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导小学生“品读”课文的几点做法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info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103-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小学生“品读”课文的几点做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扣文眼,在品读中玩味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针对文本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钱学森》这篇课文通篇以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杰出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的形象。若仅停留在对内容的感知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就会觉得这篇课文平淡无奇。但若能通过品读语言文字,零距离地与课文对话,就一定能走近科学家,并感受到本课语言独特的美。在教学时,我与学生一起紧紧地抓住能体现钱学森杰出才华的三处地方和表现钱学森爱国情怀的几处内心活动进行深入研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形象深入人心,还使学生从平淡、朴实的语言中品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培养了自己的语感。
  再如出自《水浒传》的《景阳冈》也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画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
  二、重体会,在揣摩中参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例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这一部分内容是通过一段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廖廖几句就表现出人物鲜明的特点。为了使同学们深刻认识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我先让学生读读这段对话,说说周瑜、诸葛亮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然后再通过细细品读,揣摩周瑜的每一“问”用意何在?而诸葛亮的每一答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研读每一问一答中,透过语言文字,发现了周瑜表面客客气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从中,学生更体会到了通过传神的语言描写也能塑造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品读,让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不再是浅尝辄止,他们理解文章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语文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
  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
  三、多元读,在探究中提能
  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学生的探究朗读能力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
  如在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第4段“勘测线路”时,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以及那颗强烈的爱国心,然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读书,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等多种探究朗读形式来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淀学生的语言。如“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时说的话”就采用了设置情境的方式来进行多元朗读:在施工委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作人员“———”;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语重心长地勉励工作人员“———”;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严肃而恳切地勉励工作人员“———”。而“詹天佑不怕重重困难,勘测线路”这一部分则通过想像情境,交流画面的形式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感动。如引导学生想象“攀山越岭,勘測线路”、“深夜灯下,伏案绘图”等这些画面来身临其境地读,体会詹天佑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詹天佑的内心活动”这部分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元解读: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第一条铁路,怎么读?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那又该怎么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揣摩,明白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是否能表现出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学生的每一次朗读,无不体现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渗透着学生强烈的情感。这样的多元探读,使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增强了,使学生的语言思维更活跃、更深刻了。
  总之,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提升语文素养。唯有重视以“品读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才能让学生沉浸于“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中,才能让他们真正做到“想说”、“会说”、“能说”,语文课也才能真正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095-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情境教育更关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094-01  英语新课标下的英语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还为今后的工作,甚至终身服务。下面谈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切实抓好音标教学  实践表明,集中音标教学后,许多学生往往能学得很好,但时间一长,不去运用,便会退化。因此在教学中
摘要:教学是一项严谨性的工作,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的环节来开展教学,而且做到认真、仔细、到位。在各个环节中,要求相应的就不同,那教师就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够完美的胜任各项工作。  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课后辅导  初一年级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备课,在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个别学生做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备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为顺利进行
根据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展宽主要为非线性Lorentz函数模型,利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对该理论模型中的待定参数进行优化估值,扣除了光谱信号中的连续背景,校正和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099-01  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教育界人士常常谈论的论题。笔者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许多想法。“教学”一词中的教,在英文中为teach,有“给人示例”的意思。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全面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评价 有效性  前言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任务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
摘要:新的高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教材体系变了,但高考考察的内容基本没变。大部分学生上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升学,教师必然要关注高考指挥棒,它往哪里指,劲往哪里使,唯恐自己的做法偏离了高考,或者说不利于高考,一失足成了千古罪人。这种心理压力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课改的真正实施。
摘要:结合自己对英语新课程标准认真深入的学习以及多年来英语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从学生兴趣、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与提高自身素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时间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方面阐述我对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观点。要实现素质教育,则必须在学科中实施优化教学法。如何实施优化教学法,以下是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优化策略  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