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快速把握文学作品主题的技巧方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NUMBER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作品阅读一直都是一道必考题,且分值不断提高,已达到25分!对这样一道重要的阅读题,学生的阅读和答题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要对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加工和整合,同时需要具备思维、感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那么,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思路清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呢?怎样才能做到定位准确、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呢?如何才能笔定乾坤、精确答题、有所收获呢?
  一、抓题目——我高高在上
  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明显的;“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它居于最上端,实为文章之首,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文章的题目常常先行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显或隐地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抓住明显的文题,常可以读题析文,从而快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透过这双“眼睛”,走进文章灵魂的深处,提高阅读速度和得分率。
  例如:2007年辽宁卷《炉火》。题目“炉火”,能驱散冬日的寒冷,象征着温暖、活力、热情、蓬勃、希望等。抓住了这些,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再解答下面的第五题,就简单、快速、高效得多了。
  附题目: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么?(答案:不是。文章有怀旧情绪,但并非全文主旨。文章主旨是艺术地揭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抓关键句——我鹤立鸡群
  除文章题目外,正文中有很多关键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有助于简单而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旨。这些关键句从表达方式看,多是议论句和抒情句;从在文章中所处位置看,多是段落或全文开头、结尾和中间的句子。因为作品的主lunwen.1KEJIAN.com 代写论文题常常在议论和抒情时便明显地表现出来;开头常总领全文,结尾常总结全文,中间常勾连上下文。抓住这些,对于抓住文章的灵魂、把握整体内容意义重大,作用非凡。同时,这些关键句相对其他句子而言,都是比较明显的,有利于视觉快速捕捉。
  例如;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文章结尾处四个字单独成句——“他很快乐”。此句是个总结句。既是作者对主人公的描述,又是对主人公的评价。此句要抓,因为根据写作逻辑,上文必然要通过具体内容说明“他很快乐”的原因。抓住这一明显的句子,就很容易抓住文章的灵魂,从而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各局部内容的作用——必是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即表现“董师傅”“很快乐”的原因。此句一抓,勾连各处,如此,岂能方向不明、思维不清、效率不高呢?
  附题目:“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
  三、抓“复现”信息——我一唱三叹
  “复现”信息即反复出现的信息,或为词,或为句,或为某一意思。
  某一信息反复出现,乃至贯穿全文,当然是明显的,也必然是作者着意强调的,是所涉范围或大或小的内容的核心。抓住它们,对于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局部内容或全文内容的灵魂作用极大。
  如教材中《蜀道难》一文,由道路之艰险,写到行路之艰难,最后结于世事之凶险,核心是一个“难”字,其间包蕴着李白对现实环境深切的体味。而文中出现三次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谓是对这一核心的非常明晰的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反复体会,抓住李白这一名篇的灵魂。又如冰心《谈生命》中“我不敢说未来,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出现,意在强调不要寄希望于未来或来生,那么怎么做?当然是把握今生,善待生命,从而表现主题。
  例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中,老人反复说着担心他所养的几只动物的话,意在强调老人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并在此基础上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及反对战争的主题。
  又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重复了三次,表现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浓的爱国之情。
  这些反复出现的信息,可谓显而易见的线索,线索把相关内容串联成了一个整体,使文章条理化、简约化。抓住文章的线索,就能把握文章的核心,抓住了核心,就能大大提高理解文章和解答题目的效率。
