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ming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度,我非常迷恋于到处找美食。跟其他有类似癖好的人一样,我关心着各种休闲娱乐类的报纸,这些报纸里面必有一大版美食专栏。上面有色彩艳丽的照片,配上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解说词。这些解说词就像在我脑子里下种一样,让我按图索骥,如法炮制。每次奔去时都心情喜悦,甘甜如蜜;返回时则往往带着失望,感到受骗上当。要是某家餐馆在我品尝之后感到名副其实、物有所值的话,我就会非常愉快,接着找时间再来。
  但是不管怎么美味的佳肴,总是在去过两三次之后,就感到索然无味了。于是又要开始留心报纸的介绍,平时也跟同事朋友交流各方面的情报。
  新的期待在寻找和交流中再度出现,某某菜肴就成了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句。我们终于坐到这家饭店里,正儿八经地用一种经过修饰的词语点菜,吃饭时动不动就拿起纸巾擦嘴,谈吐声轻轻柔柔,说话干净文明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终于也有变成文明人乃至上等人的一天,心里甜蜜得不行。好像六十年前旧上海的风花雪月,通过这种食品和情调,悄悄地占领了我们的心灵。
  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很多跟我们相似的食客,有些比我们理智,有些更加疯狂。虽然大家的薪水各不相同,但是要品尝时新的、自己原来没有吃过的美食的愿望,在本质上毫无二致。也就是说,我们都在为扩大自己的人生体验而努力。
  大家都在追逐那些新颖的感观享受,去陌生的地方旅游,期盼着一次惊心动魄的艳遇,倾听没有听过的音乐,品尝未曾见过的美食,去神秘的地方探险,甚至亡命飙车或攀登雪峰,最终的目标,都是要满足自己的独特欲望的需求。像我这样的收入,不能去做其他更多的“冒险”,只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通过追逐美食这样一个行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样一种安全的行为,通过某种自我的幻想和虚构,在本质上,达到了原本做不到的那些事情所给人带来的快感。
  2012年诺贝尔得奖作家莫言就用各种方法表达过对吃的渴望和对饥饿的恐惧,而所有我们这些经历过物质极端匮乏时期的人,都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往死里吃一顿香喷喷的红烧肉。
  当然,后来红烧肉是吃过了,但之后就对红烧肉保持克制态度了。就跟有钱人一样,等什么鱼翅、鲍鱼也有幸吃过之后,现在我们都开始装模作样地说喜欢喝粥啃地瓜吃咸菜了。
  很多乡村风味的饭店在各种海鲜野味店之后冒泡,满足了这种愿望。
  当然这些乡村风味已经不再是以前我们吃的那些没有一点油的粗粮了,而是经过精心炮制的精美食品。
  就这样,食品在不断地轮回着,饮食的愿望和态度也在不断地轮回着,我们的愿望却永远都没有得到满足。就好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那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一样,想了又想,要了又要,总是觉得不够。
  责任编辑:刘高亮
其他文献
一次聚会,宣传部的副部长徐利华对我说:“亚鹰,你是文人,我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你不妨写一写。”他清了清爽门,就饶有兴味地讲开了——  就在我们生活的小城,有一对四十岁左右的夫妇,一对儿女在上中学,三年前夫妇俩双双下岗,全家生存危机顿现。但是,这对夫妇并没有像其他下岗工人那样到单位吵闹到政府上访,而是淡然地领回了下岗证,用部分下岗身份置换金买回一台榨油机,每年秋季油茶成熟时,他们就到各山乡收购山茶子
期刊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古时候,每逢梨花盛开时节,人们喜欢在花荫下把盏欢聚,雅称“洗妆”。我不想效仿古人的文雅风俗,却经受不住州门司镇梨花的诱惑,于是在草木葳蕤的三月,挽一袭和风,欣欣然驱车前往。  远远地飘来缕缕淡淡的花香,隐约还有蜜蜂的嗡嗡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诗描绘的是雪,却更像是写眼前的景。“南国梨乡”州门司镇六千多亩梨树在这个季节相约着一同盛放,花
