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改革的思路变成改革的实践,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诚心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一座桥梁,是联结师生情感的一条纽带,是加深师生友谊的一方催化剂。缔造非正式的人际关系,作为正式的师生关系的补充
【关键词】道德认识;师生关系;自主选择;弹性管理
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师生之间首先是教师对学生能够坦诚相待,推心置腹,那么学生自然就会对教师敞开心扉,尊敬有加,这样一切“干戈”皆可化为“玉帛”,心灵间的隔阂自然烟消云散,进而产生共鸣。此时的教师自然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教学活动自然事半而功倍矣。这就是技工学校新型的师生关系。可见,诚心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一座桥梁,是联结师生情感的一条纽带,是加深师生友谊的一方催化剂。缔造非正式的人际关系,作为正式的师生关系的补充。
校园里不仅有正式的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也要有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如朋友关系。教师以朋友身份和学生谈话,与学生交往,用童心拥抱校园生活,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不仅获得知,而且感到乐。
创造让学生不好意思不好好学习的环境。
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相结合,才能开华为道德意志。而道德情感享受,学生们得到的太少了。为此要设计一种小环境、小气候。让学生们获得知行的统一。抓住软环境建设,来动学生之情。坚守一个原则:把最好的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接触现代化设备,在学校设置了全国第一个现代化办公实验室,进口了现代化的办公系统。学生会录像编辑,会激光照排,会套色复印,会接收传真,现代化办公系统全部过关。同时,学校推出一张文凭、多张证书的管理体系,并且努力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学生在拿到毕业文凭之前,就可以拿到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等。
老师要珍惜学生的时间。老师分为三类。第一类老师,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受教于这样的老师,学生轻负担,高质量。第二类老师,责任心强,业务水平一般。他们的特点是吃不透大纲,心里七上八下,而责任心又特别强。因此摘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同时也加重自己的负担。第三类老师,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也不高。学生没负担,老师也没负担。一个好的老师,既要自以为是,又要自以为非,要经常问自己:我给学生的是最有价值的吗?
提供选择的机会,创造选择的氛围,提供选择的机会,扩大选择的范围,发展选择的能力。学生自主选择,家长参与选择,教师指导选择,管理保证选择。
学校开设三种课程:第三课程、第二课程、第一课程,构成学生个体社会化工作的全部。第三课程指隐性课程,是对学生感情和行为施加影响,不是知识传授的课程。第二课程指选修课程,由三块组成:选修课、休闲课、微型课。最受欢迎的是休闲课程,它培养高品位的气质和人格,包括国际标准舞、围棋网球、室内电声乐、综合表演。这些都是考试不考的。微型课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参加,可不参加,都是抓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全校每一位在编教师,都会上一门必修课,会开一门选修课,会带一个课外活动组,是“三合一”的老师。这使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学校提供了选择机会,扩大了选择范围,发展了学生的选择能力。学生没有选择课,已是不能忍受的事。
第一课程指必修课程,也可以选择,允许选择进度。为此,必修课实行“一本教材,三种进度”。第一进度保证困难生合格,第二进度面向多数学生,第三进度拓宽、加深、超前。这种做法不同于分好班、差班。那是老师给学生定位,而且一个好班的出现,是以一批同龄人自尊心受到伤害为前提的。一本教材三种进度,不是老师挑学生,而是学生挑老师。教师的情况是不同的,如同样是高级教师,有的可以使学习成绩优秀学生更优秀,在竞赛中获奖;有的可以使学生大面积丰收;有的可以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达到中等水平。同一本教材安排3位不同的老师同时上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教法、进度不同的老师的课,使每个学生都各得其所。
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学会做人,我们提出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学问。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要帮助老师口袋和脑袋丰富起来,第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中心是学会负责。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落到实处——责任心不断升华。从对自己负责开始,到对亲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乡负责,对环境负责,对生态负责,对人类负责,对祖国负责,让责任心的外延逐步扩大。我们做的很多事情与学习任务没有关系,如认养动物,帮助福利院的孤儿,表彰、宣传抢救落水儿童的学生、打工捐助希望工程的学生等,努力寻找人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允许落后,鼓励冒尖。技校教育是职业教育,没有必要让学生打同样的基础,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职业教育探索的是专业分流,弹性管理,多元发展。我们的原则是,在合格范围内,既要缩短差距,又要拉大差距,不要求门门功课全优,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把改革的思路变成改革的实践,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实施素质教育,是有、风险的。各行各业的改革都允许失败,唯独教育改革不允许失败,因为一个人只有一次学生时代。要排除家长的不安全感。校长如果只进行理论研究,是教育学家,不是教育家。教育家要解决实践中怎么做。
技校的改革走了几步:第一步,建设育人隐性课程,就是第三课程,为成功教育创造情感和氛围条件的课程。第二步,开辟育人的第二课程,把欢乐还给学生,形成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的新局面。第三步,技校实验一本教材三种进度。今天的老师,第一应是教育家,懂得教育规律,相信教育规律;第二是社会活动家,广交友,不树敌;第三是企业家,懂得经济的运行规律。学校要对老师的小康负责,老师们不渴望发财,但渴望过体面的生活,这需要经济力量。教育不应处于被怜悯、被施舍的境地,到处叫穷,求人施舍,这只能得到小钱,得不到大钱。想真正得到人家的支持,要靠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使社会感受到教育的分量,认识到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形象,以此赢得尊重和信任。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一个不安心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是不可能有最大的热情与执著追求的。热爱教育事业是基于对这项事业的社会意义的认识与理解,是基于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学校要研究老师的需要,引导老师的需要,满足老师的合理需要。工作上有理想、事业上很勤奋、生活上很贫困的“烛光”式的形象,不再是教师们的理想偶像。今天教师队伍的组合,一靠事业吸引,二靠感情吸引,三靠待遇吸引。学校要把学生交给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道德认识;师生关系;自主选择;弹性管理
