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喜雨,润物细无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界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功能是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可见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完成历史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运用新史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无数先贤哲人针对智育与德育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断: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提出:“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认为体育能锻炼学生体魄,智育能使学生明事理,美育能陶冶情操,而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强调德育为五育并举之根本。“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高中历史教材中拥有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在具体历史课堂教育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呢?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不能仅仅是为了教授学生历史知识,不能仅仅是为了传授解题的技巧,不能仅仅是为了培养应试的机器,而应该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善恶,学会自省、学会克制,明确自己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应享有的权利和必须承担的义务。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自我意识强烈,对于单纯的说教极为反感。教师应放弃一味讲求高大上的说教,从细微处入手,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以历史教科书为依托,将德育教育因素融入具体的教学任务中如“春风化喜雨”,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启发学生通过初步发现,进而内省,最终达到自我约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品格的塑造,实现“润物细无声”。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三的教学中,笔者在进行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的教学时做了如下设计: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有人说只要读懂《论语》就可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为什么《论语》能够赢得如此高的评价?在这本书里反映了孔子的哪些修身标准、处世哲学、政治智慧、教育思想?多媒体课件屏幕显示下列材料: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子曰:仁者爱人。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师:同学们看看这些关于“仁”的言论当中,哪一个最能代表孔子“仁”的思想?生:仁者爱人。师:对,孔子强调“仁”并不是摸不着、看不到、很高远的东西。只要我们心存善念,为人庄重、待人宽厚诚实、做事勤敏、常怀慈惠之心,就可以拥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最多的朋友,最多的仁爱!那么怎么实践“仁”呢?孔子说: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师: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之道”,一个人作为公民,对国家尽忠职守,一个人作为家庭家族的一员,忠于自己的家庭家族,对父母尽孝,对同辈友爱,对下一代慈爱;一个人胸怀宽广,能够做到刚柔相济地大度体谅他人,这是一种生命的境界,是一种自信的情怀,是一种韧性的力量,是一种博雅,一种教养。所以这种内心常怀忠恕的人,能够得到最广泛的大众,我们帮助别人成功,也能够造就自己的成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做到这点吗?在学习竞争的对手向我们讨教问题时,在我们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能不能做到传怀忠恕之道呢?“每日三省乎己”既能“修身”,又能为自己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更能为将来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打下基础。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对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思考讨论,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和把握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使德育的春风化为绵绵细雨,默默滋养学生的心田,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认识。设计问题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分析比较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点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问题:黑格尔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一句伟大的话。1.这句话伟大在哪里?2.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3.针对这句话苏格拉底提出了什么命题?4.苏格拉底是怎么论述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阅读思考讨论,并且得出认识:1.普罗塔戈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2.存在的问题: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3.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主张美德即知识。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主张“认识你自己”。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苏格拉底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反对盲目崇拜,强调人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反对智者学派罔顾道德的极端自我主义,认为人人都应该承认自己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主张在学习中发现认识人事中的善和心灵的善,改善人的心灵,从而改善自己的灵魂。教师更进一步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生活:我们能不能反思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犯过智者学派所犯过的错误,比如极端自我主义和盲目崇拜、追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在史料的阅读中理解体会先贤哲人闪耀智慧光芒的宝贵精神财富,引导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在反思中自省,在自省基础上践行,从而达到自我修养升华的目的。在此借用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名言“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成的圣殿,发掘历史教学潜藏着的丰富德育元素,将之化为绵绵春雨,从细微处入手,点滴滋润呵护,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是时代赋予历史教师的神圣职责。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落实一体两翼五环节,构建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立项号:FJJK 14-491)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要利用翻转课堂的理念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像自助餐厅选菜一样各取所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自助餐选菜式 自主学习  1.当前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该模式创建的背景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三大学习方式之首。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自主学习不仅有利
摘 要: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较费劲,为此教师在讲课时应尽量结合一些有趣的故事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具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本文就如何通过编讲故事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趣味化教学 建议策略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令很多小学生深感头疼的科目,其原因是小学数学本身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很多数学题目需要学生动脑思考,且无法直观地观察
摘 要: 针对电磁态势的三维可视化问题,该项目以真实地理环境为依托,采用计算机视觉、三维GIS、电子对抗效能评估技术,研究电磁态势的绘制问题,包括电磁波传播过程、雷达三维探测区域、通信三维作用区域,开发虚拟电磁环境三维仿真系统,对电磁态势进行可视化表现。  关键词: 电磁环境 虚拟仪器 多信号模型  历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都高度重视对战场中“势”的运用和把握。孙子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
摘 要: 社会心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决定了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制定学习目标,创设学习物理的良好情境,满足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渴望被认同的需要,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威信是教育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由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理论组成体系,严谨精密定量的科学,这就决定了物理是比较难学的基础学科之一。面对学生的困惑,
11月26日整整一天,在天河区政府大会堂,我最近距离认识了近60岁,长达30年教龄,坚守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后简称“雷夫”),并有幸聆听了主题为《教育的坚守》的报告。他特有的个人思想与魅力涤荡着我的心灵,随后再一次拜读了他亲写的《第56号教室创造的奇迹》,深有感触。  感触最深刻的还是第一部分:家最温暖。每一个小孩都以第56号教室为家了,还有什么比家更可以相赖?“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以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应用广泛、最有情趣的学科。新课改倡导小学语文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落实语用目标,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精彩不断。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和谐氛围 语用目标  小学语文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转变教学理念,落实“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任务改革,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2 1”、“2 0.5”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学生活动阵地发生了变化。如何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教育、服务青年学生,发挥团组织在高职实习、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建立学校、企业、团组织三元模式,是高校团工作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此,作者以珠海城职院团干基层挂职锻炼为视角,谈谈高校团学工作中对“校企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高校企业 团组织 挂职锻炼 
摘 要: 《中国文化导读》是我校大学英语第四学期开设的菜单课程,属于菜单课程文化体系。本文通过研究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菜单课程,为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的框架提供参考,以探寻适合实际的教学资源、课程目标定位及各学科专业需求的课程设置,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文化体系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菜单课程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越来越需要了
摘 要: 学困生是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对象。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的整体性教学要求。而学困生群体的客观存在,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以此缩小和拉近好中差三类群体的距离,实现全面进步的目标。作者就学困生转化工作,从如何提高学困生能动学习意识这一课题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粗浅的阐释。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困生 能动学习 转化工作
摘 要: 老师确实非常爱学生,但真正的师爱是什么呢?对学生的成长,老师负有教育责任,但学生希望老师负的责任到底是什么呢?作者带着这两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果令人耳目一新。学生选择了“指引学生成长”是“最博大的爱”,高中生选择了“对学生公正”是教师最大的责任,而初中生认为“保护学生成长”是教师最大的责任。  关键词: 指引 护航 爱 责任  师爱是什么?对学生最博大的爱是什么?教师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