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学生思维的激发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84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情感带动,实验教学、鼓励提问、设置“陷阱”和故事感染等五个方面论述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维激发,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课堂;学生;思维;激发
  
  初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情绪不稳定。特别是课堂上45分钟,多数学生很难至始至终把握自己,容易出现精神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对知识的掌握往往停留在表面,不肯做深刻的体会、思考和领悟。回答问题的看法往往表现出想当然,或死记硬背,或形成不良的思维定势。这些情况对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造成一定的阻碍,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思维潜能,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带动
  
  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前提。教师的精神状态,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当教师精神饱满,充满情趣地面对学生时学生会深受感染,振奋精神。相反,当教师精神沮丧,或情绪不宁地面对学生时,学生会倍感压抑、困倦,学习兴趣会逐渐消失。因此,教师应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感染学生,使学生喜欢上课,积极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观察,乐于思考,在老师思维的“牵引”下,踊跃回答,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尤其是在“春困”和“秋乏”时节,老师良好的情绪带动和情感感染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众所周知,语言是表达和传递各种信息的载体,当然也是人们交流情感的载体。因此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外。还应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自然、形象、生动和幽默。使课堂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既严肃又活跃。教师在授课时,要养成音量、语速适中的良好习惯。声音太大会干扰学生的思维。语速过快则会使学生反应不过来。也就使学生没有思维的缓冲时间,这样学生不能好好地理解和思考,教学效果必定大打折扣。教师在授课时,还应学会语言表达抑扬顿挫,自然流畅。千万不能一“调”到底,这样学生才不会“听”累,造成听觉困乏。相反,应该有高低急缓的变化。有时还必须有适当的“故意暂停”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必要的体会和思考。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语言表达要准确而不造作。幽默而不粗俗,抑扬顿挫而不一惊一乍。配以适当的传神的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而不做出怪动作和怪表情,因为怪动作和怪表情必将损坏教师的形象。
  此外,教师在上课时,千万不能只顾自己“精彩”地“表演”,还要善于观察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情绪变化。从学生的姿态、眼神来判断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听进去、是否在思考、是否真正理解了、是否真正掌握了。并由此及时作好调整。教师要善于驾驶课堂,努力做好师生互动,振奋学生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灵活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物理教学具有不可逾越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呢?以下从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分别予以探讨。
  
  1 演示实验——贴近生活实际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演示实验必然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除了教材中配套的演示实验之外,教师还需要因时因地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器材,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往往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如在《物体的浮与沉》的课堂上,当讲解到轮船时,我拿来一个茶杯,问学生:这个茶杯在水里是会沉下去,还是会浮在水面上?学生一看到是茶杯,就很有一种亲切感,也就来了劲头了。有的学生说是浮在水面上,有的说沉下去。还有说那就看你怎样放噢。很明显,学生是在思考了。在这里,我用学生天天见面的茶杯类比轮船,他们觉得很贴近,也很容易接受。当讲到用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浮与沉”时,我从包里拿出一个柑桔,我让学生猜测柑桔在水里的浮沉。有的学生猜柑桔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则猜测会浮上来,有的说可能会悬浮。这时,我把柑桔拿靠近杯口,稍作等待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竟有一个女生忍不住叫出声来:老师,快点放下去啊!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我再拿来一个鸡蛋,不少学生已看过相关资料,知道鸡蛋在清水中是沉不去的,在盐水中会浮上来。但学生还是饶有兴趣的要看鸡蛋的悬浮。我让一个学生到台上来,由他演示:把漂浮在事先配制好的盐水面上的鸡蛋变成悬浮在盐水中。别看这么一个简单实验,其实是不很容易做成的。此时,同学们在台下热烈讨论和指指点点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实验的乐趣和实验的辛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实验,使学生对浮沉状态的物体,它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2 分组实验——多给学生发现的“小天地”
  分组实验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过程。当然教师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并且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点拨来阐明实验目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同时对各组学生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评定,以培养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态度,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执着和良好的协作精神。
  在完成各个实验的主要任务的同时,激发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究,对于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特点”时,除了完成课程要求的任务外,我顺便提醒学生分析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过高或过低的原因,也让学生操作用黑布遮挡凸透镜的一半的成像情况。虽然这些操作只是在本实验中“顺手拈来”之举,但学生对此的兴趣不亚于主实验本身。重要的是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认识更加全面了,尤其是因此对实像的理解更透彻了。再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眯上一只眼睛看看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学生们一边看。一边笑。我明显感觉到课堂上学生是很快乐的。并且,他们“发现”了平面镜成像时“物左像右”的对称特点。对于分析理解“时钟的像与真实时刻”等类似的问题,学生们再也不会转不过弯了。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培养,就时间地点而言,首先在于课堂。就内容而言,首先在于针对教材、针对课堂上正在学习的知识,其次才是针对学生阅读其它材料所得到的以及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学习的知识,提出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当学生提出有创见性的问题时。那应该是教师最满意的时刻。如在一次课堂上,我们正在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这时,一位学生针对“物体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的说法提出质疑:浸没在水里的氢气球,松开手以后,它将上浮。但它最终变成漂浮在水面上吗?这位学生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引起全班学生的一片哗然。 很明显,其它的学生都很自然而然地总结归纳出“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而这位同学能有这样全面的思考,不能不说是一种思维的闪光。又如,在《压强》的课堂上,我把速度、密度和压强的概念引入、计算公式、单位以及物理意义等进行类比。这时,一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把经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叫做速度、单位质量的体积叫密度、单位压力的面积叫做压强呢?他的问题同样得到全体同学的一阵喝彩。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一旦喜欢上物理,他(她)们就会成为学习和生活的有心人,更加认真思考所学的知识,更加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在分析过程中,可籍之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设置问题“陷阱”。警醒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不少初中学生会错误地认为,学习物理,就是套公式,套实验方法。其实,学生学习物理,如果没有用心地感受、体会、理解和领悟。那就很难真正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有些学生一看到问题,就先想着要用哪个公式,而不是先理解题目所描述的物理情景。然而,先理解题目所描述的物理情景、先分析物理过程恰恰是更为重要的。针对学生的这种现状,我经常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裁跟斗”,以激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并不仅仅是在套公式。如在复习初二《物质的密度》的课堂上,我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题目:一个玻璃瓶,能装满100毫升的水,那么,用它能装满多少毫升的酒精?很快地,学生有说是80毫升,更多是说125毫升。然而当我告诉他们答案是“100毫升”时,学生们几乎都先是一愣,而后哄堂大笑。趁此机会,我当然是对学生的一个短暂的“正面教育”。学生也乐于“埃K”,课堂顿然充满活力,接下来把题目进行几次更改,学生就很“精灵”了。再比如,复习《物体的浮与沉》的课堂上,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题目:把一个密度是0.6g/cm3的木块放在盛满水的溢杯中,溢出100克的水。如果把这个木块放在盛满酒精的溢杯中,那么溢出的酒精是多少克?这次学生已经慎重多了,但还是有不少学生“上当受骗”了。经过长期的“过陷阱”的训练,我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多数能够勤于思考,而不再“想当然”,并且课堂也都是很活跃的,很少出现“闷课”现象。像这样设置习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需要教师认真熟悉教材,认真分析学生当前可能出现的思维误区,从而设计合理的激发手法。习题的解答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也可以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示范的方式,具体做法要根据课堂情况、题目特点和激发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想方设法设置暗藏“陷阱”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习得灵活;学习得快乐,学习得深刻,学习得难忘,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五、适时运用科学事迹感染教育学生
  
