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之路步履维艰。文章以井陉拉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通过对井陉拉花的原生态韵味、传承人队伍、受众群和传播渠道等现状进行分析,利用新媒体双向互动性强、覆盖面广、不受时空限制、受众群体年轻化等优势,通过新媒体这种媒介来达到记录原生态、打开年轻市场、拓宽传播时空、提高知名度的目的,让其走进年轻受众的视野,走进大众的视线,从而缓解井陉拉花传承发展问题,避免其走向失传的境地,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 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拉花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6-0036-03
  在中华上下5 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很多富有内涵、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我国宝贵的精神遗产。但是我国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困境,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新媒体时代,将新媒体传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融合在一起,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促使其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在新媒体时代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 井陉拉花介绍及其现状
  井陉拉花源于河北省井陉县,是河北最具特色的民间舞种之一,产生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①。井陉拉花在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河北省境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代表着河北井陉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不仅是河北井陉地区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燕赵文化的缩影;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分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代表作用。
  时光流逝,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极为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艺术形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文化表演,井陉拉花等传统的艺术形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保护和传承工作迫在眉睫。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原生态韵味不足
  井陉拉花传承人武新全表示:“井陉拉花既要创新又不能失去自我,井陉拉花回归原生态势在必行。”[1]井陉拉花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为地域公众所熟知。它是在井陉这片地区长期孕育发展起来的,要想学习体会其真正的艺术魅力,就需要人们真正地扎根井陉这片土地,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琢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拉花艺术的精髓。武新全在1991年“全国优秀秧歌大赛”上,第一次将6个人的传统模式变成了36个人的新形式,以后几年他也一直研究拉花如何创新以紧跟时代发展,但2000年以后他觉得“拉花不能再改了,因为那时的拉花已经变得和一般舞蹈没什么区别了。”[1]由此笔者认为改编后的拉花原生态韵味大多丢失,虽然人们试图从拉花艺术作品本身进行革新,以期为这门古老的艺术增加新的活力,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达到其广泛流传的目的。但是这种改革过度的拉花缺乏原生态韵味,只形似神却
  不似。
  1.2 传承人队伍面临危机
  传承人缺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一大通病,井陉拉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很多民间艺人,但是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强,老一辈的传承人渐渐退出舞台,数量急剧锐减,后继乏人。当地中小学幼儿园都有组织学习拉花,有的是为参加比赛,多数是当地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之一。这里的孩子从小接受当地艺术的洗礼,体会着拉花的魅力[2]。年轻一代较早地接触拉花,开展对拉花艺术的学习,这对于培养年轻一代对拉花的热爱有较好的启蒙作用,可以为拉花艺术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这种课外活动的开展对拉花艺术长期传承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种表面的浅显的技艺的学习,而拉花背后的文化内涵、地域风情却常常被忽视,但恰恰就是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精髓,才能抵抗时代发展中各种新鲜事物的冲击,使得人们对传承拉花的热情一直维持下去。
