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4636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学科是高中时期的基础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化学学科是高中时期的基础课程,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能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对高效课堂的探究和实践,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以下策略。
  一、精编导学案是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基础
  高效课堂是构建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线路图”——导学案应运而生。在教学实践中导学案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比如,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学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参与小组活动与探究,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所以,导学案的精心设计与编写,是创造高效课堂的基础。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导学案的编写谈以下体会。
  1.预习目标具体化
  导学案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只有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在后续探究活动和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有话可说。如:
  (1)学会从色、态、味、密度等角度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这样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指引学生有效预习,教师的引导行为在学生的预习环节就能得到充分体现。
  2.知识问题情景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最终“好学”,那么今后的教学工作将会事半功倍,也就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利用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特性,细心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将其与教材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实现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如:
  (1)在超市选购银耳时,要选颜色泛黄的,而不能选太白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2)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用到的金属制品有哪些,分别利用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关于化学知识的素材举不胜举,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喜欢上化学学科。
  3.知识建构递进化
  新知识不是无本之木,总能与某些旧知识相联系。学生自主预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发生联系,产生作用的过程,也就是对新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导学案中必须设置承上启下的知识链接环节。如:
  (1)已知CO■与SO■都是酸性氧化物,类比CO■,预测SO■可以发生哪些反应?
  (2)CO■中碳的化合价和SO■中硫的化合价都是 4价,但对于碳而言, 4价是最高价,而 4价不是硫的最高价。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SO■具有哪些不同于CO■的化学性质?
  這一系列问题以CO■的性质引导学生类比推出SO■的部分化学性质,通过温故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再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4.问题设置层次化
  学生之间存在着智力、知识水平等差异。因此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设置不仅要满足各个阶层的学生需求,而且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才能使学习更有效。如:
  (1)将SO■分别通入品红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说明了什么?
  (2)SO■和Cl■同时通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漂白性是增强还是减弱?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紧扣学习目标,问题设计有梯度,有一定的思维强度。而“为什么”的问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更需要学生具备流畅的语言表述能力,从而避免学优生“吃不饱”。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是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创新,结合不同的课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现结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如下:
  案例背景:
  硫和氮的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因此先要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了解污染的原因,结合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案例内容:
  先用电子白板展示1952英国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和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表,引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污染空气。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防治,从而学习其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其中,二氧化硫的性质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所使用的策略如下:
  1.结合自己在课前录制的微课,帮助学生总结硫元素的存在形态及硫的性质和三氧化硫的性质。
  2.学生分组实验:点燃火柴让学生直观感受SO■的刺激性气味。
  3.教师演示实验:用注射器吸取一些蒸馏水,注入充满SO■气体的气瓶中,轻轻振荡,观察气瓶的变化。并用注射器抽取瓶中的液体,分别滴入放有pH试纸和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点滴板孔穴中观察颜色变化。通过该实验证明SO■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
  4.教师演示实验:用自己课前组装的简易装置分别演示将SO■通入品红试液与酸性KMnO4溶液的实验。通入SO■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加热后溶液又变红色,证明SO■具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是SO■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了无色物质,这些无色物质不稳定,容易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通入SO■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褪色证明SO■具有还原性,同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从硫元素化合价入手进一步分析二氧化硫还具有氧化性。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较合理地运用了微课、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多“动脑想”“动口说”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求知,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高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卓越的课堂教学艺术是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目标明确、课前准备充分、设计合理的课还需要一位优秀的教师将它实施,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和高效。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卓越的课堂教学艺术。
  1.巧妙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导入新课,则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处于渴求探究知识的心理状态。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能以情激情,以诱达思。不同的课适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如:在学习氨的性质之前,我就先给学生演示了氨气的喷泉实验,美丽而神奇的现象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学习兴趣和激情高涨。当然教师不能只做不说,神奇的魔术必须配有精彩的言语才完美。所以,在做实验之前,我就用略带夸张的语气和表情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神奇的实验。”在引发喷泉的时候又说:“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但是奇迹的产生需要你的手轻轻地动两下。”学生乐了,自然也关注了这两个动作,为后来分析喷泉实验的原理打下基础。
  2.优秀的课堂驾驭能力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位好老师就是一位大骗子。好老师把学生“骗成”自信的人、快樂的人、成功的人。在听课的时候也许见过这样的场景:老师出错了,错误醒目地摆在学生面前,有学生发现了,站起来予以更正,老师装作顿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学生则面含得意之色。还有老师在跟学生探究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时,老师先在大家的帮助下走出一小步,然后好似遇到了很大困惑,向学生求助,学生积极思考,给予对策;教师再往前走一小步,再求助;学生再思考,再给予好方法……终于达到目的。这好似是学生带着老师走,其实是教师引领着学生往预设的方向走。新课改提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具备优秀的课堂驾驭能力,优化设计、积极引导,大胆放手、中肯评价,在课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当堂进行训练,问题当堂反馈当堂解决,在课后留给学生一片广阔天地。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精益求精,从而成功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本论文为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批号:BY[2013]G144),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效课堂与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整合的研究”(课题批号:BY[2014]G094)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和教学方式。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需要,教师必须跟紧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充实课堂内容,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同时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學方法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已经无法适应
摘 要: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小学品社教师应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创建开放式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 角色扮演 情境创设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的一门主要课
本文研究目的:观察肌肽对离体大鼠晶状体激素性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 研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的220只透明晶状体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A:DMEM),地塞米松组(B:DMEM+地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而不是告知的过程。新课程提出的探究,体验,就是建立在主动建构基础上的过程。本文从生命化教学的角度出发,阐述高中物理生命化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 生命化教学 自主性 独特性 发展性 小组合作  “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
摘 要: 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方面的一种重要能力,但是很多小学生都普遍缺乏这种能力。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学习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够使他们学会自主探究、积极解决问题,从而学得更加高效。小学品德相较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来说较为宽松,学生学起来没有那么大压力,这就为在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很大便利。小学品德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品德学习和长远发展的帮助
日本的秘书技能考核,有专门的考核鉴定机构,这就是全国性专业组织——日本实务技能鉴定协会秘书鉴定部。日本实务技能鉴定协会所进行的鉴定种类,计有秘书、书写、车床、收音
摘 要: 伴随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热门话题。中学历史教学名师的培养和打造循序渐进,课堂教学实践是中学历史教学名师专业化成长的根基,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方法才能上出一堂具有名师水平的历史课。本文以近年来关于名师的研究文献和中学历史教学名师的自述文为参考,得出中学历史教学名师在运用教学方法上的五个特征与启示:立足学生,尊重学生;追求教学方法的更优化,具有强烈的专业化意识;
摘 要: 地理是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课,以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承担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門学科。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努力探索高中地理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地理 教学模式  地理以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在素质教育阶段担负着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地理
科学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物理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就成为物理教师广泛关注的课题。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等方面。  一、实施实验规程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科学作风是人们在工作或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品质,它具体体现在物理实验规程中。物理实验规程是指实验中应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它是从
如何组织开好会议,如何作会后处理,在日本的秘书工作中是比较重视的。 (一)开会之前 1.秘书要提前到达会场,再检查一次室内的照明、换气、冷气或暖气设备是否完好,桌椅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