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婆婆》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uxiaoshen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花婆婆》这本书老师们已是耳熟能详,氤氲在整本书中的关于美好传承、执着追求的“爱”的气息:爱家人,爱生活,爱自己,爱所有的遇见,更享受“爱”的传播、“美”的创造,打动着每一个人。花婆婆传播爱、创造美的人生经历本身即是传承(源自年幼),过程也非一切顺坦(年青阶段),但她始终保持着执着的、坚定的信念去实现当初美好的心愿(年老时候)。因此,笔者以时间为序将《花婆婆》一书进行了“年幼”“年青”“年老”三个阶段的自然划分,既尊重了原著、又化解了孩子由于兴趣和能力差异在固定时间阅读中的矛盾沖突。
  活动目标
  1.在以时间为序的系列组合画面的自由观察和细节比较中,熟悉花婆婆的故事,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对花婆婆的认识和了解。
  2.感受“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的美好,萌发创造美丽生活世界的愿望。
  3.在互相倾听、大胆表达、共同讨论中体验集体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绘本人手1册,书中分别以浅蓝、蓝、深蓝色的封塑花瓣为标签,按序标于书页中相应“年幼”“年青”“年老”的故事开始处。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认识花婆婆。
  导语:今天老师要把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人介绍给大家,看看她是谁?
  提问1:仔细看,哪幅图上的人们对她的态度更加热情一些?
  追问1:同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人们对她的态度不一样呢?
  小结1:她每天都高兴地去撒种子,撒在公路和乡间的小路边,撒在学校附近,撒在空地和高墙下面……人们不了解她,都叫她“又老又疯的怪婆婆”;第二年春天,那些种子几乎同时开花了,到处都开满了蓝色、紫色和粉色的鲁冰花!人们不再叫她“怪婆婆”,开始叫她“花婆婆”!
  提问2:你喜欢花婆婆吗?为什么?
  追问2:关于花婆婆,你在图上还能发现哪些关于她的秘密?
  小结2:花婆婆是美国人,生活在海边,给大家播种了许多美丽的鲁冰花,大家都很爱她。
  解析:导入活动中,教师选用了有对比意义的两幅画面,让孩子在观察、比较、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自然获得了有关花婆婆的信息。
  自主阅读,熟悉花婆婆。
  导语:花婆婆是个有故事的人。今天老师把关于花婆婆的书也带过来了。这本书中,有她“年幼”时候的故事,“年青”时候的故事,还有“年老”时候的故事呢。(教师出示图书,伴随讲述掀开相应的花瓣书签,翻至相应页码处)
  提问:
  你知道“年幼”“年青”“年老”的意思吗?
  你最想看花婆婆什么时候的故事?为什么?
  请大家从椅子背后的小书袋里拿出这本书,从自己喜欢的地方看起。
  解析:教师分别以浅蓝、蓝、深蓝色的封塑花瓣作为标识,将花婆婆年幼、年青、年老时的三个故事分割开来,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从哪里开始,同伴之间自然形成阅读差异。
  交流分享,了解花婆婆。
  导语: 花婆婆的故事好看吗?我们一起来分享。
  提问1:哪些孩子看了花婆婆年青时候的故事?
  年青时候的花婆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还知道了哪些她年青时候的事?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PPT链接相应的图片,引导孩子们共同观察、交流。)
  小结1:年青时候的花婆婆真的很美,人们都叫她“卢菲丝小姐”。她在图书馆工作,下班后会去公园放松。她喜欢旅游,去过很多地方,认识了很多朋友,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根据幼儿的观察表达结合该组图片进行小结。)
  提问2:花婆婆小时候有故事吗?谁来介绍一下?
  哪一幅图中关于花婆婆的故事最多?
  小结2:花婆婆叫艾莉丝。她小时候住在海边的一个城市里。她的爷爷是个艺术家,会雕刻、画画。到了晚上,爷爷会跟艾莉丝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在爷爷的影响下,艾莉丝很小就有了长大以后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老了就住在海边的想法。但是爷爷对她说,一定要记得第三件事: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提问3:花婆婆年老时候的故事有人看吗?
  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3:花婆婆现在越来越老了,孩子们还那么喜欢她,喜欢围在她的身边听她讲故事。
  解析:三个年龄阶段的故事,并不固定从哪个阶段开始,孩子是阅读顺序介绍的决定者;教师在幼儿进行三个年龄阶段故事的讲述中,借用PPT课件中的“链接”,引导孩子对每阶段中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的画面进行深入思考,比如,画面中背景的细节、人物的动作、图和图之间的转换等等。正是在这种开放性的过程安排和阅读讨论中,孩子才能触摸到故事中氤氲的爱、传承等主题。
  畅想表达,“我”和花婆婆。
  导语:花婆婆的故事大家喜欢吗?
  提问:如果花婆婆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讲故事,
  你会对她说什么?
  你想做一件什么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小结:这本书是献给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每一个人的。当花婆婆年幼时,她也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样的“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但是只要把这件事情放在心里,愿望总有一天会实现!
