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花期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zi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光正好,我们来到深圳的荷兰花卉小镇,有很多家卖花的小店、咖啡厅,其中的一家咖啡厅的前面有一个小院子。
  我们走了进去,旁边一个穿蓝裙的年轻女子想买花,她看中了一盆黄色的西洋水仙,对结伴而来的女友说道:“你看这花真漂亮,就买这盆吧。”女友说:“再好看的花也养不了多久,上次我买了一束香兰,没多久就谢了。我刚才看那边有一家店的假花做得真不错,和真的差不多,我都快分不清了,你要不要买那种花?”女友在说这些话时完全没有避开店主,我心想店主怕是要不高兴了。这家店主是一个高瘦的中年男子,样子有点像我读高中时的一个语文老师。店主气定神闲地缓缓说道:“这姑娘说得很对,花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东西就有开有谢。可有意思的就是生命啊!”看来,这位花店老板是位性情中人。
  蓝裙女子也许是被花店老板的话打动了,掏钱买下了心仪的西洋水仙,满心欢喜地离开了。
  离开咖啡厅的时候,正好看到蓝裙女子和她的女友走过去,两位女子正是妙龄花季,一如蓝裙女子手中的西洋水仙,娇艳动人。看着如花的她们,我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想起了最近微信朋友圈里几个好友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感叹年华易逝,红颜易老。我以前曾经天真地幻想,如果一个女孩在经历了婴儿、童年、少年之后,就一直在16岁的花季至30岁的轻熟年龄中轮回三次,再美丽安然地走向生命终点就好了,拒绝中年,远离老年。如今,对于这个美好的幻想我只能付诸一笑,该来的来,该走的走,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亮点。有些道理不到一定的年龄你永远也感悟不到,有些品性不到一定的火候也永远铸就不成。而人生的方向有时也需要调整,年轻气盛时做的某个决定在往后的岁月里再拿出来审视,你会发现是多么的不堪一击。随着时光流转,你甚至会发现,多年前让你耿耿于怀的那些委屈、误解和伤害其实真得没什么大不了。
  如花店老板“花是有生命的”所言,没有永远不过的花期,唯有不断修炼的境界。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新的住所前边有一条小河,河水缓缓东流。夏日夕阳普照,我陪着妻子,领着年幼的儿子沿着河堤散步。太阳渐渐沉入遥远的地平线,四射的光芒,慢慢幻成漫天的红霞,弯弯的小河也反射出一片金黄色。我们仨的影子映入泛着涟漪的清流之中,随着河水缓缓流淌。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吵闹声,几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用拴住的罐头瓶子从河中捞鱼,不知是抢夺劳动工具,还是分享劳动成果,争吵不休。儿子被吸引过去了,妻子也不放心地追了过去。
期刊
早就盼望能有一个性情温和的春天。  立春刚过,大地仿佛伸了个懒腰,日子便显得长了起来。田野里是最忙碌的,冬季种下的农作物(俗称小春)都开始争先恐后地抢抓节令,春天成了它们的竞技场和化装室,将自己最美的身段呈现,哪怕只有一丁点的松懈,时不我待的自然法则将在它们脸上刮伤,怅然消失或者残疾,像永远嫁不出去的新娘,摆一道沧桑而遗憾的长宴,让春天学着发呆。  油菜花的性格却属于直性子,由苞蕾舒展为花瓣,几乎
期刊
今年是父亲六十花甲之年,让我有了动笔写一写他老人家的冲动。  记得,我们兄弟姊妹尚年幼时,父亲时常只身凌晨四五点就下地拔秧、夏天午晌头顶烈日仍独自播撒、傍晚天黑借着月光还辛劳耕作。偶有农季闲暇或冬季农闲,父亲就不辞劳苦到沟港湖泊挖藕捕鱼,或是到芦苇柴山砍柴背枷,始终用勤劳的双手搭建生活延续的平台,不停用勤勉的秉性维系家庭幸福的源泉。时至今日,勤劳仍然像生了根似的驻留在他的脑海里、表现在他的言行中。
