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艺术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被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它分为AB两段,A段表现了小老鼠趁妈妈睡觉,悄悄出去玩的情景,B段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AB两段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表现了小老鼠可爱调皮的有趣形象。本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游戏情境、儿歌熟悉乐曲用自己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小老鼠和泡泡糖这些熟悉又贴近生活的形象,让孩子从中体会音乐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幼儿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提高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图谱。
  3.小老鼠头饰若干,猫头饰一个。
  4.音乐《我会变》、《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过程:
  一、律动《我会变》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如果你会变?你会变成什么?
  (通过有趣的律动,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完整欣赏音乐,启发幼儿思考
  1.出示泡泡糖,说明泡泡糖具有很黏的特性。
  2.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3.启发幼儿思考,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目的: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明确泡泡糖很黏的特性。欣赏音乐一遍,让幼儿有完整的印象和感受。)
  三、出示图谱,介绍乐曲,并根据乐曲仿编小老鼠的动作
  (一)倾听A段音乐,探索小老鼠趁妈妈睡觉悄悄溜出来玩的动作
  1.介绍A段图谱。
  2.借助儿歌,理解乐曲。
  小老鼠悄悄地溜出去,
  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小老鼠东跑跑西扭扭,
  小老鼠东跑跑西跳跳。
  3.用表情和动作表现乐曲。
  (1)创编小老鼠走路的样子:我们自己学学小老鼠走路的样子。(小老鼠嘴巴尖尖的,弓着身子)
  (2)结合语言提示与音乐,表现小老鼠走路和看的动作。
  师:“小老鼠怎么走路,怎么看?”
  (3)听音乐模仿小老鼠悄悄溜出去玩的表情和动作。
  (目的:通过图谱,直观形象地了解音乐内涵,运用动作、刻化小老鼠趁妈妈睡觉悄悄溜出去玩的可爱形象。)
  (二)倾听B段音乐,并探索不同的拽泡泡糖的动作
  1.介绍B段图谱。
  2.让幼儿夸张模仿小老鼠不小心踩到泡泡糖,并被粘到手上的动作、表情。
  (1)探索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学学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样子,提醒幼儿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现。师:“到了草地,小老鼠的脚上粘到了一个大泡泡糖上,怎么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谁用动作来学学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样子呢?
  师:“小老鼠怎么拽的,是轻轻的,还是怎样?”(用力拽呀,使劲拽)“为什么要用力啊?”
  (2)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①探索泡泡糖粘到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师:拉——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肚子上、脸上、屁股上、手臂上)②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3.模仿猫来了,小老鼠惊慌跑回家的表情动作。
  师:“小老鼠粘得全身都是泡泡糖,怎么也拽不掉,忽然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目的:通过图谱,直观形象地了解音乐内涵,运用动作刻化小老鼠粘到泡泡糖和拽泡泡糖的调皮可爱形象。)
  四、师幼一起听音乐做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表现小老鼠的可爱形象,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快乐。
  五、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1.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会踩到泡泡糖?”
  2.提问:“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做一个讲卫生,保护环境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
  鼠宝宝们,我们一起去看看鼠妈妈睡醒了吗?(悄悄走出活动室)
其他文献
活动由来:  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即将结束了,举行什么样的毕业活动能给孩子留下一个难忘的印象呢?相信每一个大班的老师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三年来,孩子们和老师、同伴之间都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之间由入园的陌生变得熟悉、亲密和互相依恋,这种美好的感情值得珍惜和记住,更需要创设一些机会、一些场合、一些环境去表达,此次项目活动由此形成。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鼓励幼儿畅谈自己对毕业活动的构想,了解幼儿的兴
期刊
2012年4月2日至4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安徽师范大学举办的“国培计划——安徽省第三期农村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班”学习。在此期间,我们聆听了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给我们精心安排的关于幼教方面的各类讲座,参观了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和芜湖市小燕子幼儿园两所知名幼儿园,第一时间听取了各位园长的管理经验介绍,课余时间与来自全省各地的部分园长以及教师就办园经验、管理策略、幼儿园特色等问题进行交流。回
期刊
为期三个月的国培生涯,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想学习中,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分享到了收获的喜悦,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受益匪浅。国培就像一朵盛开的奇葩,
期刊
小班幼儿处于家庭与幼儿园生活的过渡与衔接阶段,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经历着教育生态和生活环境的变迁。小班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如何引导才是有效的、有益的?在教师运用一些策略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是笔者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文献搜集时笔者也发现,现有的研究中,关于幼儿教师的引导策略多是理论上的分析,很少有实践运用方面的详尽研究。因此,笔者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周两至三天到幼儿园进行定点
期刊
又是一年春来到。只是这一年的春天对于我,一个来自农村一线的老师来说,有些不一样:在这个春光明媚的三月,我远离亲人和孩子,来到了安徽师范大学。在我刚来时,被离愁和一个人旅程的孤寂感和陌生感所包围,见到接待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后,他亲切的笑容、温暖的话语给了我回家的感觉,使我忘却离愁,随后我被校园美丽的风景和热火朝天的球场所吸引,似乎又回到了我青春的岁月。最重要的是,通过十几天的学习,在这个春天,我播下
期刊
三月的芜湖春光明媚,我怀着期盼、憧憬、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安徽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2011)——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培训”。为期15天的培训,紧张又充实,兴奋又专注,聆听、吸纳、交流和思考伴随着国培的每一天。在聆听中梳理;在吸纳中理解;在交流中碰撞;在思考中提升……此次的学习,是我幼教生涯中又一个里程碑,为我的教育实践工作点亮了明灯,指引了方向;使我深刻明确了怎样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激发
期刊
3月20日,合肥幼专的孙诚老师应邀来到安庆师范学院,在《学前教育新政策、新形势、新征途》的讲座中,孙老师简单地回顾我国幼儿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清晰直观的向我们呈现了我国学前教育由“恢复与规范阶段”到“跨越式发展阶段”的曲折历程;解析了新形式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趋势与标准;深入剖析了伴随着中国幼教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幼儿教师的成长也由“非专业、准专业”阶段向“自主发展阶段”的前进方向。当孙老师解读完《
期刊
国培心语  策划人语:我们这里说的“国培”是指始于2011年的“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该项目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培训对象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包括:(一)农村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二)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三)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可以这么说,“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
期刊
探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教师只是作为顾问、咨询者和合作者存在,而不是作为知识与真理的化身,以及权威的仲裁者而存在。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师不能过度介入,更不能代替他们做研究。因此,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全新的理念,以适应和满足学生探究的需求。  一、变一桶死水为一道清泉  过去经常提到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的说法,显然已不适应目前正在开展的探究性学习
期刊
2010年末,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指出:“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国十条”在强调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同时,提出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符合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如何在“国十条”的框架下,在实践中探索和落实民办园的扶持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