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师生之间首先是教师对学生能够坦诚相待,推心置腹,那么学生自然就会对教师敞开心扉,尊敬有加,这样一切“干戈”皆可化为“玉帛”,心灵间的隔阂自然烟消云散,进而产生共鸣。此时的教师自然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教学活动自然事半而功倍矣。这就是技工学校新型的师生关系。可见,诚心乃是沟通师生心灵的一座桥梁,是联结师生情感的一条纽带,是加深师生友谊的一方催化剂。缔造非正式的人际关系,作为正式的师生关系的补充。
校园里不仅有正式的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也要有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如朋友关系。教师以朋友身份和学生谈话,与学生交往,用童心拥抱校园生活,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不仅获得知,而且感到乐。
创造让学生不好意思不好好学习的环境。
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相结合,才能开华为道德意志。而道德情感享受,学生们得到的太少了。为此要设计一种小环境、小气候。让学生们获得知行的统一。抓住软环境建设,来动学生之情。坚守一个原则:把最好的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接触现代化设备,在学校设置了全国第一个现代化办公实验室,进口了现代化的办公系统。学生会录像编辑,会激光照排,会套色复印,会接收传真,现代化办公系统全部过关。同时,学校推出一张文凭、多张证书的管理体系,并且努力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学生在拿到毕业文凭之前,就可以拿到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等。
老师要珍惜学生的时间。老师分为三类。第一类老师,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受教于这样的老师,学生轻负担,高质量。第二类老师,责任心强,业务水平一般。他们的特点是吃不透大纲,心里七上八下,而责任心又特别强。因此摘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同时也加重自己的负担。第三类老师,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也不高。学生没负担,老师也没负担。一个好的老师,既要自以为是,又要自以为非,要经常问自己:我给学生的是最有价值的吗?
提供选择的机会,创造选择的氛围,提供选择的机会,扩大选择的范围,发展选择的能力。学生自主选择,家长参与选择,教师指导选择,管理保证选择。
学校开设三种课程:第三课程、第二课程、第一课程,构成学生个体社会化工作的全部。第三课程指隐性课程,是对学生感情和行为施加影响,不是知识传授的课程。第二课程指选修课程,由三块组成:选修课、休闲课、微型课。最受欢迎的是休闲课程,它培养高品位的气质和人格,包括国际标准舞、围棋网球、室内电声乐、综合表演。这些都是考试不考的。微型课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参加,可不参加,都是抓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全校每一位在编教师,都会上一门必修课,会开一门选修课,会带一个课外活动组,是“三合一”的老师。这使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学校提供了选择机会,扩大了选择范围,发展了学生的选择能力。学生没有选择课,已是不能忍受的事。
第一课程指必修课程,也可以选择,允许选择进度。为此,必修课实行“一本教材,三种进度”。第一进度保证困难生合格,第二进度面向多数学生,第三进度拓宽、加深、超前。这种做法不同于分好班、差班。那是老师给学生定位,而且一个好班的出现,是以一批同龄人自尊心受到伤害为前提的。一本教材三种进度,不是老师挑学生,而是学生挑老师。教师的情况是不同的,如同样是高级教师,有的可以使学习成绩优秀学生更优秀,在竞赛中获奖;有的可以使学生大面积丰收;有的可以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达到中等水平。同一本教材安排3位不同的老师同时上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教法、进度不同的老师的课,使每个学生都各得其所。
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学会做人,我们提出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学问。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要帮助老师口袋和脑袋丰富起来,第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中心是学会负责。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落到实处——责任心不断升华。从对自己负责开始,到对亲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乡负责,对环境负责,对生态负责,对人类负责,对祖国负责,让责任心的外延逐步扩大。我们做的很多事情与学习任务没有关系,如认养动物,帮助福利院的孤儿,表彰、宣传抢救落水儿童的学生、打工捐助希望工程的学生等,努力寻找人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允许落后,鼓励冒尖。技校教育是职业教育,没有必要让学生打同样的基础,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职业教育探索的是专业分流,弹性管理,多元发展。我们的原则是,在合格范围内,既要缩短差距,又要拉大差距,不要求门门功课全优,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把改革的思路变成改革的实践,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实施素质教育,是有、风险的。各行各业的改革都允许失败,唯独教育改革不允许失败,因为一个人只有一次学生时代。要排除家长的不安全感。校长如果只进行理论研究,是教育学家,不是教育家。教育家要解决实践中怎么做。
技校的改革走了几步:第一步,建设育人隐性课程,就是第三课程,为成功教育创造情感和氛围条件的课程。第二步,开辟育人的第二课程,把欢乐还给学生,形成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的新局面。第三步,技校实验一本教材三种进度。今天的老师,第一应是教育家,懂得教育规律,相信教育规律;第二是社会活动家,广交友,不树敌;第三是企业家,懂得经济的运行规律。学校要对老师的小康负责,老师们不渴望发财,但渴望过体面的生活,这需要经济力量。教育不应处于被怜悯、被施舍的境地,到处叫穷,求人施舍,这只能得到小钱,得不到大钱。想真正得到人家的支持,要靠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使社会感受到教育的分量,认识到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形象,以此赢得尊重和信任。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一个不安心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是不可能有最大的热情与执著追求的。热爱教育事业是基于对这项事业的社会意义的认识与理解,是基于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学校要研究老师的需要,引导老师的需要,满足老师的合理需要。工作上有理想、事业上很勤奋、生活上很贫困的“烛光”式的形象,不再是教师们的理想偶像。今天教师队伍的组合,一靠事业吸引,二靠感情吸引,三靠待遇吸引。学校要把学生交给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