣的教学内容,老师课前首先给各小组分布一个任务,接下来对重点、难点做详细的提示和要求,由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样各小组在作任务的过程中即可以探索新知,完成任务活动,又可以加强孩子们之间的合作精神,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之间的友谊,可谓一举多得。采取此教学方法,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扮演好引导者和鼓励者两个角色,让小组成员积极去探索新知、发现问题,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任务完成后,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对全班学生做经验总结,使学到的新知掌握的更牢固,遇到的难点问题再进一步加强记忆,小组的合作与友谊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定学法,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确定不同的学习方法,是指面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以及接受新知快慢不同的孩子,我们要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达到每节课都有收获,每个孩子都有进步的目的。例如:我所在学校的孩子们,大都来自农村。通过调查问卷我了解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家中没有计算机,更有一部分学生小学时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我们就要让学生采用放慢步子、让学生多动手、多练习、多回顾的学习方法,老师要以多示范、同步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更要拿出百倍的耐心,帮扶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即产生学科兴趣,又要在每节课中有进步有收获。此外,加强技能训练,多回顾旧知,多给学生表现机会并适时的多鼓励多表扬,对于那些接受新知较慢的学生,更要个别指导或小组帮扶共同提升,让学生在老师和伙伴的爱心帮助下,逐渐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和向往。而对于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说,小组合作时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则要多采用探索学习、任务驱动、合作完成的教学方式。老师给出课堂任务,或只指出重难点部分,其余的让学生小组间自主探索与创新。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并用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用剩余的时间去帮助那些有困难或速度较慢的学生,这样基础好的孩子即能体会到任务完成后胜利的喜悦,又能品尝到帮助他人,为他人解忧的快乐。
三、及时表扬,不断鼓励
对于学生的课堂劳动成就,老师应及时做出肯定的评价与鼓励,现在,我们省的所有农村中小学都配备了远程教育装备,优质的学习硬件装备,完善的教学软件环境,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优势,通过运用共享文件夹或多媒体网络教室,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传输到作业文件夹中,这样大家可以互相浏览作品或一同播放赏析,老师也能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成果做出详细的评点。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可以更好的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作品的及时评价与鼓励,学生们可以及时做到填、漏、补、缺,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再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因材施教,即有以教材为本,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的含义所在。也有以学生这个人材基本素质为本,选择更适宜于不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总之,我们作为一名育人子弟的老师,要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