  另外,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点,使得年轻受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不够。首先,拉花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当地没有形成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使得很多年轻人并未能产生热爱感;其次,年轻人性格张扬,喜爱新奇的事物,而学习拉花的精髓需要扎根于井陉这一地区,从这一点来讲难以符合多数年轻人对现代生活的追求,这也是传承人缺少的重要原因。
  1.3 难以获得现代人的广泛认同,受众群体逐步减少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通过对各种文化传统的保護、传承和创新,形成各个文化群体的自我认同[3]。井陉拉花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庆元宵和走会等活动,局限于各村落之间的交流表演。旧时人们的娱乐方式欠缺,这种活动成为春节期间的主要娱乐形式,各村“走会”这一天可说是最热闹的一天了,村民在当天都会聚集到一起观看表演,而拉花是表演的重头戏,在此时拉花艺术的传播范围甚广。但慢慢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网络的发达,人们的娱乐活动逐渐增多,电视电脑中各种晚会的舞台效果精美,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人民群众的娱乐方式和审美情趣渐渐发生了改变,“走会”的这种传统的娱乐形式逐渐消失,拉花的生存环境渐渐变得艰难。当今的年轻人,他们喜欢的是基于互联网快捷获取信息和娱乐的各种App、短视频和游戏,各种具有现场感、潮流感的表演形式和流量明星、网剧等,这些时髦的表演形式普遍获得人们的认可和关注,而井陉拉花这种传统的表演与现代人的审美相隔较远,从而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
  1.4 传播渠道单一,知名度不够
  井陉拉花主要的活动形式为参加“迎神庙会”“庆元宵”等。其中“庆元宵”这一活动在当地最为盛行。当地的民间艺人自发组织表演队,在春节期间排练节目,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当天,井陉县城的广场上都会举行拉花汇演,各村表演队或各学校的表演队进行展示。在当地另外一种表演形式被称为“走会”,即各村落之间的表演队在正月的不同时间段到各村进行交流表演。这种表演主要在各村街道和广场完成,只是各村落之间的交流,传播范围狭窄。可见井陉拉花的演出渠道主要为“庆元宵”、走会等传统的活动形式,表演渠道传统,时间固定,传播速度慢,传播范围狭窄,对拓宽井陉拉花的发展空间能力有所欠缺,导致知名度不高。   2 新媒体视域下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而言,包括数字化的传统媒介、以互联网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体、以手机App为代表的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等,达到了一种万物皆媒的状态[4]。而新媒体的横空出世,是科技革命与先进观念相互结合的成果。将新媒体和传统文化相互结合将产生有效的传播效果,新媒体也将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1 利用新媒体可开展远程教育,忠实记录原
  生态
  在流传演变过程中,拉花的原生态韵味渐渐丢失。新媒体技术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有机结合,直接面向受众,将拉花艺术直接展示给受众,使得拉花传播过程中的变异得到有效减少。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方式,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使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时空传播、发展。如可将拉花艺术进行新媒体技术操作,达到远程教育的目的,为拉花表演者提供学习平台。让传承人开设授课视频,通过网络传播,师生可灵活选择时间进行学习交流,实现移动学习、双向互动,打破传统媒体单一的互动交流方式,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将减少在现实过程中人际传播不可避免的变异性,更加忠实地记录拉花艺术的原生态行为。在这样的学习平台,不仅可以保护拉花的原生态韵味,学习者还可以反复地揣摩、比较、观看甚至可进行互动交流,在保留原生态韵味的同时注入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拉花的传播范围、渠道和学习人数也将扩大。
  新媒体技术虽能够实现知识层面的完整信息传递,但它不能实现完全“透明的”“无障碍”的传播[5]。远程教育在教授学习技巧、表演形式等方面拥有优势,但是它对于现场感的感知,文化内涵的领悟仍有所欠缺,它只能作为无法亲身到现场进行面对面教学时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吸引各地的有兴趣的初学者尝试拉花艺术,要想真正体会其中的魅力,还是要回归面对面的师徒相授的一种学习方式。
  2.2 利用新媒体可打开年轻受众的市场,寻找更多传承人
  新媒体的主要使用人群是年轻人,而拉花艺术的传承恰恰需要年轻活力。利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有效的打破年轻人与拉花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隔阂,让拉花以更丰富的形态呈现,使之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使拉花的传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年轻人广泛接触的媒介推广拉花,使受众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了解拉花,将有效打开市场,逐渐增加拉花表演的观众。
