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教育理念下英语课堂中的英美积极文化渗透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同教育理念的内涵
  《礼记·礼运》中曾言道“天下大同”,大同思想既是儒家思想中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底框。何为大同?大同既是“仁”的最终归途,也是“和”文化的继承与传承。认同教育理念以中华文化的底蕴为出发点,以校园文化为孕育摇篮,旨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最终达到“万物共育”的目标,实现师生认同、生生认同、教学相长、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发展。在不断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德育方式中,贯彻“情系家国,同心同行”的大局观和“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二、英语课堂中渗透英美积极文化的重要性
  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教师在设计英语课程内容时应兼顾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维度。其中,文化意识又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几个方面。由此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日常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英语既是一门义务教育的学科,也是一门语言。翻译家奈达说:“语言永远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离开了相关文化,词汇就失去了意义。”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标识,其使用和传播离不开文化内涵,其发源和传承也离不开文化环境。综合以上特点,语言的使用、学习与教学必定离不开文化的解读。文字背后蕴藏的文化奠定了语言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了解文化背景,不仅激发了对学科和语言的学习热情及兴趣,有利于学生对于语言内容的深层理解,更扩展了国际视野,培养理性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
  现今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语言。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更应放眼世界,注重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中的积极文化。
  在小学英语课堂,对于英美积极文化的学习和渗透,符合我校认同教育的理念,可以深度促进“共生课堂”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实现本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共生、母语与英语的共生。进而构建和谐共生的课堂结构,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英语课堂中渗透什么样的英美积极文化
  在义务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通常指的是目标语言所在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我们在日常教学时应当基于武汉市小学英语的教材(JOININ剑桥英语三年级起点),根据学生的学情认知特点,选择学生能接受的积极文化。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Hello中,基于单元内容为日常交际问候,可以在学习Toby’saction时,拓展在不同国家,日常交际礼的异同。如:在中国,握手。Shakeyourhands;在法国,贴面礼standfacetoface;在其他国家,还有碰鼻礼standnosetonose。
  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客观科学的视角,尊重中西文化的异同。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LifeintheArctic时,应尊重客观事实,描述北极圈的正确位置和气候。在渗透北极圈人类和动物的日常生活状态的同时,对比我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得出结论,不同的观念来自于与气候,环境,位置不同。
  中西方文化都有其优秀的部分和落后的部分,我们要以认同发展的目光去看待,秉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弘扬优秀的文化,并加以学习。如:六年级上册的Festivals中,讲述中外不同的节日。在对比学习时,我们要以认同的眼光看待西方节日如感恩节,万圣节的习俗和特点。但是,我们也应在学习时,注重弘扬本民族的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当我们在拓展万圣节的不给糖就捣乱的习俗时,也要加以强调,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可过度捣乱,以免对社区文明造成破坏,扰乱居民正常休息作息。
  四、英语课堂中渗透英美积极文化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明确:语言学习者为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英语学习阶段处于初学者阶段,认知能力和语言学习的接受水平不高,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建立。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趣味与否很大程度的决定了学习的专注力保持和坚持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奠定了的后续学习的动力基础。因此,在准确定位学习者学情的条件下,趣味性原则贯穿始终。渗透英美积极文化时,内容应多以贴近生活的文化背景为切入点;渗透手段多以视频、图画等为媒介,摒弃长篇大论的文章,调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类渗透教学活动。
  2.选择性原则
  在选材内容上,应尊重客观规律,渗透西方积极文化的同时,注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摒弃背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以教材为立足点,切勿脱离主题语境和单元话题漫无边际的拓展文化知识;在选材范围上,文化拓展材料应当选择难度适中、表达清晰的视音频材料,必要时可自行加入中文字幕或以其他方式对拓展资源进行处理;在课堂教学比重的把握上,应当合理控制文化意识渗透的教学时间,均衡语言知识和英语学科思维的培养,保证课堂其他内容学习的有效时间。任何文化的学习都是长期坚持的过程,不可在一节课或者几节课急于求成。
  3.认同性原则
  在课堂上渗透英美积极文化时,教师自身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情感态度的导向。对待优秀的英美文化,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认同其文化精华;同时,我们也应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加以弘扬。如:六年级上册BigCities这一单元,既讲述了英美国家的历史名胜,著名建筑,也对湖北武汉这一城市进行了相关描述。我们在讲述文本内容的同时,要以认同的目光,对其历史发展传承加以肯定;同时在讲述江城武汉这一城市时,也可结合疫情时期背景资料,弘扬其为英雄的城市。弘扬中华文化中的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不畏艰辛的优秀品质。
  五、英语课堂中英美积极文化的渗透方法
