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概念语文统整教学故事类文本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82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概念”是指处于更高层次、居于中心地位和藏于更深层次,兼具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重意义因而更能广泛迁移的活性观念。它包括学科课时内的大概念、学科单元内的大概念、学科单元间的大概念、跨学科的大概念。基于故事类文本的“大概念语文”按照年级的不同,包括寓言类故事、成语类故事、童话类故事、神话类故事、民间故事等类型。
  “统整教学”即将相关的知识内容与学习经验整合在一起,一方面打破篇章界限,一方面连接学习经验,使故事类文本的概念、事物或现象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大概念统整下的教学包括教学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统整,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
  基于大语文统整教学的引领,针对故事类文本进行单元间的梳理和每一册的梳理,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使得类似的课文教学显得不重复、不呆板,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一、大概念统整教学寓言故事
  (一)提炼大概念:
  寓言类故事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可以用“小故事,大道理”六个字概况。
  (二)运用大概念:
  (1)“承前启后”:
  学生对于《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比较熟悉,大多数学生能读、能背、能写,但却不知道这篇寓言故事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即使有人知道但也表达得不够清楚。
  鉴于此,我们将关于寓言这类故事文体的大概念告知给了学生,即“小故事,大道理”。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让学生一下子了解了寓言的特点。
  (2)“瞻前顾后”:
  以《鹿角和鹿腿》为例,学生在大概念的指导下都知道这篇课文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但道理是什么?从哪里地方感悟出来的?还需要老师进行细化的教学指导,也就是要充实在大概念概念统整下的寓言教学。基于此,我们给出了以下指导:
  1、熟悉故事,理解內容:
  读懂故事,把握故事的情节,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法弄清故事的主要内容。
  2、依托角色,认清本质:
  这则故事的主角是鹿,通过抓描写鹿的语言、动作等语句,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起初鹿对鹿角是喜欢的、欣赏的态度,而对于鹿腿则是讨厌的。但是在遇到危险之后,鹿对两者的态度却发生了相反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止是角色语言上的变化,而是它内心发生的变化。
  3、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当学生明白了鹿之所以前后矛盾的原因,再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找到类似的情况,从而得出相关的道理,而这就是寓意。
  (3)“前后一体”:
  当学生掌握了以上方法之后,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学《叶公好龙》。学生就可以运用以上方法,先了解了故事内容,再认清叶公的本质,最后归纳出寓意了。
  二、大概念统整教学童话故事
  (一)提炼大概念:
  童话故事往往都是虚构的,拟人化手法十分明显,增加了故事的趣味。除此之外,童话故事能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现实和人们内心的愿望,可以概况为“事、物虚构,充满童趣,结局美好”。
  (二)运用大概念:
  童话故事非常适合低段的孩子进行阅读,他们不仅喜欢听童话故事,而且喜欢讲童话故事。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的时候容易出现偏题、遗漏的现象,因此,我们大概念“事、物虚构,充满童趣,结局美好”引领学生梳理故事内容——理清故事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借助提示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下来。有关“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训练,教材从低段开始,就有不同方法的训练:
  1、借助图片讲童话故事:如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学生先按顺序把图片连起来,再借助这些图片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借助文章的特殊结构讲童话故事:如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引导学生发现“结构反复”的特点进行讲故事;
  3、借助顺序讲童话故事:如三年级下册《漏》,引导学生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讲故事。
  三、大概念统整教学神话故事
  (一)提炼大概念:
  神话故事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一种精神寄托。神话故事想象夸张奇特,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这类故事可以概况为“人物奇、环境奇、情节奇”。
  (二)运用大概念:
  1、在教学神话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盘古开天地》中,学生能散点式地去感受到故事的神奇之处,但显得不聚焦,缺乏整体性。因此,我引导学生主要从三个角度去体会神奇:
  (1)人物奇:如盘古身为巨人,则“长相奇特”;又力大无穷,则拥有神力,即”能力奇异“;
  (2)情节奇:整个故事内容”离奇、夸张“,如盘古之鸡蛋中出生,且每日增长一丈,后身体又化为万物等情节,无不体现了离奇和夸张的特点;
  (3)环境奇:这包括地点环境、空间环境等。如孕育盘古的鸡蛋一片混沌,可视为空间奇。
  2、在进行单元后几篇课文的教学时,学生就能自主地按照上述的三点去感受和发现神话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并能有所新的发现。
