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者”到“索求者”的转变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123456789zy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是给予和接受的关系。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改向这种教学过程提出了挑战,它倡导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是双向交流和驱动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即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索求者”。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条件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为课堂交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而且学生很容易因喜欢某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科目,并在课堂上积极表现,主动参与。
  三、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主体性发挥的前提
  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但大多數学生问题意识极其薄弱,不善于提出问题或不敢提出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教师的引导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基础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展开有效讲授,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讲述“渗透作用的条件”时可提问:①如果将半透膜换成纱布,长颈漏斗中还会出现高度差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很容易得出答案:不会(因为水分子和蔗糖分子均可通过)。问题②如果将烧杯中的清水换成与漏斗内等浓度的蔗糖溶液,长颈漏斗中还会出现高度差吗?根据扩散原理学生也会很快得出结论:不会(内外浓度相等)。根据这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半透膜,浓度差。
  (2)创设生活情境。生物学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往往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很感兴趣。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造出理想的情境。例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在课的开始可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提供三种材料——弹力布、塑料纸、普通纸。教师提问:若用这三种材料来模拟细胞膜,选择哪种材料最好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结合前面讲的知识不难回答:弹力布。理由是有弹力(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透气(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教师引导总结:弹力布没有生物活性,它与真正细胞膜的结构相差很远,那么真正细胞膜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到该节的学习中来。
  (3)创设故事情境。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知识融入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讲《免疫调节》时,先讲述患先天免疫缺陷症女孩的故事,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胸腺移植手术可以使她获得自身的免疫力?”的疑问进入本节的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探求问题的答案。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内在动力
  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和分享热点问题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生物学中有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克隆、器官移植、SARS、禽流感、H1N1、艾滋病……都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将这些资源适时地引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索求者”,有效地引导学生遨游在生物学知识的海洋。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利用创设或重复美术作品情境,再现、还原美术作品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通过学生充分参与美术鉴赏的课堂教学,来获得个人体验,在师生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中提升认识,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情画意,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诗情;画意;拓展    “味摩诘之诗,诗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认为,运用多种形式来学习和使用课程文本资源,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发挥文本的资源价值,就是要深化教学手段和过程,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参与课程学习,以提高资源的引导示范效能。通过对文本资源的开发,更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使用能力。   一、多元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为目的,采取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解决在处理项目时产生的各种问题,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这与信息技术这门强调实践与动手的学科的最终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文章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讲起,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注意点。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项目实施  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一门基础
(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江苏 徐州 22100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其较为枯燥,却又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道难关。“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一个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教师就在于善于运用种种方法激发儿童的兴趣,赋予课堂活力,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图取得更佳效果。  一、形象色彩带动兴趣  教育“要遵循学生身
摘 要:学生基层党组织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发展党员的重任,而开展易为学生接受的、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也是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现。基层党支部围绕“践行‘中国梦’,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为党吸收新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新一轮发展目标,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提出了“活动育人工作法”。  关键词:活动育人;党日活动;探索;中国梦  一、“活动育人工作法”的基本内涵  “活动育人工作法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They got up very early that morning they wouldnt miss the first bus.  A. in case B. as if  C. so that D. even though  2. Yi Siling was the first Chinese athlete the gold
在实际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体育学困生”,他们不属于有伤、有病或残疾的学生,而是指“三差一缺”的那部分学生,即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乏兴趣。调查表明,“体育学困生”占学生总数的10%~15%,那么我们如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转困促优”,跟上大部队的步伐呢?    一、“体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1.先天不足,兴趣不浓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和兴趣爱好,当发现自己对某件事没有兴趣的时候,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两节“同课异导”热身活动成败的分析,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以及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关注中来探讨热身活动的有效性,并就此提出了设计热身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文本;生本;同课异构;热身活动;有效性    一、热身活动的意义  热身活动也称为“导入”,其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从建构主义者对导入的目的阐述中,我们可
摘 要:在素质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进修学校幼师舞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師要从提高自身水平、整合教学内容、链接生活实际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渗透在舞蹈教学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功底、人文素质和思想素质。  关键词:幼师舞蹈教学;激发兴趣;提高能力;思想素质    幼师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幼儿教育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历程,肩负着引领幼儿健康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经济竞争的态势也已深入到教育领域。作为湘西民族地区的民办学校——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坚持把让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凭借教学质量、综合实力以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学校生存、竞争和发展的资本,努力探寻现代教育管理与特色的创新之路,打造三湘名校的品牌形象,彰显特色教育的名片效应,使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