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作用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pt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从实际出发做好非民族基础教育学校民族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重视环境的熏陶感染作用,关注差异,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是促进民族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班级文化;民族学生;个体差异;教育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学生进入非民族基础教育学校就读。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的差异,使很多民族学生感受到了压力,如情感满意度和行为能力降低、排斥和回避学校教育等。如何从实际出发做好非民族基础教育学校民族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重视环境的熏陶感染作用,关注差异,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是促进民族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 班级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班级文化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各种消極颓废的文化氛围就会得到有效抑制。
  以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为载体,突出民族和谐特色,不仅能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更能增强民族学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更加自信地融入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当中。
  二、 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应试教育”管理模式造成班级文化建设偏向于“以分为本”
  在升学率的压力下,班级管理趋于“以分为本”,班级文化建设更多地服务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把“学风建设”当做班级文化建设的所有内涵,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往往只以“分数”为准,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和能力因素。
  因为所受教育基础薄弱,家庭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学生大多成绩平平甚至较低。“以分为本”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很难获得成就感。再加上因民族风俗习惯而产生的不适应因素(如语言、环境变化、民族禁忌等方面),大多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往较少,影响了他们在学校的融合与发展。
  2. 缺乏对个体差异的关注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往往只强调了规章制度的作用和其强制性,却忽略了学生对规章制度的理解程度和执行能力的差异。导致一些自我管控能力差的学生产生逆反心里,不愿意融入到班集体中,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3. 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过于形式化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往往不重视班级活动,为了应付检查而递交活动方案,活动内容乏味、枯燥,活动形式单调、陈旧。流于形式化的班级活动使民族学生缺失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 以民族风俗为载体完善班级文化建设
  民族学生是非民族基础教育学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风俗习惯的差异,由此做好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工作,形成班级特色文化,能为教育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1. 营造一种适宜的文化背景能让班级焕发生命力
  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存在和进行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者对学生文化的误解,语言上的隔阂,教学过程中的社会组织问题,都可能使冲突加剧而导致学校教育的失败”,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关注民族学生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差异。
  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应当研究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了解民族学生的独特素质。坚持正面疏导原则,尊重民族风俗,关注到个体差异,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从而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营造优势互补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氛围。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是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千差万别,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民族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有很多闻所未闻的精华,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开拓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充分发挥民族学生的“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民族风俗我了解”知识竞赛、“感谢有你”主题班会、民族特色才艺展示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发挥特长、展示自我的舞台,不仅能增强民族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他们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融合,也能使全体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浸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要使班集体发挥其重要作用,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是尤为重要的。
  教育者“以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通过交流了解民族学生的不适应因素。在学习上,开展“爱心结对,共同提高”活动,帮助他们实现成绩的提高和学业上的进步;在生活上,鼓励民族学生承担班级事务,平衡他们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多种方式促使班级内形成互帮互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才能使班集体真正满足学生多种心理需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摇篮。
  参考文献:
  [1]胡兴旺.论跨文化智力研究对民族教育学校教育的启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1):81-84.
  [2]邓胜利.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学生个性是实施少数民族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J].中国民族教育,1997(1):33-35.
  作者简介:
  邹立国,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二十三中学。
其他文献
研究了晋虞1号桃在0℃下简易气调贮藏效果。结果表明:PVC+高效乙烯去除剂、PVC保鲜袋、PVC硅窗袋处理可有效地减少果实腐烂和果肉褐变,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明显减轻果实冷害
摘要:物理作为初中重要的一门学科知识,其在社会上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有所扩大,可见学好物理知识相当重要。但是,学生能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工作之中,其实和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不过,通过深入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学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等。为此,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这一主题进行浅谈。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困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学习兴趣是一种推动求知的内在力量,是人们认识并研究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学生一旦有兴趣于某一学科,就会自觉的专心研究它,掌握有关的知识,从而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中职物理是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去学好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职物理;兴趣;激发;动力  职业中专的学生来源相对比较差,他们是层层选拔后剩余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学生普遍都是因为学
一、引言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在应用更加广泛的远距离时间同步技术)领域中,对准确的频率标准和时号的应用日益增加。来自同步卫星的电视信号广播中的副载波和同步脉冲可以作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基层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要求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大力发展,而人才培养是强化基层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从如何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以及培养项目本身等方面探析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思路,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  关键词:基层中医院;人才培养;中医药  中医
摘要:音乐教育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的课程,音乐教学不能与其他课程一样,只重视讲解和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而是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艺术美,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本文分析了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然后探讨了如何发挥音乐教学艺术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教育;音乐教学;教学方法  一、 引言  很多初中生都非常喜欢音乐,但是却不喜欢上
摘要:初中美术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美的认识,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知识和创作技巧,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熟练运用语言技巧,通过生动地表达,适时的鼓励等语言技巧来营造和谐而富有趣味性的初中美术课堂。  关键词:初中美术;语言艺术;课堂氛围  美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方面,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处在发展当中,很不成熟,抽象深奥的美学理念只有通过生动形象的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美术教育对于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思想,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不断创新高中美术的教学,促进学生美术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多媒体视角;影響;对策  美术具有重要的陶冶功能,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辅
摘要:本文首先讨论了小学美术线描画和写生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然后分别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探讨了写生和线描画创作的观察训练,最后还提出了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线描;写生;美术教学  一、 引言  在新课改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下,小学美术虽然不属于最重要的升学必考学科,但其校本课程的教学也同样需要进行模式上的创新,以提升学生对其的兴趣和重视程度。  二
在一些中职学校,由于教学设施条件的限制、班级人数分布不平衡、师资力量的限制和管理策略的失衡等原因,小班化教学无法完全开展和实施,从而影响了中职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