  但短视频等传播方式因为时间上的限制,可能在传播的过程中一味地以精湛高超的技巧来吸引眼球,在这种方式下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刮起一阵学习的浪潮,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讲对于拉花的传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把新媒体作为宣传的主力,在宣传拉花表演的同时,应更侧重于宣传它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工匠精神,将拉花的台前幕后展现到观众面前,通过精神层面上的交流来达到人们从内心深处对拉花的喜爱,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学习并启发它们传承拉花的自觉性、责任感。
  2.3 利用新媒体可拓宽传播渠道,打破传播的时空限制
  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井陉拉花作为河北境内井陉山区的一种地区文化,其受众面狭窄,使得拉花艺术一直未被社会主流文化所关注,为社会大众所忽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井陉拉花的传承提供了丰富的渠道。
  在新媒体强势崛起的今天,各种数字媒体的结合,包括微课、短视频、网络直播、移动电视等传播媒介,将扩大井陉拉花的传统传播渠道。庙会表演、走会等传统传播渠道的时空有所限制,而微博、抖音等短视频社交App、Youtube等传播媒介将打破空间的限制,使拉花走出家门,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吸引众多人的目光;数字技术的运用将使得拉花教学、表演等资料得以长期地保存下去。所以新媒体将彻底打破拉花传承过程中的时空隔阂,赋予拉花表演更多的自由性,使其为更多人士所
  熟知。
  但是传播时空的扩展同样存在着挑战,前人技艺较完整保存、方便后人观赏学习的同时,也限制了后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能會产生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情况。所以要体会拉花真正魅力,在改革拉花的同时又不失原生态韵味,最根本的方法还是需要人们到现场感知、融入现场氛围,与传承人、当地人进行深入地交流探讨;或利用VR、AR等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双方交互性,营造接近真实的现场氛围,在近乎真实的现场氛围中感受拉花的魅力。
  2.4 利用新媒体可打开知名度,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井陉拉花仅作为井陉地区的一种表演形式,为井陉人民所熟知,但是人们尚未形成一种文化自信,对大多数井陉人民来讲它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而不是地区文化标志,因此转变人们所拥有的旧的观念刻不容缓。
  一方面,可以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将拉花舞蹈与知名网站、原创视频等网络文化产业相结合,加大原创内容的制作,加大推广力度,形成一种文化产业链条,使人们从中获得效益,将有效提高人们对拉花的认同度和关注度;另一方面,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移动电视具有受众群广泛、强制性传播、目标有效到达率高的优势,通过公交移动电视、出租车移动电视、地铁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和户外大屏幕电视等无线数字网络播放,将会起到良好的广告传播效应[6],提高拉花的知名度。知名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强当地百姓的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与此同时,人们也将自觉的传播拉花,观众和传承人匮乏问题也将得到有效改善。
  在建构文化产业链条、广告传播的过程中,不可将拉花艺术推向“大众化”“娱乐化”的极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严格的管理规定,从而避免过于商业化。
  3 结束语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对于拓宽传播渠道、拓展受众范围、突破时空限制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在现代环境下具有远大的前景。另一方面它在对现场感的感知,文化内涵、审美格调的品位等方面仍有所欠缺。所以我们应辩证地认识新媒体技术,趋利避害,抓住发展机遇,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但总体而言,新媒体在拉花宣传推广方面可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但是拉花最终的传承发展还是要靠市场的需求,依靠市场来激活拉花的生命活力。
  注释
  ①新华网2017年1月20日.
  参考文献
  [1]赵咏梅.井陉拉花的保护与传承[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2]陈彩虹.河北井陉拉花的现状调查[J].邯郸学院学报,2008,18(2):98-100.
  [3]章向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以“西安高腔”为例[J].探索与争鸣,2008,1(7):57-59.
  [4]董名杰.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浙江省级非遗青刀木雕为例[J].新闻传播,2017(13):15-16.
  [5]林余坤.新媒体环境下传播闽派古琴文化的可行性研究[J].艺苑,2016(1):91-94.
  [6]赵海龙.新媒体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J].新闻知识,2014(9):63-65.