  解析:故事赋予的启发和孩子当下的认知理解之间是有距离的。但是不用着急,孩子们会不断从书中获得精神给养的。而这种“阅”历,是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我们应该追求的。
  延伸阅读,我的新发现
  导语: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如果你们喜欢,就继续再看,有什么新发现,记得和大家分享哟。
  解析:好的集体阅读应该是唤醒、激励和鼓舞。所以,每一次阅读活动都应有延伸阅读的环节,让有需要的孩子慢慢体味,让参与阅读的每一个孩子知道,阅读应该、也需要再次慢慢体味。
其他文献
摘 要:网络蜘蛛是现代搜索引擎获得网络信息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到搜索引擎的查全率,C#是微软发布的开发平台.NET中的旗舰,本文设计了一种简易的网络蜘蛛并通过C#语言将其实现。  关键词:C#.NET 线程 网络蜘蛛 排序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1-0069-03    目前,对于全球大多数互联网用户来说,搜索引擎是其准确获得所需要
不觉,在将相故里——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第三幼儿园支教已经两月有余,说起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不胜枚举,但丰富而深刻的党员活动,必定是其一。经典诵读抒胸臆,集中学习强党性,书记党课学党史,党员入户送温暖……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引领全体党员不忘教育初心,牢记岗位职责,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当领头雁。  同时,我们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每个党员上班时间规范佩戴党徽,勇于亮出自己的光荣身份,彰显党员风采,
从公元前3世纪收尽西方藏书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到马克思印下两个脚印的大英图书馆,两千多年来图书馆为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提供了条件。然而计算机引入后,敲击键盘检索的便捷性比书目检索卡片不知提高了多少倍。犹如《黑客帝国》中通过“意念”或者“植入芯片”就能获取你想要的任何东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畅想2050年我们坐在家里,连手指都不用动,莎士比亚的手稿就呈现在面前,那时还要去图书馆吗?  有人说,现在有了网
按照人类生存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应该如何反思教育呢?我给出六点建议:  首先,所有教育都要与环境教育挂钩。根据原来课程的内容,学生可以按两类课程来教。一类学生的课程是与自然界相关的,另一类是与自然界无关的。所有的课程都要这样甄别分类。  第二,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驾驭学科知识,而是驾驭人性。很多情况下,我们混淆了目的和手段,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给学生灌输各种各样的数据、技巧、方法和信息,根本不去考虑如何
结合本班绘本主题活动“风中的树叶”的开展,我在美工区设计了一个活动:树叶拼贴画。我和孩子一起在草地上捡了很多刚刚掉落的树叶,又投放了白纸和白乳胶,让孩子们可以自由用树叶拼贴出自己喜欢的图画。一开始,孩子们很感兴趣,由于树叶品种、形状及数量都比较充足,许多孩子在区域活动时间内,都能完成一幅较为完整的树叶拼贴画,我表扬了认真完成作品的孩子们。为了更好地保存作品,也为了鼓励更多的孩子来美工区活动,我还用
面对话题中幼儿集中在一起洒水造成水流聚集的情况,我对活动的设计、组织等方面有以下疑问:是否有可能因为教师选择的场地不够大?是否有可能因为教师在活动开始前未讲清楚规则?是否有可能因为教师提供的洒水工具出水量较大?基于以上三点,我建议教师从场地选择、规则讲述、工具提供等三个方面重新考量活動过程中出现的“小插曲”。
正如话题中所描述的场景,幼儿园老师在一日生活中经常会扮演着“法官”的角色。主要原因在于幼儿思维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经验不够、能力不足,造成了在生活中因为一些小事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面对这种情况,通过“法官断案”可能会快速平息事件,但是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就意义不大了。因此,老师要珍视幼儿之间的小“官司”,首先明确自己的定位,不做评判对错的法官,而是将问题看作
幼儿对社会规则的遵从有一个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而“告状”行为恰恰体现了幼儿对规则的认知、认同和敬畏。相信,只要我们转换视角,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就能让忙碌的“法官”闲下来。  关注年龄特点,识别“告状”动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适应目标2中“遵守基本行为规范”一项指出,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目标是有差异的。小班幼儿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中班幼兒能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
幼儿园附近新开了一家首航超市。新超市开业以来,在班里总会听到孩子们讨论:“昨天我妈妈带我去首航超市买了好多水果。”“我妈妈还给我买了我爱喝的酸奶。”“那里面还有超级飞侠的玩具呢。”“我妈妈说那里的蔬菜很新鲜。”新超市成了孩子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于是,我带孩子们参观了首航超市。在参观超市前,我给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超市里面有什么?”“超市里的工作人员都在做什么?”请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参观。  参观活
“教育诊断”栏目的专家:  您好!  近期,我们大班在开展有关毕业的班本课程。我们先查阅上一届大班孩子的毕业课程,然后根据本班孩子的经验和兴趣点,开展了本班的毕业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我理解的毕业”,先进行一下调查和摸底;第二,“我经历的毕业”,又分为四部分——“告别幼儿园”“参观小学”“走进小学”“毕业典礼”等。在这过程中,我们还生成了课程中的小课程,如“课间10分钟”。所有的活动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