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登山:不断冲顶的乐趣与全身而退的智慧

来源 :销售与市场·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山的过程是敬畏,下撤的时候是感恩。”成功登顶珠峰的万科总裁郁亮回到深圳时,对媒体这样说。
  “我祈求珠峰女神明天能让我到顶峰看看,并让我平安下撤,我将敬献一路带上山的哈达!”5月16日16时59分,万科集团总裁郁亮站在8400米的珠峰3号营地,用微信发回了这样一段话。
  珠峰女神没有让他失望。17日48岁的郁亮成功登顶珠峰,远在哈佛的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连发微博呼应:“不能寐,等待。悉:郁亮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衷心祝贺!”
  从运动菜鸟到登山达人,这一转身郁亮用了三年时间。从2010年攀登四姑娘山开始,到2011年的启孜峰,2012年的慕士塔格与卓奥友峰,郁亮一步一脚印,一山一高度,终于在2013年成功登顶珠峰。
  而另一位中国地产行业的企业家黄怒波也于2013年5月17日13点30分顺利从北坡登顶,成为世界历史上首位三度问鼎世界之巅的中国企业家。自2005年成功登顶乞力马扎罗以来,黄怒波一发不可收拾,目前已完成了7+2的目标,并分别从南坡和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次是他第二次从北坡成功登顶。
  攀登珠峰给登山者带来的是别样的生命体验。在海拔七八千米的营地,最难受的是如何“发呆”,时间如停滞般带给人焦虑感。郁亮曾感慨:“需要练禅定,啥都不想,啥都不着急,似睡非睡。”
  探路者公司联合创始人王静曾说,这样极端的环境就像一个加速器,让人在短暂的时间里就明白很多做企业无法理解到的人生大意义。
  极限运动也让王石有过不一样的生命体悟。“下山比上山更难,很多人就是因为登顶后太兴奋或大意,以为大功告成,结果酿成悲剧。所以,要到安全返回大本营才算成功。做企业家也是一样,要能够全身而退才是最有智慧的。”
  然而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是,一些极限运动项目有时却只能是一些高收入群体的专利。世界IT界领军人物、甲骨文CEO埃里森是位帆船运动好手,他曾为参与一届“美帆赛”豪掷1亿欧元。相比之下,登山这样的运动没有如此巨大的开销,但由于需要使用专业设备,也需要参与者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爱好登山的王石曾被人问到,登珠峰一次需要多少钱?当时,王石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详细地解释了一遍。
  他说,就登珠峰而言,有“国际价格”和“国内价格”两种。国际价格基本上是3万~6.5万美元,根据参加不同的探险公司而定。比如有大量的探险队成功登顶,登顶率高,它的收费就相对高。
  据某商业登山公司称,2013年春季珠峰攀登活动的费用已从28万增至30万,当然,这一价格是建立在一对一向导服务以及氧气充足准备的基础上的。因此,这也被人们称为是有钱人的游戏。
  据了解,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此次登顶珠峰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推广中国商业登山,登山过程将被全程拍摄以做资料收藏。黄怒波认为“中国商业登山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变化、走向世界的状态。”
  企业家频繁登顶,不断挑战极限的行为不仅是对体能和意志的挑战,更是了解自然,完善人格,提升智慧的一种方式,这或许也是众多企业家爱上登山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家为什么喜欢登山
  只有偏执者才能登山,他们心里无时不在想:“如果现在下山,未来就会被一个问题困扰着:那上面是怎样的呢?”
