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会南北发扬光大写春秋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66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到如今还有很多传统文化在流传。在文中分析了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与必要性,探讨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承中所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承传统文化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结晶,让世人惊叹。回顾几千年来所走过的历程,足以让我们感到骄傲与自豪,历史赋予了我们一个实现中国梦的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经济和时代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我们期待和憧憬着这一刻的到来。
  今天在这里就我国国内传统文化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象征和独具标志,是中华儿女传承与发扬的文化智慧。其基本精神表现在天人合一与人为本、刚健有力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庸尚和,这些精神在群经之首的《易经》得到体现,闪耀着传统文化根源的光芒。历史让我们无法忘记缺失弘扬、保护和传承文化给中国大家园带来的深重影响,给我们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痛苦和伤害。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势不可当,它正积极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西方文化融入让世界文化或趋同或相合,其冲击之大出乎我们预期,在历史与现实、先进與落后、积极与颓废的激烈碰撞之余,我们聚吸纳、融合中充斥着抵触和斗争。如今,国内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包围并抢占了风头,追崇西方文化变成为一种高贵和社会时尚的象征,传统文化观念在淡漠和滞后中受困发展,受到强势挤压和侵蚀,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冲击,助长了拜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蔓延,导致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和道德危机,公民的道德素质严重滑坡,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受到极大挑战。
  南怀瑾先生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全社会有责任感的精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文化蕴含的民族等于没有精神和灵魂的民族,都在不约而同地发力,齐声呐喊和献计献策,迸发出了无限紧迫感和责任感,找到了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的力量。此情此景,今天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使命和伟大事业之论坛恰合时宜。
  二、当今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不足
  (一)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长远规划不足
  长期以来血与火历史洗礼和发展中,出现了语言文字流失,历史文物践踏,生命健康漠视、仁义道德丧失、权力欲望膨胀、同业恶意诋毁等不良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对传统文化认识、重视和保护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历史的创伤破坏了营造传统文化的环境,文化侧重的偏离、淡忘和边缘化酿成了我们现实的悲剧;二是没有推出全面、历史和系统的政策体系作支撑,失去了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强大保障力;三是没有将文化资源绝对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价值和品牌作用无法显现。
  (二)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研究和灌输不足
  教育兴即文化兴、国家兴,纵观中华传统文化演绎进程,教育承担着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艰巨任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史的过失要靠几代人不遗余力去挽救,传统文化的缺失重点是没有将教育以顶层战略高度设计和规划未来,耽误了这项历史性丰碑建设。正因为教育研究和文化灌输力弱化,长期以来教育没有自觉履行对成熟思想文化进行“选编”的责任,也没有从中国文化长远发展考虑教育目标。
  (三)学术对传统文化传承探讨和整理不足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界参与保护主体层面多、协调难,政府与民间的互容态度、文化价值提升的共享利益、政府个人的价值矛盾,分化了传承保护的社会力量,让我们在与国外文化博弈中节节败退,丧失了自信和底气,贻笑世人,难道老祖宗留下的炎黄子孙之铮铮傲骨和心中的骄傲泯灭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民间没有建立联合组织常态化研究、讨论、实践和整理的协调机制,谬者误传、知者少传、玄者暗传,鱼龙混杂应有尽有,传承误区在神秘中继续、在排斥中伤害、在利益中偏离,国外舆论对我国易学领域的风水、中医、命理、占卜、相术等传统文化的强烈褒贬,限制了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虽以毋庸置疑的反驳但却辞穷理屈,拿不出新的武器回击对方,这是封闭和保守引发的可悲。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措施
  (一)国策普惠华夏,继往开来撼天地