其他文献
摘 要 网络暴力屡禁不止,从江歌遇害案到陕西榆林产妇坠楼事件,再到2018年的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网络暴力对个人及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以8月25日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作为案例,探讨网民以及媒体在此事中扮演的角色,并从网络暴力的传播入手,分析网络暴力如何能在传播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的消解,从而将网络暴力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关键词 网络暴力;德阳女医生自杀;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 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新兴媒体不断衍生的背景下,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很早以前便有关于传统媒体如何发展的讨论出现,但直到目前县级电视台的状况依旧不乐观,部分县级电视台已经到难以维持现状的困境。随着媒体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面对各类新媒体及大型媒体的“侵入”,县级媒体的生存显得尤为困难,特别是县级电视台更是举步维艰。在新媒体环境下,县级电视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面对现状他们已做出了怎样
期刊
摘 要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推广是目前众多高校广泛关注并积极建设的办学特色,同时也是国家对高校在内涵建设方面的要求。因此建立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并加以推广,从而去更好地实现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应用引起了社会各行业广泛的关注,文章研究了以VR技术为载体去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的品牌建设的新思路和推广策略。同时,以地处民
期刊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短视频App涌现,其中以音乐短视频最为火热,且被人们广泛接受。文章以抖音App为例,在互动仪式链的背景之下,分析其元素,并分析用户在使用抖音行为过程和产生的情感,具体研究人们喜爱抖音App的原因。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音乐短视频;抖音App;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6-0028-02  仪式与互动建立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其中网络视频直播的兴起便是人们娱乐多元化的一种表现。包括但不限于美拍、抖音、斗鱼、快手等直播软件,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网络直播包括专业类直播和泛娱乐类直播,泛娱乐类直播又包括各个方面的内容,文章主要以美拍App生活类直播为例,站在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视频直播爆红的原因。  关键词 网络视频直播;美拍;传播心理
期刊
摘 要 以新媒体视角提出新“读图时代”的“图视传达”对城市形象传播策略。以新疆天山网“图解、手绘、微刊”三大专栏为研究例证,在深入细致的剖析中提出当下城市形象网络传播新举措:“强画功、图达意,巧构思、增吸睛,图兼文、准定位,强配备、多生产”。  关键词 读图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0-0129-03  21世纪的信
期刊
摘 要 网络文学行业发展迅猛,北京、上海等地行业协会不断出现,成都市也成立了“成都市网络文学联盟”,推动本地行业资源聚集和产业发展。文章结合成都市网络文学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瓶颈,对成都市网络文学联盟的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对其发起方的组成、品牌化活动的打造、产业孵化和助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性网络文学行业组织组建原则,对联盟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网络文学;区域
期刊
摘 要 纵观国内省内发达水平政务新媒体,无不成为新型政治服务中提升政府公信力、化解公共舆论危机的利器。政务新媒体的硬件建设如网站、微博、论坛、微信号等是必要前提,而软件建设如媒体内容日常更新、平台后期维护、系统持久运营等则是提升政务新媒体水平的关键所在。本报告主要调研阳江市政务新媒体的最新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分析阳江市市政新媒体在全省的发展水平,借鉴国内省内的先进经验,提出阳江市政务新媒体改进措施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VR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同时,VR新闻也在新闻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新华网是我国媒体中较早建立专门的VR\AR新闻频道的国家级媒体,新华网在VR新闻领域的实践成果相对其他媒体而言也更为丰富。新华网的实践则表明VR技术应当更适合报道具有可预见性质(能够事先策划)的文艺性新闻和新闻性新闻。而传统文化传播一般可归属于文艺性新闻中,鉴于VR新闻具有沉浸式传播、多维叙事等特点,VR技术可以将传
期刊
摘 要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旺盛的旅游需求,使得单单依靠图片、文字进行定位推广已经满足不了受众的需要。旅游直播带来的动辄上亿的直播观看量,不仅为网络直播平台带来新的流量导入,更让旅游业者看到了旅游定位营销的新途径。因此,文章基于约翰·厄里的游客凝视理论,通过对“奇妙的冰雪之冠”旅游直播过程中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设计、“家庭”因素的植入、游客凝视下的表演等内容进行研究,思考旅游直播定位推广策略的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