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摭谈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音乐素养,就是平日音乐能力的修养,就是音乐能力的总和,包括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以及音乐相关的文化修养,是新时代学生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传授音乐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能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音乐素养;培养策略
   音乐是没有国界、不分年龄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的不只是知识的熏陶,还有音乐旋律、音乐意境的陶冶。所以,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走出曾经的单一教唱、领唱的教学模式,从欣赏音乐到传授理论知识,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听有所悟,学有所感,学有所获,走进音乐,并享受学习音乐的过程。下面,笔者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一主题,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与总结。
   一、通过聆听,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过去由于我们对音乐教学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音乐教学不能引起教师、家长、学生的重视。学生翻着音乐书,听着教师象征性的讲解,跟着教师一句一句地学唱,就是上了一节音乐课。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不但没有发挥音乐本身的教育价值和感染作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教学的目标。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艺术,它像其他艺术一样也是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用自己的语言向世界传递着信息。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音乐,聆听不同的声音,打开学生的音乐细胞,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徜徉、学习。比如,在教学“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下雨的声音、妈妈炒菜的声音、汽车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等。为了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可以结合古诗“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让学生静静聆听水在石上流的叮咚声等。生活中的声音是多样的、奇妙的,学生要学会聆听和分辨生活中的聲音,并把它与音乐结合起来,就能提升乐感,增强审美能力,为提升他们音乐素养打好基础,也为实现有效教学创造条件。
   二、结合欣赏,让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音乐教学不但设备简单,方法也相对有限。而现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需要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来丰富和升华课堂教学内容。给小学音乐课增添活力,强化音乐的修身养性作用,娱乐、欣赏作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带学生走进音乐世界。比如,教学“杜鹃圆舞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欣赏各种乐器演奏的《杜鹃圆舞曲》,如管弦音、轻音乐、钢琴演奏等,使学生从乐器的组合、不同的声音中,发现这首曲子的不同美。为了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这首乐曲的舞蹈视频,使欢快、悠扬的曲子,曼妙的舞姿,还有精美的舞台设计、奇幻的灯光设计等,把学生带进童话般的音乐世界。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力量,进而陶醉其中,受到感染。这样多姿多彩的音乐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唤醒学生的活力,还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使音乐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也保证了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音乐
   音乐教学的目的除了给学生普及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外,更多的是要通过欣赏、练习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那么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除了根据教学大纲教学之外,也可以根据教学节奏开展一些活动。如小型音乐会、歌唱比赛、用绘画表现音乐等,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各个节日的活动,如艺术节、六一儿童节的艺术展演等,让他们用音乐温暖、感染老师和同学,用音乐架起与每个同学沟通的桥梁。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了,家长也更加重视从学生的兴趣来培养孩子的素养、气质,所以好多小学生在课外也报了各种音乐班,如长笛、古筝、吉他等,还有的学生参加了舞蹈班等,教师结合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和兴趣特长,为学生组织开展年级或班级的小型音乐会,一定能让学生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参与其中,融入音乐,感受音乐。如此,既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教学目的。
   总之,音乐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一门艺术,它没有国界、年龄之分,只要学生能正确认识它、感受它,并能从简单的音符中听出美感,懂得欣赏,让自己静心,就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也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滕桂海.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探究[J].华夏教师,2019(14):16-17.
   [2]黄莹之.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A].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16-21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展,很少会布置到正常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很少会接触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因为在传统课堂之下,教师教学思想比较单一和落后,很少会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因此,为了积极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落后之处,小学教师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之下,关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在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
摘 要: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科理解难度较大,计算过程复杂,很难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恐惧心理,而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必考题型,应用题可以综合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考查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因此如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将论述如何更好地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关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劳动教育不仅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从劳动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分析培养策略,希望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实践;素质培养   新的历史时期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基于此,
摘 要:伴随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得到落实,如何让小学生的数学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成为学数学教师教法改革与创新的关键点。加上核心素养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探寻其有效途径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为此,将从两个方面说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途径   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课堂上培养
摘 要: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一直都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数学思维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强调在教学中依托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全面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认知能力,提高意志品质,自身在未来适应社会发展方面具备基本素养和关键能力。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关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互联网的运用存在着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许多学生因为网络出现了学习不专心、做事不计后果的现象。教师对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了解学生个性心理、鼓励家长配合教育、开展网络是非班会、家校联合减少沉迷等问题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关爱来引领学生走出迷恋网络的误区。  关键词:关爱引领;迷恋网络;问题策略 
摘 要: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明确事物间的异同。教师帮助学生在知识点的对比中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在对比中分辨知识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更深刻地领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在对比中寻求相同——理解新知;在对比中发现不同——分辨知识点之差别;在对比中寻找关联——建立知识点之联系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比;差别;联系   对比是将两个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各方面的知识,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与劳动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懂得劳动的不易,能够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认真学习。小学生的心智发展都需要教师的帮助,处于具体形成学习阶段,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新课标  
摘 要:小学美术是小学美育的主要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学科。小学美术教师应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力;培养策略   想象力不仅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在绘画活动、课堂教学、作品展示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科学有效地导入教学内容、发掘互联网资源、丰富学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