  1.利用talentshow,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渗透英美积极文化
  在每节课上课前,让学生自发准备以英美积极文化为主题的播报、演讲、故事、表演。学生通过“ClassDaily”“CultureTime”等主题的文化主播栏目或形式各异的演讲,了解英美积极文化的知识。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促进生生互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于小学低段不具有语言储备量的学生,教师可搜索相关内容的视音频资源,逐步引导示范后,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课前展示。另,我校基本认同教育理念,每学期筹办英语展示主题活动。在该系列活动中,学生可通过参与英美知识竞答等系列活动,积累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
  2.抓住契机,巧设课堂任务,渗透英美积极文化
  在教学文化类主题的课文时,可采用多样的教学策略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Festivals,编者将中古中秋节和美国起源的感恩节放在一页。教师在设计课程之前,应当明确这一内容非常适合做英美文化渗透。在执教这一课时,可借用思维导图分析出一个节日的时间、起源、风俗、意义;再让学生在示范作用下,用思维导图绘制另一节日的信息;最后借用韦恩图对比分析两个节日的异同,进而拓展中外文化差异。以文本内容和节日主题为切入点,适度补充节日来源,其他风俗,延伸拓展,丰富细节。
  3.词汇教学,深挖词语文化内涵,渗透英美积极文化
  在词汇教学时,教师往往停留于语音及拼写,忽视词汇的起源及文化内涵。如三年级上册Numbers这一单元中,可以在词汇基本教学后,加入What’syourluckynumber?进而拓展中国人更喜欢6和8,避讳4;而西方国家认为7是幸运的,同时把13作为避讳的数字。进而对比出中外文化的不同;有机渗透出中外文化的不同,使得词汇基础教学与文化渗透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在三年级下册Food这一单元中,可以对音译词汇加以强调,例如cola、hamburger、pizza。它们既是西方的传统饮食,其中文也是根据外文单词翻译得来。在此基础上,设计分类单词的课堂任务,学生对单词的理解更加深入,分类方式也会更加多样。不仅拓展了文化意识,也使得学生的学科思维更开阔,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其他文献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班级的孩子各有特点,有淘气的、有文静的、有聪明伶俐的、有反应较慢的,管理起来较难。但再难也比不过班里有特殊儿童的管理。如自闭症、多动症儿童的管理就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心血。  一、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一般智力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自控力差等特点。如不加以纠正,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据调
期刊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验“谁锻炼,谁受益”。  兴趣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基础,中长跑的训练是枯燥的,强度也比较大,如果运动员对于训练有一定的反感情绪,就不能积极的配合教练员进行训练,也无法磨练运动员的意志力,其也不会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因此,在组织训练时,以“谁锻炼,谁受益”的理念引导学生,为每学生制定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训练计划,适当的组织游戏、越野跑、登山等趣味性较强的训练项目。在日常的训练中,可
期刊
一、解决之道  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手没有形状,比较难看的问题。因为钢琴的技术主要就是体现在弹奏速度、音色、手的控制等方面,手型不好产生的主要问题就是手的不自然。手型僵硬弹出声音的音色就比较“硬”,即很难表达优美、舒缓的音乐内容,同时也会由于手型的僵硬影响手指的灵活性,也就影响弹奏的速度。这样学生弹起琴笨拙、沉重而又缺少灵活性。懒散的手型弹出的音色就比较“软”,很难表达宏伟、刚劲的音乐内容,
期刊
一、巧用深情范读,唤醒情感体验  古人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這启示我们: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没有情趣、就难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不用说是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了。结合低段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点,需要教师课堂的语言有趣、形象、富有感情。在绘本阅读课堂上,老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范读每一篇绘本故事,或激动、或伤感、或惊讶亦或平静中带着重音和停顿,将孩子带入一种特定的图画书阅读语
期刊
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迪,让人滋养浩然之气。由于疫情,孩子们只能居家学习,他们除了上网课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外,书就成了他们的好朋友。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是需要引导的。下面我就谈一谈怎样在疫情期间引导孩子们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
期刊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
期刊
功能性运动是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和水平有着极为显著的帮助,尤其是在针对核心控制力方面,效果更是尤为显著,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反而遇到了重重的阻碍,出现了诸多的绊脚石,如何对这一系列的绊脚石进行清除,促进功能性运动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成为了当前篮球教练的一块心病。  一、功能性运动测试简述  功能性运动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有了更高的目标要求。那么,在新时代环境中,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成为了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几点认识。  一、关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度成为了实践新程标准的“形象代言”,成为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最佳”形式,也是合作、实践、探究的途径的第一选择。然而,在现实的“
期刊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术作为美育、德育的重要载体,是涵养孩子“美丽心灵”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设计,把德育融入进来,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  一、小学美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的目标必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只有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