  如在教学《女娲补天》时,学生在体会人物奇的时候,还找到了女娲能找到并使用特殊的五彩石去补天,可谓拥有”神器“,属于人物的”能力奇异“。在教学《嫦娥》时,学生说到嫦娥居住的广寒宫瑰丽无比,人间难见,可谓”地点奇“,属于”环境奇“。
  利用大概念语文进行统整教学,是与部编版教材的有机契合,既整体把握了同类文章的特性,又能充分展示单篇文章的个性;既全面整理了单元内的课文,又切实衔接了不同年段的知识点。
  通过这样的研究和实践,能对师生双方都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对于老师,能达到“会学、会上、会思”;对于学生,提升了对知识结构化的学习能力。从而让课堂行之有效,行之高效。
其他文献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术作为美育、德育的重要载体,是涵养孩子“美丽心灵”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设计,把德育融入进来,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  一、小学美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的目标必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只有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所
期刊
一、认同教育理念的内涵  《礼记·礼运》中曾言道“天下大同”,大同思想既是儒家思想中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底框。何为大同?大同既是“仁”的最终归途,也是“和”文化的继承与传承。认同教育理念以中华文化的底蕴为出发点,以校园文化为孕育摇篮,旨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最终达到“万物共育”的目标,实现师生认同、生生认同、教学相长、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发展。在不断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德育方式
期刊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小学中高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勤奋对自卑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和同伴交往,在这个交往中学习处事的方式。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他们会因为同伴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产生争吵,甚至会发生打架。正面管教中提倡错误是孩子学习的机会,每个人都会犯错,错误在所难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和同伴发生矛盾也是无可避免,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从矛盾中学习,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矛盾。  一、
期刊
1引言  人们用技术来影响学校教育的道路正在快速发展,不仅意味着教师要有比较高的信息素养,而且对教学环境的硬件技术要求也有所提升。醍摩豆(TEAMModel)智慧教室中的团队合作学习系统(HiTeachTBL),是一套能协助教师在课堂执行TBL(团队导向学习)的辅助系统,结合电子书包、IRS反馈器、HITA智慧助教app,在课堂中方便而高效地收集、汇总、分类学生讨论的成果,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
期刊
此书被比尔·盖茨作为年度推荐书。这是一部新人处女作,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名,至今已累计80周高居榜首。作者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一、缘起  母亲节那天,我收到儿子寄来的节日礼物,就是这本书,很让我欣喜。我在朋友圈特意晒了一下:“知母莫如儿和女。感谢知心暖心的孩子”。  于是,我在“读吧”里推荐这本书,让大家都来读,以便讨论分享。  二、作者介绍  作者塔拉·
期刊
一、基于学情和目标,合理选择游戏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學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是否超出范围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缺乏对事件的分析能力,让每位学生形成抽象的建模过程比较难。而开展本节数学游戏类拓展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基于以上的想法与思考,本次“可能性”这一拓展课从“抛硬币”直接引入到“掷骰子”游戏,课程设计主要有三
期刊
精致教育,从字面看,“精”是经过挑选或提炼的精华,有完美和最好的含义;“致”是给予或达到、集中、精细的意思。两个字合起来,就是“达到最好”“达到完美”。汉语字典中把精致解释为“精巧细致”“精细周密”“精美巧妙”,英语中“精致”也含有“规范或标准”的意思。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和内涵,追求美好的品味和文化素养,精致便更多体现为追求美好,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象征。  作为一所区域名校,荣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猜想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某些数学知识和某些事实,对数学的某些理论、方法等提出一些猜测性的推断,是数学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因此数学的进步离不开猜想,它引导了数学前进的方向。  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猜想。猜想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理解能力、分析、判断
期刊
区内共41所幼儿园,全区教师共计867人,青年教师占比达到全区幼儿园教师总数的60%,大专以上学历占80%,青年教师教龄都在5年以内,平均年龄25岁左右,她们的共同特点是入职时间短、工作热情高,但工作经验不足。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我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一、区域推进多样化全方位培训,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  (一)走出金湾驻地专题式培训,开阔教师眼界。  每学年学前教育教研员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