  实施国家文化重点建设项目保护工程,将保护、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为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国策。迅速组织和掀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风,坚持国家和谐,从实力抓起;实力的强大,从文化抓起;文化的复兴,从传承抓起的方略。制定国家政策导向,抓住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航标,按照历史眼光、发展思维、法律视角和现实意义去考虑建立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国家要推出重点扶持的史无前例之“中国龙、文化腾”国策基业计划,搭建“政策环境”大舞台,让“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传承者勇敢地步入自由发挥的舞台酣畅淋漓地演好集体节目,逐步形成浓厚的自然生长活态保护传统文化现象。建立若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华五千年传承大学”,提供传统文化研究蓬勃发展土壤,并以独特方式管理和政策鼓励,给民间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财政支持,通过精心呵护,实行政府与民间互动。
  (二)教育成就未来,春风化雨论经纬
  实施教育改革提振文化兴旺工程,将传统文化重点纳入国家教育领域长期发展和培育规划。教育先行,承载千秋,传统文化同样需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心培育,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和养成教育为途径,引导公民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把传统文化课和比重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重视“言教”与“身教”合一,润物细无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让全新独特教育得到社会认可。同时要让教育这个造福千秋后代的“指挥棒”发挥应有魅力,培育全社会改变陋习有我、重塑礼仪有我,创建文明有我的风气。举国家之力,长期尝试“坚持国学进课堂,从娃娃抓起;礼仪贯全身,从学生抓起;忠孝通户庭,从百姓抓起”的传统文化教育措施,让公民、家庭、社区、社会、政府都形成自我学习、保护、传承的氛围,保持对文化的敬畏和忠诚,改变世人的偏见和冷眼,回归尊重和敬仰,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   (三)扬弃实现超越,推陈出新汇古今
  实施正确引导传统文化自由工程,将文化正能量服务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目前国外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都走在我们前列,佛道哲学、风水验证、灵魂探寻、符咒通力、预测术等易学都有了突破性成就,而我们业内还在个别文化层面打口水战,在正邪争论中迷惘前行,长期下去我们传统文化就会易主,一旦国外研究出传统文化内含的奥妙或科学理论时,我们就会被驳得一无是处。所以现在我们迫切需要来一场真正的变革,从理论、思想、研究和行为上破局,颠覆古板的传统保守思维方式,跳出“占有”的个人主义狭隘思想,将所有文化摆上大雅之堂来研究,坚持“众家学术,互容互纳;各种文化,不诋不毀;学术探讨,群议群论;文化精髓,统编统著”。要通过政府搭台、积极引导、组织梳理和定期研讨,确保科学研究哲理,坚持学术研讨工作的长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自由挖掘,引导拥有稀缺传统文化资源者服务大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理念,以史为鉴,让“焚书坑儒”悲劇不再重演,让编制盛世“文化书库”成为史话, 调动民间参与文化自我建设自我修复的积极性,建立起一个丰富多样、和谐发展良性互动的文化生态环境,不做传统文化消亡的罪人。
  (四)创新孕育希望,自强不息转乾坤
  实施开放型攻坚创新基金工程,赋创新成果造福于中华大地。研究易学等传统文化精髓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学者要善于深入民间调查研究,乐意尊重民间习俗和首创精神,抛弃成见、分歧、对立和一切学理上的先入之见,解决和化解矛盾焦点,求同存异,用理性态度和科学方法展开学术交流,将民间素朴的文化诉求提升到文化自觉高度,引导民众充分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努力探索尧舜禹之源远、儒释道之真谛、天地人之规律、礼孝贤之美德、精气神之奥秘等核心所在,创新文化学术发展,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传承者奉献和融入至创新事业中,增加 “文化你我他、爱我大中华”历史纪念日,编制世纪文化功勋名册,奖励文化贡献突出的创新者。同时,我们不能孤芳自赏,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汲取世界其他国家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共享国内和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之本质的精神应是一种博大胸襟、一种 “天人合一”与 “和谐中庸”的自然与处事观。我们要怀敬对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温情,塑造全新创造力和想象力,以 “和而不同”的心态,博采众长,创造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灵动力。 “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杂陈,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道不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不相害,此天下所以为大也”,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给世界文化作出的最大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传拓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技艺,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甚至早于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它是将单页纸片覆盖在碑刻、青铜器、甲骨、摩崖等文物上,通过墨拓的方法,将文物的文字与图画原貌地拓印在纸上,最终成为国家文物研究的珍贵藏品。至唐朝发展至今,传拓通过不断发展、创新,将传拓技术与艺术完美统一,真正将这一艺术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孔望山浅浮雕拓片的研究,来深入地分析摩崖石刻造像的传拓技巧与保
