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提问策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教学是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初中的教育尤为重要。在现当代的教育体系中,都要求有实效的教育方式,在初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最忌讳的就是灌输式教学,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学生处理好关系是关键,而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充分的利用好提问就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可,较好的完成教育工作。课堂提问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教学;提问策略;主要问题
  初中的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教师如果知识针对课本进行刻板的教学,恐怕很难达到学习要求。但是教师只要在课堂上增加提问这样一个环节并且掌握相应的技巧,情况可能就会大不一样,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所以初中的语文教学效果和教学中的提问方式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篇文章就对初中语文教师怎样在课堂上运用提问的策略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做相关阐述。
  一、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现状
  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对学生的提问不够充分,就会导致教学课堂没有气氛,学生容易分心,是教学没有意义。总的来说,目前初中的语文教学课堂的提问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只停留在问题表面,没有实际的教学意义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能教师也会对学生提出许多问题,但是首先教师对问题本身的把握就不到位,只是追求表面的过程,使得整个提问过程乏味枯燥,同时,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将一篇文章进行分离,缺乏提问的美感。
  2.设计问题的缺乏科学性
  在教室进行提问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而对自身所提问的问题的科学性却没有认真研究,进而忽视了提问的本质和规律。比如在教师进行提问的时候,大多的问题都是随口一问,“对不对”“好不好”这样近乎口头禅的提问形式进行提问,而对问题本身为什么要回答,回答的教学意义是什么则没有做过多的考虑。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没有关注课文大纲想要学生了解的真正问题,脱离了课本教学的中心。很多时候,一堂语文课硬生生的被教师上成了历史课或是政治课。这在于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没有核心思想,进而偏离了主体。
  3.教师提问问题针对优等生
  这种情况在课堂上看似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是从本质上来,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个别的学生感到受歧视,故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不注重学生的反馈
  在教师提问之后,尽管学生没有理解问题的意思,很多教师也会一带而过,不会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或是强调问题,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提问的时候没有得到学生正确的反馈就结束问题,在教学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提升提问质量的措施
  至今的初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学生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不正确,没有激发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师只是对书本只是进行单方面的传授,故而取不到良好的效果。归根到底都是提问方式的问题,针对初中教师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方式进行以下改进。
  1.安排合适的提问时间
  要想让教师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策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提问之前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在教学内容得当的情况下,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并且针对提出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比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针对同样的问题,教师抽取不同的学生进行回答时,也要变换着提问形式,在学生进入状态的时候进行提问,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提问中注意学生的反馈
  其实这一点正是提问的关键,教师提出问题,不仅要知道学生的答案,还要关注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看法和回答的方式。在问题提出之后,要认真的对待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对学生回答有误时应该加以引导,这样,在注重学生反馈的同时,就会使学生更加觉得问题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敢于回答,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问题的设计具有针对性
  在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對所提的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语文学习毕竟是提升学生文化内涵的唯一方式,因此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问题的针对性,同时在学生回答的时候,不仅是只停留在问题上,要适时引导学生的回答进行拓展。比如,针对一首古诗,教师在向学生提问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历史问题,但是一定要把握度,切勿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理解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提问的创新
  创新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不要一味的教师问学生答,有时候不妨变化一种提问方式,学生问,教师回答,这样既增加了教学课堂的有趣性,同时角色的转换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面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要用以上的策略进行提问技巧的改善,更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使提问在课堂上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嘉敏.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提问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151
  [2]朱亚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3]刘芬.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策略的实际运用[J].中国教师,2014,22:67
  [4]阮桂婵.影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综探[D].广州大学,2012
其他文献
今年全国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的任务指标已正式分解到各个省份。如何解决资金、土地等难题?各地正在开展积极探索。 This year, the tasks of building
目的 对无痛人流后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后宫缩痛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接受无痛人流术的90例早孕妇女,并随机平均分为采用丙泊酚麻醉
目的 探究产前超声于血管前置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5例确诊为血管前置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产前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诊断效果.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能克服困难,就能学好知识,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或是完成了一次活动之后,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而正确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就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老师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我们的课堂评价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  一、课堂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学习动力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
期刊
摘 要: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能否成功,他的行为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且现在的学生之所以要在学校里受教育,其中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当我们步入社会之后,还要接受别的领域的教育,其最终的目的依然还是为了加强我们的行为习惯,以此来增强我们个人的能力。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也是一个人能否健康成长的
目的 探讨先兆早产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宫颈分泌物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测定的临床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12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其中40例患者
一、严格并灵活地按照文本教学  形式要灵活。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方式也灵活多变,只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千条大路奔“罗马”。一堂作文课,可以让学生看,比如一场电影;可以让学
期刊
一、案例的背景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礼仪教育源远流长,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教育已成为人类文明的代名词。而朝代发展到今天,人们面对
期刊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出我院于2018/7-2019/8期间接收的182例小儿肺炎患者,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
教材分析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主题是“少年诗情”,《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是本单元五篇课文中的自读篇目。它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作品。惠特曼歌颂民主自由,他的诗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气勃勃的精神。本诗充分体现了惠特曼诗歌的这一特色。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诗人用象征、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鲜明的节奏,表达了对待生活积极的态度。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抒写信念和理想的抒情诗,能使学生受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