  大山到底许诺过什么?背负沉重的装备,两腿分开双膝微弯,迈着八字步,眼中散发着探险者的光芒,背上一个从后面看不到人的大包,发挥小时候就有的找路的天赋,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其实,山顶上没有什么,也做不了什么,通常在高峰滞留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一位总裁在珠峰20平米见方的山顶,展开一面国旗,照了一张相,许了一个愿,最后还向一位三年前罹难的山友献了一条哈达。一位企业家说过:“我就像是一只熊,努力想翻越一座山峰,目的就想知道山的那一边究竟是什么样子。”
  每个人的一生,总有一座高山要翻,只有尽力一搏,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极限。一位企业家登珠峰时经验不足,高原反应强烈,没有控制好呼吸,氧气消耗得很快。当他爬到8300米左右的高度时,突然有些胸闷,原来氧气不多了。此时,要么下撤,下次再来;要么冒险,登上顶峰再说。最后,他选择了冒险:走吧,傻走吧,走到天尽头就到顶了。当他惊心动魄地爬到8400米时,竟然看到路边有废氧气瓶,他逐个挑捡,在8430米左右的一个路口,终于捡到了一个盛有大半瓶氧气的氧气瓶。靠着这半瓶氧气,他登上了顶峰,并安全撤回了营地。对于英雄,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想生存,就一定有机会。这位企业家把自己的极限延展到了更远的地方,如果他下撤,他就不会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山还在那里,只是登山的人不同,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跨过一个伪极限,再跨过一个伪极限,就会走出不一样的境界。事实上,做企业也如登山,所有好的东西都是在快要失败,但没有放弃的时候诞生的。
  有的富翁,其意并不在山,他们登顶的难度已经递减到某种形式的走路,而且很腐败,夏尔巴人准备营地,准备路线,帮背东西,危险处都有梯子。帐篷里有地毯、电视,中外厨师。有人一声叹息:“珠峰再也不是一座山了,它是一条高速公路。”给珠峰装电梯、给长城贴瓷砖、给飞机装倒档,是一位好事者一生要办的三件大事。
  有这样一则组建南极登山队的广告:诚招共赴危险历程的勇士,此行收入微薄,遭遇严寒,要承受长达数月之久的黑暗,危险丛生,不能确保安全返回,一旦成功将会分享荣誉和认可。
  结果有5000名应征者报名,这些人的血脉中都有山的影子。登山,选择队友比选择老婆还重要,有的山难就是因为队友之间不协调而发生的。有的人得以生还就是因为队友伸出的一只手。队友的素质互相决定了生还的比率,降低死亡率的行动从队友开始,也就是从自己开始。
  登山高度并不是唯一的目标,能够掂量生命安全和成功登顶的分量,更是一种高度。哪怕距离顶峰只有100米,也绝不能耗尽所有体力去冲顶, 必须留足够的体力下山,80%的山难者都是冲顶后在下山时死的。庄东辰,被欧元之父蒙代尔旗下的世界金融实验室评为2004年最具声望的证券分析师,从珠峰下撤到5000米左右遇了难。更惨的是K2峰,如果登顶7个人,就有1人在下山途中遇难。   顶峰不是最终的目标,登顶只完成登山的一半,活着回到山脚,才是登山的最高目标。
  王石:登山是为了不怕失败
  关于登山家和企业家之间的责任悖论)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甚至质问我,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你这样去登山,万一出了问题,对你的股民不负责。
  我认为,不仅仅是作为董事长的责任,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习惯),就是你要对父母负责任。换句话说,你去登山,本身对父母就不负责任。再往下深究,你是有家室的人,有家庭、有妻子、有小孩,是不是对妻子、孩子也不负责任?再来讲,朋友之间也替你担惊受怕,是不是你对他们也不负责任?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实际上归根到底来讲,按照负责的话什么都不能做,除了朝九晚五,按时上班、下班,之外就什么都不能做。这个逻辑再推下去,就没法推了,越推越保守,越推越可怕。
  我们再回到原点来讲,还是作为人的一个个性,生命首先是对自己负责。(因为)你要做你想做的事情,觉得这一生无所遗憾,就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不能说为了孩子怎么样、为了母亲怎么样、为了股东怎么样,最后遗憾了。遗憾也没有用。
