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生辉 触动生命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p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生命力的角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迎变、应变,形成高效互动,才能使课堂熠熠生辉,生成触动生命的课堂。
  关键词:互动 生命 灵动
  
  英国著名教育家贝肯·威廉曾说:“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让课堂回归生活的本色,充满生命的阳光,实现课堂理性生活、审美生活、道德生活三者的和谐统一,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放射出真、善、美的光辉,彰显出科学与人文的和谐融合。一旦用“生命”的钥匙开启了“生活世界”的大门,课堂上便有了笑语欢声,有了包容理解,有了对话共享。教学过程理应成为学生的价值生命活动过程,启迪智慧,赋予自由发展的天性。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生成智慧、升华道德的场所,学生的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一、对话做温馨,使课堂清明敞亮
  
  1、充满情趣,洋溢温馨,擦亮智慧的火花,流淌动态精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背景,都是不可替代的个体。他们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资源。课堂上营造一种支持性的平等对话情景,能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环境的支撑,从而使师生在平等对话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欣赏。抓住课堂对话中精彩生成,因势利导深入发问,自然地引向课堂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三个维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落实,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
  案例:
  《落花生》一课,师生一起交流“你愿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像苹果、石榴一样的人?”的片断。
  生(“小老师”):你愿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像苹果、石榴一样的人?
  生1:我愿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虽然不好看,但很实用。我虽然长得不漂亮,但我用知识丰富自己,觉得活得很有价值。(生善意地笑)
  生2:我愿做像苹果一样的人,现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特别多,没有一个好的外表就不会给人一种好的印象,再说苹果外表华丽,也很好吃,并不是说外表华丽就一定没有用。再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的心灵也需要美的外表来衬托和体现。(越说越激动)
  生3:我愿做像花生一样的人,也愿做像苹果一样的人,学花生的实用,学苹果的华丽、高贵,不是两全其美吗?
  生4:我两者都不愿做,花生太土,苹果太扎眼。我会做实用的人,但不一定外表不好看;我也追求华丽,不一定就非得像苹果那样炫耀自己。
  传统教学,往往抹煞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体的存在。要让课堂上出现资源生成,流淌动态精彩,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智慧。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师和学生应是互教互学的平等关系,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才能共同开发课程,豐富课程,不断出现随机的、动态的、精彩的资源生成。
  2、张扬个性,充满童真,碰撞情感的潜能,涌动心灵对话。《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案例:
  《三个儿子》讲述了在妈妈眼中的三个孩子各有特点,一个聪明有力,一个唱歌出色,第三个妈妈认为孩子没什么特别,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
  在课即将结束,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看到了三个孩子的表现时,你会说些什么?
  生1:前两个孩子有些不懂事,要帮妈妈做事。(说得头头是道)
  生2:不是说第一、二个孩子不懂事,第一个孩子翻跟头给妈妈看,是想让妈妈快乐些,而第二个孩子唱歌,是想让妈妈舒服些。(理直气壮地说)
  师:妈妈累了,想不想让人帮忙?
