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q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學生的教育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也得到了重视。但是无可避免的是小学教学存在诸多漏洞,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重视,不能及时得到改善,会对后续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小学数学的教学难度相对于其他课程较大,更需要我们注意一些问题。
  为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下文我们主要针对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讨论。具体包括关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关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关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关于建立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展开具体论述。
  一、关于教学模式的改革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把教师作为课堂主体,认为教师才是主导整个课堂进度的关键。然而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其实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人物,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假如不能准确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定位,会影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尽管全新的教学模式反复表明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定位,但由于以往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一时之间无法有本质的改变。因此迫切需要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2.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力兼备的人才,而不是空有满腹经纶却不会应用的书呆子。那么,培养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应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思想比较封建,教师只是依照传统的方式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方式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无法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中的发展。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能够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面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而不是单纯的解题答案,那么学生就能通过这些来学习如何思考问题,从而达到一通百通的境界。
  二、关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现代社会讲究合作共赢,不管是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还是小到日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太提倡学生之间的自由讨论,因为会影响课堂纪律,从而剥夺了学生了言论自由和交流自由。这样做大概有以下几点弊端:
  1.学习小组划分无规律:尽管并没有明确规定小组划分细则,但教师也不能按照自己意愿胡乱安排。划分的一大依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首先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不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另外,小组成员的类型不能太单一,如果小组学生成绩普遍较好或较差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没有太大作用,而且小组内学生的性格最好不要太相近,如果都太外向会影响课堂纪律,如果都太内向会影响交流的有效性。还要规避成绩较好学生覆盖其他学生正确想法的现象发生,要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表达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发表观点。
  2.讨论内容选取不当:虽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前提是讨论内容要选取得当。如果不论什么问题都讨论,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还没有太大气色。所以我们要对讨论的问题进行仔细的筛选,尽量保证问题符合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这样才有讨论的必要性。
  3.讨论时间太死板: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事情的拍案者,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而不是给学生一条已经规划好的路去走。学生的交流讨论可以发生在课堂的任意时间,只要当时有关于数学的任何想法,但前提是不影响课堂纪律。
  三、关于自主学习的问题
  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是学生能否对一门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大因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采取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的奥秘,从而对数学产生热情。
  1.自主学习的定义: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自主学习。然而自主学习内容的选取很关键,对于一些既定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学生没必要花费精力去思考,应该主要关注学习方法和做题技巧的研究和总结。如果能够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自主学习热情就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方面的学习效率。自主学习也并不意味着要否定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虽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还是要把教师的讲解作为辅助学习方式,二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创新教学模式。
  2.对自主学习的重视:由于自主学习的形式还没有被广泛认可和采取,所以一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把教师的讲解作为课堂的重点。因此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给予的知识,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也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度,正确看待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全新改革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很大冲击,引起我们对教学方式的思考。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给学生自主思考和相互学习的权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行之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以上这些问题都应该得到重视,并及时做出应用的改革。
  【作者单位:南昌市新建区长堎镇礼步小学 江西】
其他文献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听障幼儿语言康复教育注重的是口语交往能力的培养,大多忽视了书面语言的教育,使听障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研究表明,2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那些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听障幼儿进入小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量的估算”是“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指出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不同年段制定不同估算要求。低年级段要求能在具体的生产生活环境中,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感受估算的作用;中高年级段要求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理解估算的意义。  苏教版在新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编排了乘法估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识谱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学会唱歌、演奏、鉴赏音乐等,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识谱知识,掌握相应的识谱技能。  一、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现状  小学音乐教学,对于识谱教学缺乏准确的认知,在进行课堂乐理知识讲授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学生的音乐学习时间,大多数的教师会对识谱教学采取忽视态度,不进行深入讲解。同时由于识谱学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普及,人们在家庭情境和社会情境中对于方言和普通话产生了不同的使用偏好,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为方言情境化。而关于个体在这两种情境中如何进行语言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教育部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小学数学教师不单单要传授数学知识,更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渗透核心素养,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能力,为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实际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快地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