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社会科学,学起来感到抽象,难理解,枯燥少趣,空泛多说教,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要改变这种状态,我认为适时恰当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政治课堂 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俗话说:“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事倍功半”,同样的道理,教学方法对头,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反之,就会降低,从而影响到教学目的的达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见,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恰当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此,我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根据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教学目的的要求和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不断加以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比较法
比较是人们分析和认识事物的一种科学方法。比较法就是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学会对甲事物和乙事物,尤其是容易混淆的概念和问题进行比较、辨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和牢固地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概念和问题。
如在学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时,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我国选举方式及特点,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我主要采用列表对比:
表格一:正确认识我国的选举方式及特点(空白处引导学生填写)
表格二: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空白处引导学生填写)
表格三:比较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空白处引导学生填写)
通过层层深入对比设问,相似相近或者相关的概念原理在比较对中使学生明确其中的差异,从而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同时,比较法的使用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原理的区别和联系,防止知识间的隔裂。比较的方法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活动,条例清楚,思维明确。在区别概念差异上,在理解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区别上,能够事半功倍,而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二、概括法
概括法是指提炼、浓缩教材有关内容,揭示其主干,突出中心,把握要领。在高中政治思想教学中,适当地采用概括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抓住“引导词”,根据教材内容,使学生思路清晰,便于记忆,加深理解。如在学习“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时,根据课文“引导词”,采用概括法进行教学:“四个基础”教育(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树立“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又如在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时,可以概括为: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两个素质”。
由若干个分论点归纳出一个总论点,这是概括教学的一种具体形式。由分到总或由总到分,抓住网的总绳,层层深入。恰当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清课本内容和理清知识之向脉络,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政治课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变换法
变换法是指在教学中对同一内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变换,使学生加深对所学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机械呆板,同一个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他们是知道的,但换一个角度看,就不知道了,回答不上来了。同时在学习上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思维单一,缺乏发散性思维。变换法的适当运用,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审题,辩题的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如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多角度设问:我国的政体是什么?我国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即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什么?这样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全面理解所学内容。
四、梳理法
梳理法是指在教学中,将课本内容的有关政治理论知识有机系统化,条理化。教材的纲目指向,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连贯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按照移动的纲目关系建立不同层次的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本的整体,掌握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生平时所学知识总是零碎的,分散的甚至有时候看起来是“孤立”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学到的一个个零碎的,“孤立”的观点,原理进行一番分析,整理,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聯系,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训练,力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提纲挚领,如在学习“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可以列出“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图示进行梳理教学:
又如在学习“消费对生产的调节作用”时,可列图示进行梳理教学:
总之,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依据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讲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才能逐步提高。
关键词:政治课堂 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俗话说:“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事倍功半”,同样的道理,教学方法对头,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反之,就会降低,从而影响到教学目的的达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见,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恰当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此,我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根据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教学目的的要求和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不断加以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比较法
比较是人们分析和认识事物的一种科学方法。比较法就是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学会对甲事物和乙事物,尤其是容易混淆的概念和问题进行比较、辨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和牢固地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概念和问题。
如在学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时,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我国选举方式及特点,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我主要采用列表对比:
表格一:正确认识我国的选举方式及特点(空白处引导学生填写)
表格二: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空白处引导学生填写)
表格三:比较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空白处引导学生填写)
通过层层深入对比设问,相似相近或者相关的概念原理在比较对中使学生明确其中的差异,从而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同时,比较法的使用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原理的区别和联系,防止知识间的隔裂。比较的方法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活动,条例清楚,思维明确。在区别概念差异上,在理解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区别上,能够事半功倍,而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二、概括法
概括法是指提炼、浓缩教材有关内容,揭示其主干,突出中心,把握要领。在高中政治思想教学中,适当地采用概括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抓住“引导词”,根据教材内容,使学生思路清晰,便于记忆,加深理解。如在学习“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时,根据课文“引导词”,采用概括法进行教学:“四个基础”教育(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树立“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又如在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时,可以概括为: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两个素质”。
由若干个分论点归纳出一个总论点,这是概括教学的一种具体形式。由分到总或由总到分,抓住网的总绳,层层深入。恰当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清课本内容和理清知识之向脉络,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政治课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变换法
变换法是指在教学中对同一内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变换,使学生加深对所学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机械呆板,同一个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他们是知道的,但换一个角度看,就不知道了,回答不上来了。同时在学习上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思维单一,缺乏发散性思维。变换法的适当运用,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审题,辩题的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如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多角度设问:我国的政体是什么?我国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即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什么?这样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全面理解所学内容。
四、梳理法
梳理法是指在教学中,将课本内容的有关政治理论知识有机系统化,条理化。教材的纲目指向,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连贯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按照移动的纲目关系建立不同层次的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本的整体,掌握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生平时所学知识总是零碎的,分散的甚至有时候看起来是“孤立”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学到的一个个零碎的,“孤立”的观点,原理进行一番分析,整理,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聯系,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训练,力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提纲挚领,如在学习“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可以列出“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图示进行梳理教学:
又如在学习“消费对生产的调节作用”时,可列图示进行梳理教学:
总之,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依据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讲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才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