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作用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058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不仅是串联“教”与“学”的桥梁,更为学生准确、简练运用语言提供了示范。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功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
  一、巧妙语言启发引导
  班级授课制的阅读教学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它不仅仅包括了教师作为参与者对文本解读的直接呈现,更有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认知的点拨与引导。学生的感知浅薄时,可以借助教师语言点拨不断深化;学生的感知偏颇时,可以借助教师语言引导趋向完善;学生的认知错误时,可以借助教师语言指导拨乱反正……教师的语言就是一把打开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执教《推敲》一文时,教师正在引导学生辨析“推”“敲”不同的表达效果,一位迟到的学生急忙忙撞门冲进教室,课堂陷入了一片惊愕之中。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添入“撞”字一起对比:“同学们,你们觉得像这位同学一样的‘撞’字又如何呢?”有的学生紧扣课文,认为“敲”字映衬着诗中的“幽”字,比“推”字更妥帖;有的学生认为无论是“推”字,还是“敲”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绝对不能用“撞”字,否则来拜访的就不是僧人,而是鲁莽暴躁的鲁智深了。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应对课堂中的突发状况,整合了课堂生成的资源,激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个学生都学得兴趣盎然。
  二、严谨语言强化规范
  很多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习作语言拖沓繁琐。殊不知学生语言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常态化的语言有着直接的关系。王安石曾经说过:“词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取之不固。”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提升教学语言的规范严谨程度,为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做好示范。
  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一揭题就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不用“发奋”,意思不是一样的吗?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现有资料和工具书进行查阅、对比、辨析,最终发现“发奋”指振作精神,“发愤”则指决心努力,但学生始终难以真正辨析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此时,教师则借助自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点化:“‘发奋’更多地强调人物的精神振奋,脱离萎靡状态,属于自己自觉层面;而‘发愤’更多是由于受到外界的刺激而激起了自身的内在动力。”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紧扣“深受酷刑”的情节,进一步深化这一认知。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结合文本内容将工具书上机械、生硬的解释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和语言的规范性。
  三、优美语言渲染情感
  1.以真挚的情感融入优美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满腔热情转化为教学的语言,浇灌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浸润下,才能有效地调整与激发自身的情感积蓄,展开自己的思维,深化对文本的解读。
  如《二泉映月》就是一篇融合了人生、音乐和景色的典型文本。為了让学生更好地借助语言走进阿炳的人生和内心世界,教师可以在二胡曲《二泉映月》的伴奏下,进行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让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朗读下静静地思考:“在音乐和老师的叙述中,你听出了怎样的情感,你看到阿炳怎样的人生经历?”正是教师贴合文本情境、契合学生情感需要的有感情朗读,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系充分激活起来,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飞扬的文采融入优美语言。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自身展现出来的语言能力会对学生形成较大的影响。教师如果能够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吟诗诵词、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学生的整个身心意识就如同沐浴在文化的春风中,获得言语生命的滋养。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中,教师将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作为重点,可以运用自身的语言积累将学生引入到文本的内在情境之中。如学到李白以酒为孟浩然饯行时,教师这样叙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离别的愁绪终究会在特殊的时刻出现在我们身边。送行的这杯酒中包含着的是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深敬仰和惜别之情。各位李白们,端起你们手中的酒杯,用你们的真情邀请你们的好友孟浩然满饮此杯吧!”此时,教师再邀请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白,学生们的朗读自然会充满深情,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深眷恋之情。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借助自身的语言功底,为学生营造出适当的情境,真正唤醒了学生沉睡的内在情感。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的语言是阅读教学课堂中的一道润滑剂,深入而有效地链接了课文与学生认知实际之间的距离。学生随着教师的语言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才能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翱翔。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能仁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其他文献
元代文人乔梦符把写“乐府”的章法概括为6个字:“凤头、猪肚、豹尾”。“凤头”是指开头像凤凰的头部一样美丽、精彩,小巧玲珑。一篇作文写好了一个精美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小学生作文“开头难”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作文开头杂乱、繁琐、平淡、直白、词不达意、“头”不对“体”等是常见的毛病。如何克服这些毛病呢?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作文开头的作用,掌握常见的开头方法,更要使学生懂得开头的技术和艺术。  一、
摘要目前卷烟设备机电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维修保养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人员需掌握相关机、电、气、汽、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就电器维修来说,在掌握相关知识基础上,还应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能进行分析和维修,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设备电器故障分析维修
在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还是《九章算术》,亦或是中国象棋、戏曲影视,都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中外经济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主导了现代孩子的思想,汹涌而至的外来文化挤占了原本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位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有必要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让传统文化精神浸润孩子的心灵,让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得以
合作学习是指以特定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开展的有效的互助性学习。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说明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引入合作学习可以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启发小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释放小学生的学习潜能,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创设情境,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变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中最综合、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及表达方式,也是一个人文化底蕴、精神境界、生命情怀的直接展现。但多数孩子都怕写作文。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应从情感诱发、感受生活、文字表达、反复修改、互评互改等几个环节入手,提高作文指导及讲评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作文指导要抓好的三个环节  现实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学了精美课文,读了经典诗词,接触了优美童话……但写作文时,仍会出现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