【摘要】文化权利作为新一代人权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独立书店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和公共文化的载体,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但是近年来,独立书店的生存受到网上书店的威胁,面对多样化的读者需求,独立书店逐渐转型升级成为一个集休闲、体验为主的综合性公共文化空间。从公共文化视域下,分析其价值功能从而阐释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路径,体现独立书店在維护和实现公民文化权利中的重要作用。  【关
【摘要】耐读文章总是精简却又有创见的,比如莱辛的《拉奥孔》,比如钱钟书的《读〈拉奥孔〉》,尺幅之间,窥见千里山水。《读〈拉奥孔〉》看似钱钟书的一篇读后札记,却有着深刻又独到的理论发挥——牵合中西文艺理论,在大同的境界中妙悟“东海西海,心里倏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的文心。其中又以中国山水诗画为径,指引来者通向电影艺术的意蕴之所在。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钱钟书;《拉奥孔》  【中图分类号】I20
【摘要】漆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造物形式之一,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工艺从粗糙到精细,尤其在楚汉时期,达到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和谐统一。通过对楚汉漆器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其功能上的价值,深入探究其在审美上的意义,从而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漆器,并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楚汉漆器;设计;功能性;审美性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漆器,在《中国工艺美术大词典》中的定义是将漆涂在各种
一、“闹腾”的女孩  小诗,小学五年级女生,穿着打扮很淑女。小诗的父母在她二年级时分居,目前还没离婚。小诗的妈妈工作很忙,小诗由外公外婆照顾。小诗爸爸周末或假期会带她出去玩。  进入五年级后,小诗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与同学关系也不好,常因一些小事大吵大闹,有几次还惊动家长来校处理。小诗在家也特别闹腾,发脾气、爱撒谎,骂妈妈“神经病”,偶尔还会拿家人的钱,外公被她气得血压升高。她喜
【摘要】图形作为人们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同时,图形创意还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竞争力、知名度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等,在艺术设计领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基于此,本文拟从图形创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对图形创意的意味和趣味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实现图形意味创意与趣味创意的路径。  【关键词】图形创意;意味;趣味;艺术效果;艺术设计
【摘要】在媒介融合下,“互联网 红色文化”的模式开启了爱国主义的新宣传时代,本文以红岩联线官网为例,了解红色文化和红岩精神,分析了网络红色文化的审美特征:一是史料图像的严肃之美;二是宣传图像的崇敬之美。认为网络红色文化图像的运用使其传播更加广泛、内容挖掘更加深刻,从而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激励人们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岩精神”;网络图像;审美特征  【中图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推进县级广播电视台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引领社会价值导向、教育群众、鼓舞群众的作用,文章对县级广播电视台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意见建议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电人才队伍;广播电视媒体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
【摘要】解构主义对现代服饰设计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极大丰富了现代服饰设计的表现手法。解构主义通过堆砌、反讽、拼接、变异、镂空等表现手法,将时空概念模糊化,重新表现不同时期、民族、地区、流派的风格。通过消化和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实现艺术表现的最大可能。苗族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正是解构主义应用于现代服饰艺术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基于解构主义视角就苗族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
【摘要】女性成人礼作为藏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对于传承藏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以地处贵德、化隆和湟中三县交界处的“江拉措邓”中那加措哇的女性成人礼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女性成人礼特征,并对这些特征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藏族;那加;成人礼;江拉措邓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成人礼以奇数年为主的年龄特征  中国各民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