  初中学生喜欢听故事,而且会听得很专心很开心。物理课堂上,适时讲讲某些科学家的科学发现的故事,讲讲古今中外科学史上一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讲讲科学家之间的论点之争甚至是观点大论战,讲讲科学家之间的团结协作的事迹等等。这些对课堂气氛的调节。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唯物主义教育和热爱科学的教育的重要手段,还能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如讲授“重力”一节时,再给学生讲讲牛顿发现重力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那么。“那个苹果”将向哪个方向“掉”“下”去呢7如果重力的方向是水平的,哪又会怎样呢?这样的问题既简单又有哲理,也能引起学生的兴奋。又如,在简单机械一节时,给学生介绍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句名言,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想象“那个”杠杆,“那个”支点和“那样”的宇宙。在原子物理的课堂上,讲一讲居里夫妇的事迹,讲一讲爱因斯坦和玻尔的学术之争等等。有故事来激发,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又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达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可以说,运用科学事迹感染教育学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润滑剂”。
  总之,如何在课堂上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思维,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其特点,只要运用得恰当,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选用哪一种方法,或结合哪几种方法,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课堂现状的。本文以自己的教学实际为心得,旨在得到各位同仁的帮助指正。
其他文献
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通用技术新课标的理念是一致的。通用技术接近生活、接近实践、接近创造、接近动手。在通用技术新课程中实施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合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通用技术;生活教育;学生;实践;创新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
本文主要是通过北郊8000吨冷库的设计,论述了高温冷库的基础设计;主库的结构中,无梁楼板采用等代刚度对主库结构进行结构分析以及主库中柱上板带和跨中带的配筋计算;柱帽设计中的冲切
在物理教材中除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外,还有形式多样的小实验。随着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各校都存在课程多、课时紧的矛盾,为了不减弱实验教学的力度,可以多做些简单易行
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对麻醉要求独特。我们近来将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并取得满意的效果。资料与方法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26例。均为男性。年龄2岁~12岁,ASAⅠ~Ⅱ
本文考虑刚架结构中常见的塑性失效和压曲失稳失效模式,采用目前常用的分枝界限法,对刚架结构进行系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忽略结构的失稳,将会使可靠性分析结果产生不可接受的误
腹腔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用对症、营养支持为主的方法治疗小肠排列术后早期急性肠梗阻,效果良好。现就小肠排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处理体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诊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早产儿在生后较早(生后48小时内)即出现血钙降低,其降低程度一般与胎龄成反比.但常缺乏体征,这与早产儿血浆蛋白低下、多伴有
肺结核是肺科急症之一,突然发生大咯血,易引起窒息死亡,需迅速抢救.有计划、有顺序地做好抢救工作是提高咯血病人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必要条件.我科1997年1月-2000年12月收
结合朔黄铁路长梁山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实践,较详细介绍了正确处理施工安全与企业信誉等六个方面关系的体会,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