  所以首先作为一个个体,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对企业的责任是非常清楚的,我是不是尽了责、是不是尽了职。我尽责尽职、自己能支配时间,就做我想做的事。
  我喜欢探险。如果说当董事长就不能探险,那我宁可不当董事长。因为,我创建企业就是一种探险,从某种意义上成功了,正因为成功才给我创造了想做其他探险的空间。
  所以从这个逻辑来讲,恰好这种探险是我做我想做的事情。我觉得更充实,才觉得我的成功很值得。在探险当中,我的体会反过来,又进一步带动企业往前走,让企业也带有一种探险往前走。


  到现在看来,当然,如果出了事一切都无从谈起,问题是没出事。我只能说,我是在探险,我对我自己负责,我对企业也是负责的。
  登山时产生的恐惧感应该是几种情况。如果恐惧时时刻刻在的话,可能会半途而废,可能下次就不登了。你如不登山会发现,很多危险也是时时刻刻存在的,所以才有抑郁症,才觉得活得不值得。
  登山当中,所面临的环境更极端一些,危险可能性更大一些,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一些。比如说,环境很恶劣,你很难受;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早上会不会起不来了?明天登山是不是冰崩、雪崩,可能就离开人世了?这个极端环境,更让你直面死亡而已。
  登山下来了更珍惜一些事了。无论是对所经历的事、经历的人,还是对生命本身的态度。从第一个层面来讲:从经历的事情来讲,登山是非常恶劣的环境。我们现在的社会,尤其是像我这样的阶层,是物质过剩时代,什么东西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比如说,你住宾馆商务间,一般会给你摆一盆鲜花,有水果盘,你觉得很理所当然。但是你进了山,天气非常恶劣,在帐篷里,这时候山友从他的羽绒袋里掏个苹果给你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珍惜,感到友情了。
  所以从山上下来之后,对待这些东西,也就是原来你熟视无睹的东西,你感觉到很亲切、感到很珍惜。就是通过登山恶劣的环境,更珍惜现在的文明,更珍惜现在物质带来的东西。
  第二,从某种意义上讲,怕死是人的一种本性。但是,另外一方面又觉得死亡是很遥远的事情,和我没有关系。但是在登山当中,每次进山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你怎么样面对?那这时候才珍惜,觉得生命是很脆弱的,生命是很可贵的,更珍惜每一天。(因此我说)不是看淡,是更尊重、更珍惜。
  登山像做任何事情一样,当然带有一定的难度,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像8000多米的山峰,不是每个人想登,每个人都能登顶的。
  据我所知,登顶珠峰未果,次数最高纪录的人,是登了七次也没到顶。这次我们到了尼泊尔,从南坡登山,我们是18个人,上去了12个。其中有一个从日本来的老太太,70岁了,她这次是第五次攀登了,但还没有登顶。
  带来另外一个话题,登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登顶是其中一个目的,但是不是不登顶就失败了?第二会看到个别人登顶峰了,但是没能下来。就是在下来途中,遇难了。这就带来一个话题,如果以登顶为目标,这样七次没登上顶峰,那还登什么呢?我觉得这是个目标,不能实现所以一直在做,这种执着是非常可贵的。
  另外,登山者是不是一定要登顶?这些能连续五次、七次还在登的,至少还活着的人,虽然没登顶,但是还在尝试做登顶的梦想和行动。如果他(她)说,我的人生追求就是这个,那这当然是很圆满的,追求就是死而无憾。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想,显然就有一个把握,就是你这种能力,不能登顶也要登顶的时候,往往最后付出的代价就是生命。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是非常佩服四次、五次、七次,没有登顶还在登顶的人,因为他(她)们还活着,把梦想还在付诸行动当中。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登顶不容易,但既将登顶的时候,放弃更不容易。
