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英语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修辞艺术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作品之一。它主要从一个流浪汉的角度入手,描写了在当时新工业革命下民众真实的生活现状,批判、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社会,极大讽刺了当时的统治者。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这篇小说的修辞艺术,接下来将从写作背景、语言艺术、修辞手法等几个角度入手展开研究。
  关键词:《警察与赞美诗》;修辞艺术
  作者简介:董文娟( 1970.7-),女,汉,河北省丰南人,天津理工大学大学外语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10一01
  在当时现实社会背景下,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作家,欧·亨利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短篇小说作品《警察与赞美诗》具有很强的讽刺意义。作品主要描述了一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为了生存想要进监狱生活。他在饭店吃霸工餐、偷别人的伞、当着警察的而调戏良家妇女,警察不但熟视无睹,反而嘲笑他。在作品的最后,苏比在经过一家教堂听到赞美诗之后,打算重新做人,好好生活。结果这个时候警察出现,把苏比带走了。作者采用荒诞的艺术手法勾勒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引人深思,引发读者的共鸣。
  一、《警察与赞美诗》的写作背景
  随着新工业革命的开展,南北战争的冲击,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开始逐渐兴起和发展,它打破了西欧批判现实主义不断衰落的局而,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资本主义不断腐朽,逐渐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转变为帝国主义,社会中下阶层的人民过着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生活。上层阶级及领导者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故此,在当时这种社会大环境之下,涌现出来一大批优秀作家及作品。主要以描写现实生活的疾苦为主,批判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
  二、《警察与赞美诗》的修辞艺术 (一)生动诙谐的“黑色幽默” 小说描写了苏比想要挨过寒冬荒诞可笑的做法,作品前面描写苏比故意在警察而前调戏妇女,想要被抓进监狱。不断挑衅警察的结果是不但没被警察抓走反倒被“大度”的警察赶走了。然而在小说结尾,苏比听到赞美诗想要好好生活的时候,警察出现把什么都没做的苏比抓进监狱了。前后二者的行为形成了极大地反差,这样的“大度:颇为讽刺[1]。欧·亨利能在美国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不仅仅是因为其作品常以出人意料的荒诞结局收尾,还是因为其作品中生动诙谐的“黑色幽默”。
  1.语言上的“幽默”
  在小说中,作者运用独特的语言艺术以及写作手法,增加了作品语言的幽默性。让读者在滑稽可笑的阅读过程中,引发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思考。在喜剧过程中创造出一个悲剧的人物形象,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具讽刺意义。“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的花玻璃窗子映射过来,风琴师为了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在键盘上按过来按过去,动人的乐音飘进苏比的耳朵。”这是小说当中作者描写苏比路过一家教堂时的情景。本来是寒冷的冬季,但是作者运用“淡紫色”、“柔和的灯光”等暖色调词汇,给人带来一种很温暖的心灵体验。这种语言上的幽默顿时跃然纸上,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忘记了冬季的严寒。
  2.结构上的“幽默”
  在整篇小说的描写过程中,主要是围绕苏比六次设计“作案手法”意图被警察逮捕反而被警察无视这条主线展开的,情节波澜曲折、跌宕起伏。比如苏比用石头砸玻璃窗,警察却搞错犯罪对象、追捕别人;在大街上调戏妇女,没成想反被妇女调侃;想要改邪归正,什么事情都没做,反而被警察抓走了。这种情节设置上的反差,结构上的幽默,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忍俊不禁,情节反复但却不相同。
  3.题目上的“幽默”
  《警察与赞美诗》单单就题目而言,读者乍一看,这赞美诗一定是和警察有关系的,肯定是赞美警察的。然而作者笔下的赞美诗并不是给警察的。赞美诗是宗教的赞美诗,在西方社会中,宗教在统治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警察是统治阶级统治社会的重要手段,苏比在赞美诗的感化下想要自力更生,换句话来说,就是在宗教统治的自我救赎思想的感化之下,但还是被警察抓走了。这种巧妙幽默的安排,向我们说明了宗教的力量在阶级统治而前是那样不堪一击。
  (二)多种修辞手法的相互穿插
  1.排比、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应用
  “每当雁群在夜空中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和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作品在开头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增强了阅读的气势[2]。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地描绘了冬天将要带来的场景。雁群要去温暖的地方过冬,女人有丈夫买的海豹皮大衣御寒,只有孤独的苏比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公园长椅上辗转反侧,这里而也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从侧而突出了苏比穷困潦倒的现状,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雁群高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作者笔下的动物更加形象化,更加鲜活。作品开头描写“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把枯叶比喻成名片,一下子枯叶的形象变得鲜活起来,增加了阅讀趣味。
  2.借代、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小说描写过程中,“监狱”一词出现八次,通过借代的手法用“冬日的避难所”、“世外桃源”等词汇表示“监狱”这一意义。并且多次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比如“由他亲自组织一个单人委员会的时候到了”这里采用夸张的手法夸大了主人公的“作战计划”。
  《警察与赞美诗》是点睛之作,从它诙谐的艺术手法、语言艺术等方面,给读者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引发读者思考现实社会问题。通过苏比这一人物荒诞行为的塑造,反映了下层人民无奈的生活现状。
  参考文献:
  [1]周乐.英语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修辞解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2):35,38.
