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现实之我见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中通过对“历史、中国历史以及中国史书”的解读,探讨了学习历史对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 中国历史 中国史书 现实意义
  历史学家能够像科学家一样,运用能发现客观事实的技巧寻求真理,并做出一般的概括。这对于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开启未来意义重大。
  一、对历史及中国史的解读
  “历史”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用文字记录的过去事情。“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西方的“历史”源出自希腊语,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
  1.历史的定义
  一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二是指已过去的事实;三是指经历,底细;四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沿革,来历;五是指以过去的经历和事迹的痕迹;六是指历史学科,即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学科。广义的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狭义的历史: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2.中国历史的渊源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拥有四千年以上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的远古遗存人类距今则已有 170 万年以上。中国历史自传说中的黄帝以来已经有五千多年,而自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以来历史记录精确到年,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以来则精确到月日。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3.中国史书的成就
  中国的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不同体裁,并将“史”列为四种基本学科分类“经、史、子、集”之一。在原始社会中人类通过诸如结绳记事和口传等方法记录历史,如上古传说“黄帝战蚩尤”“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国家出现后,则开始有掌管祭祀的“巫”,他们同时担任记录时事、起草公文和掌管文书等工作,可以说是最早的史官。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史书《尚书》,其内容是历代政治文件汇编,并无特定的历史记录体裁,它是儒经中最重要的一部经书,尊为《书经》。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起,中国有了按年记载的编年史,从此有了连续不断的历史纪录。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家如孔子(编订《春秋》)和左丘明(著《左传》)等,从而使历史基本摆脱了神学和宗教的影响。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创建了纪传体的历史记录体裁,之后东汉班固著《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基础,后来的历史学家均沿用《史记》和《汉书》的体裁,将各个朝代的历史汇编成书,组成了“二十四史”,再加上《清史稿》和《新元史》构成了现在的“二十六史”。
  二、学习历史对人生的意义
  我们学习历史,其实也就是“为往圣继绝学”。我们学习也好做人也好,都要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中得到启示。由此,学习历史对于我们现实可以说是意义深远。
  1.读史可以明辨是非
  中国之所以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当外国人比国人还熟悉中国历史的时候,是中国人的悲哀;当大多数的国人都不了解本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国家的悲哀。当日本人说钓鱼岛是日本的时候;当台独分子说台湾本来就是独立国家的时候;当韩国人说东北是韩国的时候,你一定很气愤,但是你不了解历史的话你也就只能气愤而不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和据理力争!当今世界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至今,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展现已经不仅仅局限GDP,更多的是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国民的素质,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度等。
  2.可以继承先人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历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增长人的智慧,这是毋庸置疑的。多学一点历史知识,对自己做人处事,对自己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唐太宗能够开创贞观之治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靠自己的治国方略。他平时很注意吸取教训、接受别人的意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要采纳他人正确的建议,这样才能让自己变的更完美,才能走向成功。当然,领导者学历史作用比普通人作用更大,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普通人学历史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鉴古识今,少走弯路,这是最起码的现实意义。
  3.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培根曾讲得非常正确和精辟的话就是——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上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场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朝代的兴衰和更替,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部盛唐史,是多少华夏儿女的美丽梦境,一部晚清史,又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血和泪。喜欢读史书,犹如欣赏一个人的生命。读到三国时的诸葛亮,将一切国家大事都运筹帷幄,帮助刘备成就大业,一篇《出师表》,把自己的一片忠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读到汉史中的韩信,在刘邦和项羽两人的历史争斗中,立下多少战功,而最后的命运却逃脱不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而读到宫廷斗争,兄弟反目,比如唐史中的李世民,发动的宣武门之变,为了获得权利,和兄弟、父亲反目等。通过读史可以了解他们的错,了解他们的过失,了解那些历史教训,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影响我们的处世,影响着我们的血液,影响着我们的生命。历史不能重来,只有那些能够吸收其他民族历史教训的民族,才能更快的发展。
  4.读史更是与时俱进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强调: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作为执政党的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须要随时做到知兴衰,知兴替。中华传承五千多年的文化,至今仍然包含在国人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它时刻影响着国人的各种行为和判断事物的角度,作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必须正视这种文化传承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必须要因势利导,使用符合中华文化传统的方式来引导国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我党政策具体执行者的各级干部,只有深刻的了解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才能真正的用好这个手段来实现目的。