  比如说2003年的时候,我们7个人登山,有3个人是没能登顶,其中有两个人在8300米、就要冲顶的时候,放弃了。但是这两位放弃的人,分别在2005年、2007年登上珠峰峰顶了。所以,从人生的道路来讲,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一次失败不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这是更多登山者得到的启示。
  张朝阳:登山能提供另一个维度的成就感
  登山是一项运动,爱好运动的人是对自己的生命质量有要求的人。
  登山是运动之极品,为了登雪山,我们需要经常性的穿越,呼吸干净的空气,走通纠结的经络。在雪山,我们拉伸的不只是四肢与颈椎,而且让五脏六腑在缺氧状态下提速运转,当我们回到平原,我们的身体不仅更干净矫健,而且从里到外的强大与生机勃勃。


  登山是一种情绪和梦境,我们把自己从充满污染和重复的生活强行调离,来到纯净的雪山之中,那里的生活原始而难熬,但空气是甜的,阳光是透明的,夜空点缀着星河,白雪映照着月光,我们这个物种感受着远古对我们深入到基因的呼唤。物理地点的改换把我们从日常的“我”拖拽出来,我们会以另一个角度“内观”,在寂静无眠的夜晚,每日的操心和琐事似乎很遥远,而人生的基本问题和心理路径会被突然了悟。
  登山是一种共同的经历,我们去过那里,那是一段碎石路,一段横切的绳索,一个难熬的高反之夜,一场暴风雪,当然还有仅有十几平米的雪山之巅。在之后的数月甚至数年,我们谈论着,回味着,我们有共同的东西,别人是无法知道的,登山把登山者变成了山友,山友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山友让我们拥有了特殊的朋友,我们的人生有了更亲密的参照。
  登山提供另一个维度的成就感,登顶一座山峰,需要极限的努力,登顶成功,我们发现自己还是很伟大的,学会欣赏自己,了解自己的潜力,爱自己,接受自己,是人生快乐的秘诀,登顶让我们体会快乐,这种快乐也被别人的赞扬和羡慕加强。
  登山让我们更“男人”,更tough。在极度劳累,寒冷,缺氧而且可能出现对生命运行有威胁的情况下,我们大义凛然地击退恐惧和放弃杂念,心无旁骛,胆大心细地吃饭,睡觉,打包,管理,前行,攀登,需要的不只是蛮力,而且要尊重知识和经验,仔细观察,研究并富有节奏感地执行,这种勇气和智慧的品质是安全地成功登顶的保证。登顶归来,我们被雪山赋予了新的勇气和智慧的体验,因此成为被加持后的新人,这个新人摆脱了懦弱和委琐,“妈的,有什么了不起的,前进!”我们需要混不吝,人生从此更精彩。
  登山很时尚,很酷,登山是发达和富裕国家的运动,现代传媒让登山更加受关注,尤其是在搜狐登山,整个团队成为一段时间网络上的明星,让我们在舞台中心,让我们的荣誉感得到滋润。
其他文献
虽然市场部和销售部的职能分工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考角度不同,但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谁都想找一个轻松高薪的工作,谁都想在职场上挥斥方遒。但凭什么你会得到这些?  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  1.有能力无经验,虚心上进值得培养型。  2.有能力无经验,自命清高可以培养型。  3.能力差无经验,好高骛远、自命不凡无人敢培养型。  无论是上面哪种类型毕业生,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浮躁。 
期刊
职场新人的薪水不高,但如何花钱,如何将有限资源花在刀刃上,决定了新人们以后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电视中常谈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一概念我个人觉得,还是值得推崇的。我们原来一直在谈职场人生的晋级之路,但很少提及到资源的配给问题。事实上这个社会并不公平,每个人实际上是在不同起跑线上,这一起跑线就是家庭因素。  由于家庭环境,我们所有人不一定享受过出国深造,不一定有私人家庭教师为你恶补英语。当然了
期刊
节后的高库存一定要进行“清理”,一味等待卖场方面来“处理”库存,很可能让自己年后的销售陷入被动的境地。  拥有10余年卖场采购工作经历,期间从事过基层销售、卖场管理、商品采购、采购管理、开店规划等相关工作,先后担任营业主管、行政经理、总经理助理、采购经理、采购总监、培训总监等职务,在现代零售行业拥有完整的从业经历,发表关于现代零售业及零供关系方面的论文百余万字,专著30多本,并为多家企业提供常年K
期刊
