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7313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教育合作为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采取各种举措,抓住机遇搭建合作平台,建立海外分校,“引进来”“走出去”并举,实现了新发展。
其他文献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学术界与法律界之间保持着相对疏离乃至隔绝的状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更多地介入高等教育,学生、教职工以及外部人员对高等教育机构及其行政人员诉讼案件的持续增多,高等教育机构逐渐演变成美国受规制最为严格的组织类型之一。但简单套用宪法、合同法、侵权法、反歧视法等领域的法律规则与技术以调整高等教育领域法律关系的做法增加了美国高校管理的风险与负担,弱化了高校作为学术机构的本质属性,侵蚀了高校决策的完整性。在此背景下,以消解“法律工具主义”负面效应为旨归的高等教育法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思考,而数学核心问题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思考、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将数学思维渗透于数学课堂中,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正是新课程理念对数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对于进入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通过多年的数学学习以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通过核心问题助推学生思维发散就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教育与信息化不断融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学习的途径在不断丰富。农村中学要紧紧跟上时代步伐,向城区学校靠拢,必须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革与突破。随着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合,我们清晰地意识到互联网的运用将会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新的变革,抓住“互联网”这一有效工具,发挥其积极效用,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音乐贯穿于人类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处于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在幼儿教育中有效介入音乐活动,不仅符合幼儿生理发展需求,也能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音乐活动可以为幼儿打开一扇全新的艺术之门,进一步萌发幼儿的创造、探索精神,并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操的陶冶,有效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兄弟”(清华大学、青海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合作给青海大学农科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拓展了发展思路,开阔了学术视野,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三兄弟”合作模式实施十余年来,农科专业教师思想不断解放、自信心持续增强,科研思维和科研设计思路日益创新,外语交流能力普遍提升,国际学术论坛涌现学院教师越来越多。对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学术观念和思维方式、科研思路及师资水平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世界三大著名湾区集聚着众多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有场域构建的需求,湾区经济有从一种经济业态向更高一级经济业态演进的需求。一流大学场域构建与湾区经济演进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一流大学场域构建中资本积累的存量和质量有助于提升湾区经济演进的效率和速度;一流大学惯习养成为湾区经济演进提供外在动力,湾区经济在演进历程中又为一流大学惯习养成提供资源网络与空间。文章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一流大学的建设有三点启示:一是筑造高等教育“高地”,集聚一流大学;二是培养、吸纳并举,汇集高级人力资本;三是面向未来建立并不断创新产
主要探究职业学校中创客教育的实施途径。研究过程中,从创客教育概述出发,分析创客教育概念与价值,能够解决教育方法僵硬、内容陈旧、和社会脱节等问题。以此为基础,结合计算机广告设计专业创客教育现状,提出实施途径,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本研究在面向全国53所高校发放并回收1798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构建门槛回归模型,考查了高校学生应试能力对创业意图的影响.估算结果表明:学生应试能力对创业意图的影响存在门
知识生产模式1的知识生产情境主要由特定共同体的学术兴趣所主导,知识生产活动由特定学科兴趣所驱动;大学作为知识生产组织体现出同质性;知识生产主体多为大学教师等学术人员,其知识生产质量控制主要依靠同行评议。知识生产模式2具有知识生产情境的应用性、知识生产的跨学科性、异质性与组织多样性、社会问责性与反思性、质量控制方式的综合性与多维性等特征。杜克大学主动对自身状况、社会变革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与调适,通过大学战略规划来推动知识生产模式1向模式2的转型:制定顺应知识生产目的转变的战略目标;实施以打破学科边界,推动
作为教育、文化和学术组织,大学的发展受使命驱动。在使命驱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理想起着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作用。受经济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影响,大学的理想逐渐式微,现代社会日益强调大学的服务功能而忽视了其长远的使命。长远来看,若放弃或弱化对人的卓越和真理的追求,大学作为专业组织将趋向于“单向度”,这既不利于大学的发展,也不利于人和社会的发展。在世俗化和物质主义的大潮中,重申大学实现人的卓越和追求真理的理想,有利于其永续发展和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