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afeng62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应该由重传授知识向重培养兴趣转变,由重传授结果向重思维过程转变,由学生的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由原来的单纯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向动手实践、主动探究逐步转变。
  小学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心理学家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从生活中取材,利于激趣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比如在教学“比较一百以内数的大小”时,正确判断数与数的大小是教学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8个数字,请学生说出数的组成,然后我提问:一个数能比大小吗?使学生知道一定要有两个数才能比大小。接着,我出示“100”和“89”,让学生比较哪个数大,为什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位数多的数大。然后我又出示两个数位相同的数,问学生该怎么比?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在小组中热烈地争论起来,得出“数位相同先比十位”的方法。我又马上出示十位相同的两个数,让学生再比大小。经过讨论,学生又得出了“十位相同比个位”的方法。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我们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重视过程,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我设计了练习:“夺红旗”,只要答案正确,就可以得到“红旗”,虽然此刻教师还没有宣布开始,但学生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
  置的情境之中,小朋友们已经把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地想回答,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在操作中实践,提高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如果说产生兴趣是基础,巩固兴趣是保证的话,那么延续兴趣就是发展,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运用价值。在教学中如果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延续和发展,做到课已尽而思未止。
  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接龙游戏。把全班学生分为4组,每组6人,每人自己写出喜欢的一个数,按要求排列数字。以又对又快为优胜,奖励一颗小红星,再比一比哪组字写得端正,再奖励一颗小红星。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多方位评价,保护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都应采用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小學生容易产生激情,感情易外露,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并易发生变化,教师就应多采取表扬、奖励的激励手段,利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的方式,对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奖励,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那些没取得成绩的多用鼓励的语言:“你很聪明,再动动脑筋,老师相信你能行!”等增强其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别小瞧了这一句: “你讲得真好!”、“你真棒!”、 “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你真聪明!”它们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年级开始小学生行为的目的性显著增强,自觉性明显发展,这时,教师就应用理想教育,集体荣誉感,成就感来要求学生,借助竞赛等激励手段,依学生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段训练,从而使学生已产生的兴趣得到巩固。因此,多方位评价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益处的。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而不断增加。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总之,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并把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才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不断的把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用学生喜爱的不同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从而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其他文献
摘要: 普通高中新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也是教育适应“知识风暴”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教师实现角色转变是顺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也是教育历史的必然。教师角色的定位应从“知识的邮递员”向“能力的酿酒师”进行转变。  关键词: 普通高中新课程 教师角色定位 能力培养    一、教师实现角色转变是顺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1.教师实现角色转变是顺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普通高中《生物课
期刊
在海拔1342米,气候变幻莫测,三四月仍寒气逼人,被誉为凤冈西藏的崇山峻岭中,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天桥中心完小。看,这是一片树木繁茂、草绿莺飞、洁净清爽的林园;也是一个安逸舒适、欢心愉悦、文明进步的乐园;还是一个书香浓浓、墨香飘飘、琴悦画美的学园;更是一个温馨和谐、平安幸福、团结互助的家园;老师们乐观向上,精神抖擞,爱岗敬业;孩子们活泼礼貌,行为规范,勤奋好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硕果累累。整
期刊
素质教育是時代赋予教师的责任,而要真正搞好素质教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品质的培养,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动机、习惯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不具有认知事物、处理信息的机能,而主要对于认知性心理系统起调节和催化作用。  很多专家认为,要想出色地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特别是产生创造性、创新性、开拓性的成果,智力因素是前提,是基础,而丰富的情感、
期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中一种先进、有效的手段,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数学课堂,能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教学情景,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教学”谈几点看法,共大家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光碟、计算机、网络资源等。它能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有机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探究 课程教学    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但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
期刊
当今教育各学科时兴有教案参考,而教师并不仅只是参考,而是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只管按现成的教案照本宣科严重了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所以使得学生学得毫无兴趣,索然无味,产生了厌学情绪。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本人就物理科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    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会方向明确,才有恰当的志向,这样才会努力学习。
期刊
全国有三十八万体育教师,他们肩负着两千五百万中小学生健康培育的重任,他们处心积虑在为如此众多的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但他们的健康状况,并没有真正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学校,他们是一群披星戴月的早出晚归者,收入之上他们是学校的“贫下中农”,考评之中他们是处于边缘的弱势群体;在整个社会,他们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遭人白眼的另类;在家长的眼中,他们是学生文化课成绩提高的“拦路虎”或“胡球捣鼓”者。大家更
期刊
小明:段老师,你好。我是初二的学生。因为,看了你写的“学生学习方法” 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你。但我还有一些问题想请教你。  段老师:你好,说说你要问的问题。  小明: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提高成绩?请你帮帮我。  段老师:你考试的成绩如何呢?   小明:这次期中考试,从原来的第9名,退到了20名,我很苦恼。  段老师:卷面上反映出的是什么问题呢?   小明:我做题慢,所以觉得时间不够。有一些题不会。 
期刊
前久拜读了《莫让培养信息素养--成为神话》一文,作者在文中分析了信息素养的产生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认为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信息素养的目标举步维艰。对此,笔者则很积极的认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渗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提炼和总结。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客观中立的角度评价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对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从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提出信息素养
期刊
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知识点容易混淆,给学生学好生物带来很大困难,而这些知识点又是考试时常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的对比分析研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找出异同。平时注意多加强调,考试时才不会过多失分。    一、“芽”“芽体”及出芽生殖    芽的概念: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邹体,以后发展为枝的芽称为枝芽,发展为花序或花的芽称为花芽。  酵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