  生1:想。
  生2:第三个孩子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师出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师的预设是让学生说前两个孩子表现不好,只有第三个孩子才是真正孝顺的孩子。但从学生的表现上,我们看到,是与老师的预想完全不同的。
  引起我思考的是第二个学生的回答。首先,这不是课堂上老师所需要的答案,或是说,老师根本没有想到学生的思考会是这样的,这从后来老师的继续引导可以看出来。但这样的答案的出现,至少是表达了学生的一种思考,是啊,妈妈累了,但孩子以这样的方式----翻跟头、唱歌来帮助母亲解乏,妈妈心里会舒坦了许多,可能也轻松了不少,这从课后妈妈老师的交流中也可以看出。但问题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场景不容许有这样的表现:水那么重,妈妈那么累,这时,最应做的,就是直接的帮忙呀!语文课本身就是一种学生抒发性灵的舞台,如何提供更多的舞台让学生去表现,是教学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更何况,当学生有了不同的生成,且是极有价值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是宏扬,是激励。课堂上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鼓励多元感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鼓励多元感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一点不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有半点含糊。
  
  二、细节做伟大,使课堂拨云见日
  
  “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美国课程理论家多尔说。
  在张扬个性的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关键是教师要用心、细心,及时捕捉瞬间生成的精彩火花,要利用自己灵活的教学机制及时把握,并给予正确的点拨、引导,从而使之成为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这样,才能使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
  案例:
  《数星星的孩子》一课,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体会张衡数星星那认真、陶醉、有耐心的品质。
  师:我们也来当小张衡数星星。看着天花板上,想像那就是深蓝色碧玉盘般的天空,点缀着无数颗闪闪的星星。
  (为了让学生把仰的动作做到位,体会出仰起头来的数星星是那么不容易,请一名学生示范“仰”的姿势,特别强调头一定要高高地仰起。)
  (生不约而同地仰起头,伸长了手臂高高地指向头顶,好像那天花板上闪烁着亮晶晶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五颗、六颗……(师看到有学生手臂放下来时甩了甩,头稍稍低下来时扭动着脖子)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一分钟左右)
  生纷纷放下手,放平了头,调整了坐姿。此时,有的甩起了手臂,有的因为星星始终在闪烁而迷糊了眼睛,有的扭了扭脖子,仰不住了。
  师: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我觉得很有意思。
  生2:我觉得很开心,很好玩。(刚才甩手臂的男孩子)
  师:请问,刚才你停下数星星的时候,为什么甩了甩手臂呢?
  生2:因为在数星星的时候,手有点酸了。(刚才甩手臂的男孩子脸略显难色)
  生3:我觉得腰也酸了,脖子也酸了,眼也花了,数星星真累哪。
  师:是啊,数星星这么辛苦,张衡却天天数,此时,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1:张衡是个认真的孩子。
  生2:张衡是个仔细的孩子。
  生3:张衡是个很有耐心的孩子。
  可见在数星星的过程中,孩子们理解了张衡“一直数到了几百颗”是多么了不起的事,也感受到科学家们对自己兴趣的那种如痴如醉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做一做”把数星星的这个情节深深地印在他们心中。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着这样的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刻骨铭心。”在阅读教学中,放手让孩子们“做一做”,亲身经历文章所描绘的,不仅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体验,也让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更深、更广,并为他们阅读其他文章时能恰当地想像活动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倾听做聆赏,使课堂闪光生辉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思多德曾说:“一个不好的老师是给人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叶澜教授说,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善于倾听和发现,要学会“屈尊”,欣赏学生们的“真情告白”,并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通过提炼、筛选,进行扶植、培养,让“良驹”成为“千里马”。
  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大家都非常乐意去解决,这种问题触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动起来。”学会倾听,做学生忠实的听众,才能给学生一个生成的支点,为学生灵感撑起一片天。
  案例:
  在教学《小马过河》时,老师要求学生用“()的小马”来说说自己的理解,有一位不大善于表达的学生说了“不怕苦的小马”时,老师和同学们听得是一头雾水,不明白他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正当听课的老师们也在纳闷时,老师没有直接否定这位学生的答案,而是灵机一动,不慌不忙地开始耐心地引导学生说:“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学生慢慢吞吞地說了起来,原来是妈妈要小马把麦子驮到河对岸去,小马立刻答应了,小马很勤劳。经过老师的正确引导,不仅让学生自己豁然开朗,也使其他同学明白了这位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成的有关信息和教学资源是很珍贵的,它展现了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有时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有时是课堂上绽放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如果教师能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瞬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多一分心得,多一分发展,我们的课堂就会多一分活力,多一分精彩。
  我认为,上面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是他善待学生的课堂生成的精彩之处,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四、颖悟做深刻,使课堂灵动飞扬
  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但情感不是说来就来,说有就有的。教学的“情”是教情、学情、文情的统一,要做到“三情统一”,教师必须要储情于胸,并用激情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达到融情入理。同时,教师也要善于点拨,要营造拨的基点,明确点拨的重点,巧设点拨的支点,把握点拨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读,在教师的点拨下灵光一现。
  案例:
  在教学《詹天佑》第四、五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老师深情引读:
  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突出修路艰难)
  生1读。(读出修铁路的艰难)
  师:当帝国主义打扮成猎人的模样,看中国人出洋相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气愤状)
  生2读。(读出詹天佑是在为中国人争一口气)
  师:当皇亲国戚来阻挠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生3读。(读出詹天佑备受压力)