  四、抓前后内容——我手足情深
  这种方法,是从前后文间的关系角度着眼的。前文内容和后文内容,无论差别多大,都是有机的整体,总有着某种联系。而有弱种情形是比较明显的:一是前后文内容在某一方面或从某个角度看极为相似,属于“同类”;二是前后文内容紧挨在一起,从表面看却差别很大(前后差别很大,自然也容易吸引目光),属于“异类”。阅读时,学生可以抓住这种明显的“同”或“异”,前后勾连,加以聚合。具体操作方法是:前后文内容属于“同类”的,可以化散为整,即把相同的加以概括;前后文内容属于“异类”的,可以化异为同,即把不同的加以联系。在此基础上,抓住“核”“灵魂”就简单得多了。
  例如教材中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前文谈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后文谈他作为革命家对人类的贡献,前后勾连,属于“同类”,加以概括,都是谈其对人类的贡献。这其实就是全文核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又如,2011年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中的大阅读《转身》一文中,作者分别写了四个人(年轻人,小女孩,中年乞丐,老年乞丐)的四个“转身”的画面,这四个画面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是容易吸引读者注意的。四个画面的诸多共同之处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与他们都是偶遇;都表现着人性的真善美;都“转身”从“我”视线中消失了。对这四个画面加以聚合概括,能够快速准确地提炼出文章的核心,即美好易逝,抓住眼前,倍加珍惜。这样再来解答文后的第三、四两题,就快速准确多了。
  这是勾连前后文,化散为整。
  同是《转身》一文,文章第四自然段,前面描写秦岭深处的自然环境(尤其细写小河水),后面则转而写一个小女孩——前写景,后写人,可谓差别很大,容易吸引读者目光。如果学生习惯于将前后文不同内容联系在一起分析则不难发现小河水与小女孩有着共同之处,即都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作者就是要用小河水的自然纯净之美引出小女孩的自然纯净之美。抓住美,基本上也就抓住了这一层次的灵魂,文后第二题第一问的答案也就自然形成了。
  这是勾连前后文,化异为同。
  五、抓“常情常理”——我四海皆准
  这是根据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或题材,联系阅读经验,大胆推断文章主题的一种方法。
  作品的写作对象或题材,是很明显的。而某种写作对象或题材,常常表现相对特定的主题这可谓是“常情常理”。因其“常”,故为“显”。抓住这些“常情常理”,有时也能快速把握整体内容,抓住文章的主题。
  当然,上述几种方法实际上是相互联系、互为辅助的,运用时综合考虑,可以对理解作进一步的验证,从而增强分析解答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梳理“叙事声音”为基础,对《田园交响曲》进行分析,通过叙事角度、文本结构、意象处理等方面进行解读;以理论为导入,分析文本框架,深入文本内部,解读其意象产生的“声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小学语文课文《苦糖》为例,深入浅出的阐述了“点面结合”教学法以及该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让学生点面结合,走进课文,享受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点面结合”教学法  【分类号】G623.2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学习中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
近年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我国各地退休人员的管理由之前的社会服务机构,逐渐转变为社会化管理,工作人员年轻时,为单位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为单位的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为了对运动人体进行身份识别,研究行走中下肢关节角度作为分类依据的可行性与识别率问题.用3种方法进行特征矢量的选择: 1) 直接采用单一关节角度的原始值作为特征矢量; 2)
最近江湖不太平,皆由一场比武而起.rn某太极拳大师主动找现代搏击运动员约架,誓要一较高下,结果20秒不到,就因为“新买的鞋太滑”摔了屁股墩儿.后来,一位八卦掌大师看不过去,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中国“十七年”时期(“十七年”指的是1949-1966年这一历史时期)的动画艺术进行研究,主要对“十七年”时期中国动画传达的思想、表现的主题以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十七年”动画没能一直延续到现今,但仍有值得我们研究分析学习的地方,对于“十七年”动画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十七年”;动画;中国动画;动画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动
报导了二氯化钯水解作用反应热的测定 ,并对热谱曲线进行热动力学分析 ,用特征热谱参量 ,得到了热动力学参数即反应热 ,反应速率常数 ,活化平衡常数和活化自由能 . The reac
陶渊明平淡如水的诗风深得儒家中正平和之妙,而与别人不同的是,这种冲淡平和之美源自于内心真实的体悟而非逼于无奈的自我安慰。这种古朴平淡所内蕴的,并不是一无波澜,如老庄
青海西宁马女士,愿意为正在上小学或初中的女孩提供资助,孤儿或单亲子女优先。辽宁宋先生,正在甘肃庆阳支援油田建设,愿意为庆阳本地中小学生提供资助。江苏如皋何女士,愿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