逆反并不仅仅是青春期独有的心理表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逆反心理,忽略了自己的逆反行为,对销售非常致命。  市场营销教育及培训专家,具有多年一线营销工作经验,曾连续3年荣膺TOP sales,历任国际知名化妆品公司业务经理、知名软件公司市场总监、知名上市软件企业高级营销讲师等职位,长期专注于销售流程和策略规划、销售人员能力提升和销售人才队伍建设。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谈话的时候,对
期刊
一脚踏入社会后,什么久旱逢甘雨,什么他乡遇故知,通通靠边站,最重要最值得欢喜的是升职,是升职!!  升职,意味着什么?屌丝说:意味着工资要涨。文艺青年说:意味着人生价值得到认可。且不说杜拉拉那般疯狂飙升,新人入职稳扎稳打,一次小小的成就,一个小小的名分,就是一次值得庆祝的升职,是职业生涯迈出的重要一步!  升职很容易,但与职位相匹配的工作能力却需要持续、用心学习才能得到。平时表现挺优秀的导购,咋一
期刊
指导教练 王云:销售培训专家,10年销售经验,6年销售管理经验,10年销售培训经验,致力于用最少的投资、最简捷的方法,最有效地帮助销售团队及销售员个人成长。  课堂告白  《互动案例课堂》以读者提出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为对象,目的是帮助读者解决现实中的工作难题,同时通过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思考和学习,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表现。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交流支招,欢迎读者朋友们一起参与。
期刊
业务员到一个陌生的市场,就如一叶小舟进入茫茫的大海,要想在一个陌生的市场走出一条阳光大道,必须要有舵手的指引。  如舵手一般领航市场 罗火平  业务员到一个陌生的市场,就如一叶小舟进入茫茫的大海。大海,除了表面的惊涛骇浪外,还有不易发现的洋流,还有从表面上根本就看不出来的暗焦。大海航行靠舵手。业务员想在一个陌生的市场走出一条阳光大道,必须要有舵手的指引。 有一篇故事,讲的是一个舵手在大河里行船,船
期刊
指导教练 王云:销售培训专家,10年销售经验,6年销售管理经验,10年销售培训经验,致力于用最少的投资、最简捷的方法,最有效地帮助销售团队及销售员个人成长。 课堂告白 《互动案例课堂》以读者提出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为对象,目的是帮助读者解决现实中的工作难题,同时通过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思考和学习,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表现。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交流支招,欢迎读者朋友们一起参与。 读
期刊
做市场,不能客户叫我们怎么样就怎么样。业务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练就一身舵手的看家本领。  职场中该经历的经历了是历练,不该经历的经历了是磨炼,该经历的和不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是锤炼。历练、磨炼和锤炼是职场达人必经的三大基本修炼。 职场达人是如何炼成的  叶心宇  每个职场中人,不管有什么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都会有一个职场达人的梦想,但如果仅仅羡慕职场达人的光环,就永远也达不到职场达人的境界。要想成为职
期刊
主持人:赵周  赵老师曾在阿里巴巴集团、华数集团、枫林晚文化传媒等知名企业从事销售管理相关工作多年,历任一线销售、销售经理、营销总监、副总经理等工作,对全营销链(市场、销售、客服)的工作都具备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赵老师现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营销体系与学习体系咨询服务。  著有《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探讨职场人的自我技能提升路径,畅销为亚马逊职场类新书榜第一名。译著《SPIN销售 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