  师:当亲友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 ,一起读——(声音哽咽了,泪花在眼里打转)
  生齐读。(读出化悲痛为力量)
  教师饱含激情的导语,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深情的朗读中既感受了文以载情的魅力,又体验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优秀品质。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智慧捕捉课堂生成的契机,随时处理课堂生成的信息,并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让我们的教育不仅关注文本,更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综上所述,关注生成,能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观念;期待生成,证明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得以尊重和认可;驾驭生成,表现出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而这些都是我们课程改革下所倡导的,所要努力达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建锋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裴海安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6年4月
  2、《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
  3、《基于生命课堂生活重建探索》刘学之、朱西岳等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
其他文献
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知识点容易混淆,给学生学好生物带来很大困难,而这些知识点又是考试时常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的对比分析研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找出异同。平时注意多加强调,考试时才不会过多失分。    一、“芽”“芽体”及出芽生殖    芽的概念: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邹体,以后发展为枝的芽称为枝芽,发展为花序或花的芽称为花芽。  酵母
期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应该由重传授知识向重培养兴趣转变,由重传授结果向重思维过程转变,由学生的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由原来的单纯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向动手实践、主动探究逐步转变。   小学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心理学家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网络的好处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性强,它在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利用网络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网络下生物课外活动的内容    1.宣传生物科学知识。以往我们用来进行生物科普知识宣传的黑板报和宣传栏所承载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同时,它们也只能是利用简单的图片、文字来达到宣传目的,其效
期刊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课件在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多,由于PowerPoint简单易学、操作方便,所以在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但PowerPoint更适合内容的展示,交互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这在物理探究教学中表现的就更加明显。由于探究过程的开放性,使其探究的内容和结果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师如果只是按着自己预先设计好的内容进行,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参与探究的兴趣来说都是不利的。如果通
期刊
摘 要:当代学生写字现状很糟糕,反映在写字教学上的问题也很多,认识问题、师资问题、方法问题,一步错,步步错,不彻底的改革真的是对不起我们的下一代!于此我大声呼吁:一、一年级小孩子不该写字,写字学习从二年级开始。二、放弃铅笔与钢笔,选用中性笔写字。三、从画字到写字,从结构到笔法,四、杜绝‘自由草’,让学生尽早开始学实用规范行书。  关键词: 中性笔 画字 写字与书法 自由草 实用规范行书    目前
期刊
摘要: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科学规范的养成教育,能够使学生变被动行为为主动行为,变他律为自律。养成教育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铺就学生成才之路的基础工程。  关键词:德育 养成教育    德育是各育的灵魂。加强德育有助于推动学生各育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而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养成教育。養成教育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是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
期刊
摘 要:《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其基本理念是使每一位学生成功,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本文关照当下的课改现状,阐述一些自我观点。  关键词:课改目标 教学模式 因素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敢“语”敢“文”;会“语”会“文”。“语”即话语,说话,也即同学们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达到“出口成章”的目
期刊
在知识的传授中,如果学生没有审美教育或者说审美修养较差,这种教育应该说是失败的素质教育。人类用自身发展的轨迹铸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明,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文化渊源深远的华夏民族,知识结构中出现对艺术的“盲点”该是一种多么大的遗憾。审美修养不足导致对文化遗产的无知,以至于盲目的破坏和践踏文明,这是让人痛心的。在东方美学中,美的形式与内容是同在的。美术教育可与情感道德教育结合,使高尚的品格作为审美对象结合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 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而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于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运而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
期刊
摘 要:在现在篮球竞赛中,个人的进攻能力在球队的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球队在比赛进攻争取主动权,是比赛获得胜利的重要条件。现在我国篮球队员的进攻技术与能力方面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要想快速缩小差距就要从青少年抓起,培养他们的进攻技术各方面的能力,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培养是篮球运动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对整个篮球运动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与国外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我国篮球培养模式存在较明显的优势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