  5.读史更要把握要领
  学习历史要有正确的态度,首先是不能把历史当成演义,当成娱乐性质的故事来看!要本着学习古人的智慧、传统的态度去看!其次是在学习的时候,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则,用审慎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去粗存精,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习到五千年来中华文化传承的底蕴,才能真正掌握到我国的特殊民情,才能真正建设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是要吸取古代的经验教训。比如以前在哪摔跤了,现在就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四是要去伪存真,很多古代的思想文化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在当今社会依然可以用。比如中国人强调“做人的中庸原则、仁爱、孝忠”等,实际上在现代社会里为人处世也是需要的。比如说古代的很多兵法,还有很多工艺制作,艺术成就等,都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五是争做明白人,谁都希望做圣明君主、贤相良臣、名将义士、英雄美人,却不愿成为书中被贬损和耻笑的落败者,或是遭唾弃的小丑。这就要求每个人要知道自己所在的这个社会是打哪来的,怎么来的,从而预测整个社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一个民族必须了解自己的历史,保存自己的记忆、勿忘国耻、铭记在心!
  【参考文献】
  1.《历史对现在中国的影响》,大易咨询网,2009.12.5.
  2.李日轩:《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人教网,2011.1.16.
  (作者单位:442700湖北省丹江口市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不难发现我们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明显的进步,但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针对新课改实施后的教学过程中各环节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发现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实效性差的现象,即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总结与分析,希望为探索更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农民工文化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变革农民工文化的思路。  【关键词】农民工文化 存在问题 变革思路  农民工文化变革的必要性是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农民文化提出的更高要求,大力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将发挥十分突出的作用。  这是一个事实:一直以来,农民工的生存以及精神生活都处于被漠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教学目标的改革作为一个新的亮点正日益为小学教师所接受并实践。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核心。有效教学,首先应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有效。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问题所在  教学目标尽管写在教案的最前面,但却是最不引起教师们注意的环节。教学目标的制定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目标的制定盲目、草率,教师兴之所至,随意而定,缺乏准确性、系
期刊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广安市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我认真聆听和学习相关专家和教授的专题讲座,并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深入领会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变化和要求,并应用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下面是我对当今初中语文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转变观念 课改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1.教师由“传道者”转变为“示道者”  “文以载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
期刊
【摘要】作文在许多孩子的心里一直是件可怕的事。作文教学对许多教师来说也是一件不轻松的事。如何让教师轻轻松松教作文,学生快快乐乐写作文呢?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学生的写作心境。使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自由快乐地写作文。  【关键词】情境激趣 快乐作文  假如,我们的作文指导也像动画片一样吸引小朋友;假如,学生写作文也像玩游戏一样投入,一样有激情。那么,学生
期刊
近日,有幸拜读了诗人杨放辉新著——诗集《留守的故乡》。正如著名诗人李自国所言,这是一部凝聚着诗人对生活思考、对生命思索的诗集。虽与诗人未曾谋面,但我还是从诗集中触到了诗人潇洒、灵澈的性情与心境,从诗集中听到了诗人乡野之情的流泻与喷涌,也闻到了诗人孤寂奋斗、沧桑人生的气味。  一、生命的思考  从《留守的故乡》中,我们不仅品出了诗人的故乡情结,品出了诗人的生活历程,更品出了诗人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
期刊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有人说,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与生活确实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界限。一方面,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又不
期刊
低年级是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  可见,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是多么的重要。注重词语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积累书面语言,也有利于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怎样才能
期刊
我从事小学英语教育工作已有多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在母语的环境中学习外语,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的,也有一定难度,如何采取好的教学方法,打破这种局限,是取得良好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英语教学应该与学生的认知和个性相符合,要从单一的说教式教学走向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以下几点谈一些切身的感受。  一、教师给予学生赏识  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常抱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