期刊
有一度,我非常迷恋于到处找美食。跟其他有类似癖好的人一样,我关心着各种休闲娱乐类的报纸,这些报纸里面必有一大版美食专栏。上面有色彩艳丽的照片,配上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解说词。这些解说词就像在我脑子里下种一样,让我按图索骥,如法炮制。每次奔去时都心情喜悦,甘甜如蜜;返回时则往往带着失望,感到受骗上当。要是某家餐馆在我品尝之后感到名副其实、物有所值的话,我就会非常愉快,接着找时间再来。  但是不管怎么美
期刊
阳雀坡古村有些苍老了,可以追溯到260年前的乾隆年间。同行的一位作家意味深长地告诉我,走进阳雀坡古村,你会感觉一脚踏进了清朝。我满心狐疑,难道还存在穿越古今的时光隧道?  我心怀疑虑地走进阳雀坡古村,眼前真的古村影像让我心悦诚服:那古韵悠然的湘西特色民居,叫岁月磨平的青石板路,充满青苔的瓦槽,被风雨侵蚀的兽鸟窗棂——这里所地有的房屋据考证都起自清朝时期,整个古村没有任何现代建筑位列其中,民俗学家风
期刊
“假如我和菜花结成夫妻……”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你心头一动。你想起了菜花。你决定放下手中乱七八糟的忙碌,去看望菜花。  菜花看到你,欢天喜地,跳起舞来。每一朵菜花都为你的到来摇弋摆舞,每一朵菜花都争先恐后地把嘴巴嘟起来,吻你。你被菜花包围了。你全军覆没。肩上,背上,袖上,裤上,到处都是菜花的金粉。  菜花恨不得把你啃来吃了。  菜花铺天盖地,不依不饶。  你掏出手机,为菜花拍照,发微信。  咔嚓
期刊
定居昆山多年,周庄虽说去了好多次,但夜色周庄还真是没有亲临过。恰巧的机缘,应朋友之邀一同去领略周庄的夜景,便欣然前往。  入夜,我们穿过青石板街,狭长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古色古香的手工制作,种类繁多,那憨态可掬的瓷娃娃,粉光玉洁的珍珠手串,色彩鲜明、制作精湛的江南花布,还有那惟妙惟肖的人物刺绣引人驻足。朋友吆喝前行,才从江南农庄梦中醒来,缓缓步入了周庄闻名遐迩的沈厅。“甲万户,起南浔,迁周庄,江
期刊
深山藏古寺。下了高速,由街道再转入景区。寺庙藏于武夷山脉深处——大红袍景区的核心位置。  寺庙建于唐代,若从扣冰古佛结茅修证算起,迄今已有1200余年。经明代扩建,清朝达到鼎盛,跻身于佛教“华胄八名山”之列。朱熹曾在山中问禅,并留下诗句:“年来更惑青苔路,欲叩天心日不撑。几度名山云作客,半墙禅院水为僧。漱流枕石心无语,听月煮书影自横。不待钟声驾鹤去,犹留夜籁传晓风。”  很是不巧,我们到达的时候,
期刊
两百多年前,烈马低吼,千万满洲勇士饮马松花江,从关外踏上中原,从此开启了大清王朝,那是一片孕育了无数将士的黑土地啊!  几十年前,爷爷迫于生计,带着奶奶还有年幼的孩子们举家北上,在黑土地上安了家。后来,我就在那里出生了。  可惜,故乡在我还来不及认识它时,就成了回忆。记得年幼时,每当过了腊八,家家户户就开始宰牛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做准备,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的自给,多的卖掉换
期刊
一  当闪电划过天际,春雷迫不及待地在天空撕开缺口,轰隆隆的雷声滚过山川、河流、田野,催春的信息便拉开了序幕。  伴着“倒春寒”不期而至的,还有一场春雪。雪并没作太久的逗留,以至于鄂南的街巷,尚无踪可寻,却在幕山留下了回眸一笑。一笑诸山白,再笑山门开。  当春雪与樱花相遇,六角的雪绒花与五瓣或粉或白或浅紫色的樱花在皎洁与明净里相拥,一场旷世绝恋跨越时空,颠覆流年生态的惯例,写意雪舞樱花的素年锦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