期刊
黄山太平近郊的绿地野岭几乎都涉足了,不难见到马兰头、野蒜、野芹菜等,唯不见鸭板菜的踪迹。春天的阳光舒展在草地上,静静地流泻着我的期待,藏在心中久远的往事在静默中凝固了。直到有一天,我在城中鼓山的巽峰塔下偶见了鸭板菜,我的往事便在初夏的阳光下悄悄萌动了。  每当夕阳快落山时,年迈的祖父便打着赤膊,卷上裤角,背上年幼的妹妹从厨房的后门步入河中,然后溯河而上觅野菜。在夕阳淡淡的金晖中,祖父的背影像一幅西
期刊
人是要讲缘分的,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与物之间总会有一定的缘分,这是偶然中的必然,是必然中的偶然,说穿了就是缘!  缘分,在人世间摇曳——  黄鹤楼下,李白与孟浩然挥手之间,碧空长江,孤帆远影,定格千古传唱的动人友缘;古琴台上,悠扬琴韵,浩浩江水,永远弹奏着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之缘;而在宦海沉浮之间,千山万水之遥,也永远传唱着白居易与元稹相濡以沫的诗缘!  缘是真!缘是美!缘是情!珍惜
期刊
大人们  大人们不断地把腰弯下去,把胸膛贴向大地。此时,植物成熟的气息让他们兴奋和陶醉。  ——让感恩的火把点燃每一次秋收,把朝圣的心情引入每一场农事,收割的姿势,使劳动看起来像舞蹈,更像一场神秘的祭祀。  为了迎迓秋天,犁耙、铁锨、锄头、镰刀,轮换着走过了属于自己的节气,大人们则以它们为道具,像武生走过戏台上紧密的鼓点。  大人们总是趁着天不亮就下地,他们扛着粗重的犁耙,却故意放轻脚步。不知道是
期刊
对故乡的印象,有山路,深巷,老樟与古藤。  先从路说起。  曲曲折折的小山路,全是泥土与很短很短的黎草,夏天路上有紫色,红色的小野花,秋天会有一吹就满天飞的蒲公英,充满着生命,朴实无华。  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几分钟就能到村子。  村子里邻里和睦,亲如一家。家家都用木门,出门用木棍穿插门环,并不上锁。乡亲们纯朴善良,出入见面,总会打招呼或聊上几句;小孩子闹别扭骂架,谁都熟知对方父母乃至爷辈的名字,骂
期刊
儿时,母亲每年都要养一头猪。  一般正月才过的第一个赶集日,母亲就会买回一头欢实的小猪娃。父亲把猪圈整修一遍,搭好猪窝,里面垫上经过处理的细碎的干土;外面也用土垫好,以备让猪踩农家肥。  我们那里有个风俗,买回家的猪娃,都要被提起两只前腿,在院子里点一堆甘草火,在火上快速燎烧一下,以示烧去晦气、生气,取家宅平安、六畜兴旺、一团和气之意。经过火燎的小猪娃嗷嗷叫着,很快被放进新猪圈。小猪娃一进入猪圈,
期刊
新的住所前边有一条小河,河水缓缓东流。夏日夕阳普照,我陪着妻子,领着年幼的儿子沿着河堤散步。太阳渐渐沉入遥远的地平线,四射的光芒,慢慢幻成漫天的红霞,弯弯的小河也反射出一片金黄色。我们仨的影子映入泛着涟漪的清流之中,随着河水缓缓流淌。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吵闹声,几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用拴住的罐头瓶子从河中捞鱼,不知是抢夺劳动工具,还是分享劳动成果,争吵不休。儿子被吸引过去了,妻子也不放心地追了过去。
期刊
早就盼望能有一个性情温和的春天。  立春刚过,大地仿佛伸了个懒腰,日子便显得长了起来。田野里是最忙碌的,冬季种下的农作物(俗称小春)都开始争先恐后地抢抓节令,春天成了它们的竞技场和化装室,将自己最美的身段呈现,哪怕只有一丁点的松懈,时不我待的自然法则将在它们脸上刮伤,怅然消失或者残疾,像永远嫁不出去的新娘,摆一道沧桑而遗憾的长宴,让春天学着发呆。  油菜花的性格却属于直性子,由苞蕾舒展为花瓣,几乎
期刊
今年是父亲六十花甲之年,让我有了动笔写一写他老人家的冲动。  记得,我们兄弟姊妹尚年幼时,父亲时常只身凌晨四五点就下地拔秧、夏天午晌头顶烈日仍独自播撒、傍晚天黑借着月光还辛劳耕作。偶有农季闲暇或冬季农闲,父亲就不辞劳苦到沟港湖泊挖藕捕鱼,或是到芦苇柴山砍柴背枷,始终用勤劳的双手搭建生活延续的平台,不停用勤勉的秉性维系家庭幸福的源泉。时至今日,勤劳仍然像生了根似的驻留在他的脑海里、表现在他的言行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