  [2]林伯晗.英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修辞与功能解读[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8,(9):74.
其他文献
云门舞集,这个1973年由现代舞大师林怀民创办的现代舞团,蜚声国内与海外,是台湾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而今,45周年的云门将迎来下一位掌舵者——郑宗龙。他最新的舞作《十三声》,如一场爆裂、激荡的梦,引领我们走进他童年记忆深处的万华……  “野”孩子  郑宗龙很好动。宽大的风衣罩在他身上,让他想挣脱。  面对镜头,他不时地摆出恣肆的动作,像要从取景器的方框里跳脱。  这样静态的对身体的刻意摆设,
亲爱的蓝蓝姐姐:  你好!去年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出来了。我好想要一个弟弟妹妹,但爸妈不愿意生二孩。听说我们班有些同学的妈妈已经怀了孩子了。我觉得爸妈不是很忙,家里条件也不错,完全可以再生一个,而且我也能帮忙带弟弟妹妹。我好着急,因为再不生我妈妈就是“高龄妇女”了啊!怎么办呢?怎么才能说服他们呢?  一个胖子  亲爱的胖子同学:  你好!看完你的来信,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二孩政策出来之后,一般是孩子不
10月14日,河北省档案馆与河北大学在河北省档案馆举行座谈,就共同开办档案思政课达成共识。河北省档案馆馆长吕素维、副馆长李宁波及相关工作负责同志、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赵林涛及档案系专家等参加座谈。  河北大学档案学系设于管理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个档案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单位,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员单位、中国档案学会会员单位、河北省档案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人才资
我与《傲慢与偏见》这本书的缘分起于一篇同名连载漫画,但实际上那漫画我只看了一话,其原因一是这部漫画后来我在网上没找到,二是在看过文字的书后我沉浸在简·奥斯汀幽默的文字里而几乎忘了漫画。大概与我的年龄有关吧,我是个特别注意幽默感的人,在我看来幽默不仅仅是搞笑,也是一种艺术。用喜剧的方式来演绎悲剧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境界,但在我的认知里,能够把这一点做到登峰造极的只有卓别林。  很明显,《傲慢与偏见》算不
廣场,礼堂  以及在广场上礼堂前或站或坐的人民  是一个个人傍有人和人上有人的大字  在一棵棵高树矮树的枝叶间  很容易想起那些与人民紧密相连的领袖  还有我们的军队和国家  以及许多根根绊绊的东西  就有一种穿越的思想,鸟儿一样  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展翅飞翔  用人民擦亮人民的眼睛  用人民幸福人民的生活  在重庆人民广场上很人民地站一站  在重庆人民大礼堂前很人民地坐一坐  就觉得那句“人民只有
[摘 要]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儿童的数学活动就是让儿童充分经历“数学化”. 作为儿童数学活动的承载体,活动单能有效地引领儿童主动从事数学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数学活动,这就是“活动单导学”.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单,引领儿童进行数学“再创造”活动.  [关键词] 活动教学;活动单;学科本质;儿童立场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是由一个个活动链接而成的,无论是建构知
悄悄的,从云海中来  一步一步,红袖胭脂映入眼帘  你盯着我看,温和而亲切  像蒙着面纱的少女  我的心變成了丝绸,一点点被你拉长  悄悄的,从云海中去  你不语,是那么安静  蜻蜓盘旋,蝴蝶推开栅栏  我砌了一堵墙,装进玻璃杯中  想把你带回家慢慢观赏
摘 要:电影《芙蓉镇》和《归来》均改编自同时期“文革小说”,再现同时再造了“文革创伤记忆”。受制于不同的时代语境和情感需求,两者虽在叙事内容上有极大的相似性,但所采取的叙事策略不尽相同。对上述异同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梳理“文革叙述”的叙事逻辑和心理逻辑的变迁。  关键词:《芙蓉镇》;《归来》“文革”叙事;“伤痕叙述”;“后伤痕叙述”  作者简介:贡慧文(1992-),女,汉,河南鹤壁人,南京大学文
对于演奏钢琴短曲的老师而言,这是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学生”模仿老师即兴演奏了一段大提琴曲,期间没有漏掉一个节拍,并且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段曲子。之前提到的老师叫杰西·恩格尔,是位使用谷歌大脑软件的计算机科学家,他说道,“其实是我让它一直循环,这样你就能一遍遍听了。”他还说,“你能听到它的音乐和我的有些共同之处,但是它并不是在机械复制我的曲子,反而试图用有意义的方式接着演奏下去。”  这位演奏的学生是
乡村的炊烟  是家乡人最敏感的泥土味  从烟囱里淡淡地升起  它穿过房顶上的大树  飘在村庄的上空  似情人久久不能离去  乡村的炊烟  给村庄披上温情脉脉的面纱  给村庄的日子涂抹上温暖的色彩  似一幅清淡而雅致的水墨画  展现在家乡人的眼前  乡村的炊烟  有着麦味的芬芳  油菜花的香甜  香气扑鼻的葱花味  有灶火里烧焦的洋芋味  鄉村的炊烟  从母亲长满老茧的手中升起  弥漫着一种成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