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注释摭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中学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托,当然承担着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任务。在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选择上,教材编写者们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水平,以时间为序,精选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中学生的文言阅读材料。在注释上,编写者们旁征博引,博采众长,精心选择,为每一篇文言文作了详尽而恰到好处的注释,既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读懂文章,又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非常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但是,中国文字的传承历史久远,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给后人的准确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同一句话中的同一字词,出现多解甚至截然不同的理解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注释中出现少数注释不太恰当或该注不注的情况就在所难免,或者也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哪一种说法更接近本意或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而已。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就发现一些文言注释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他们提出疑问后,笔者经过多方查考,觉得教材注释确有不妥之处,在此一并提出,以求教于方家。
  
  一、“异乎三子者之撰”中的“撰”
  
  高中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异乎三子者之撰”中的“撰”字解释为“才能,指为政的才能”。笔者认为,此注释欠妥。
  《康熙字典》中对此字是这样解释的,“撰犹事也,《论语》异乎三子者之撰”。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对此字的解释是“才具(才干),指从事政治工作的才能”。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又如此解释:“撰,述。这句大意是,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所讲的不一样。”这三部著作,都堪称权威,但对同一字的理解就各不相同。而王力、岑麒祥、林焘、唐作藩等人编著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撰”的解释中,以上解释中只有“述”这一解释与其中的“写作”较接近,另两种解释都没有。那么,究竟这个“撰”字该怎么理解更恰当呢?
  笔者认为,朱东润先生的注释更恰当一些。
  1.从语法的角度看。这一句中有两个重要的虚词,一个是“乎”,“乎”字用在句中,其用法相当于“于”,用作介词,表比较、时间或涉及对象,此处应表比较。说明“我”和其他三人不同。“乎”后就应该是一个名词性的结构。另一个是“之”,此处“之”字的用法应为“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三子者”是名词,“撰”为动词,二者之间加上“之”字,取消其独立性,这个结构才能成为介词“乎”的宾语,形成比较。
  2.从上下文来看。本文记述的是孔子弟子四人陈述各人的人生理想以及孔子对他们的评价。为了打消弟子说话时的顾虑,一开始,孔子就先对弟子们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于是,子路“率尔而对”,之后,冉有、公西华依次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们三人的回答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谈论的都是如何治国,换句话说,他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治国理想。到了曾晳,老师已经点名让他回答:“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他没有马上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不慌不忙地弹完曲子,放下瑟,再站起来,说了一句“异乎三子者之撰”。如果此“撰”字理解为“才能”,就显得很突兀,因为前三人谈论的是治国理想,与才能无关,而且下面所接孔子之话“亦各言其志也!”也与才能扯不上关系。再从下文“三子者出,曾晳后。”的问答中可以看出,前三子在谈论自己的治国理想时,曾晳虽在鼓瑟,其实“三子之话”全听在了心里,甚至老师的一个“哂”的细小动作都没有放过。因此,沉稳细心、谦虚谨慎的曾晳才说“我陈述的和他们陈述的不一样”,言下之意就是“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的不一样。”
  因此,“撰”解释为“述”较为符合原文之意。
  
  二、“君子不齿”中的“不齿”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中所选的《师说》中的“君子不齿”中的“不齿”,教材注释为“不屑一提,瞧不起”。这个注释,从具体语境来看,似乎也是通的。但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解释并不严谨。
  “齿”的本义是“门牙”,《韩非子·存韩》:“唇亡则齿寒。”后来也泛指牙齿。还用来比喻排列如齿状的物品。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屐齿”意指木屐两头的横梁,因排列整齐而被称为“齿”。由此,“齿”引申出了“并列、排列”的意项。《左传·隐十一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杜注:齿,列也。(杜,杜预。笔者注)《左传·昭元年》:“使后子与子干齿”。杜注:以年齿高下而坐。又引申为同类,《管子弟子职》“唯嗛之视同嗛以齿”,意为通过观察一起吃完(几种食物中的某种)食物来确定同类。如菜肉同吃,先吃菜的与先吃菜的就是同类,先吃肉的与先吃肉的就是同类。
  由上可见,“齿”有同类,类别之意,“不齿”应解释为“不视为同类”,含鄙视之意。今有“为人所不齿”,意即“不为人视为同类”,被人所鄙视。如此古今结合解释,才能讲清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学生才容易领会和掌握。
  
  三、“不嫁义郎体”中的“义郎体”
  
  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中《孔雀东南飞》中“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为?”教材注释:义郎,仁义的郎君,指太守的儿子。这个注释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少见质疑。其实,此处的解释犯了以今意释古意之错。“义”本写作“義”,《说文解字》卷十二:“義,己之威仪也。”《释名》:“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义”。“義”字下的“我”本义是指兵器,据李孝定先生说:“義”字“上不从羊,似像人首插羽为饰,固有美意,以形近羊,故讹从羊耳”。故“義”字本义为装饰的兵器,引申为“自我仪容之美”。后才引申出“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一主要意义,并且这个意项成为“义”字的最常用意项,而本义却因用得极少而被后来的辞书编纂者所忽略,故现在的辞书基本上没有收录“己之威仪”这一意项。教材编写者把“义郎体”注为“仁义的郎君”,因而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从行文技巧来看,“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为?”之前的铺垫中,“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反复渲染的都是男子的长相漂亮有才干,并没有提到品行。此处突然说太守之子是仁义的郎君,实显突兀。而把“义郎体”解释为“漂亮的人”正照应了前文的铺垫,合情合理。(漂亮在现代汉语中专指女性容貌美丽,而古代则可指男性容貌英俊,如“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笔者注)
  除了上文所论,高中语语文教材文言注释中值得商榷的还有一些,如《项脊轩志》中的“大母过余曰”中的“过余,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望我”。《屈原列传》中的“劳苦倦极”中的“极”,教材没有注。
  文言注释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笔者所论,并非挑刺,有疑就问,乃治学之根本。作为教师,不糊弄学生,有问题就查,就讨论,是职业之底线。不足之处,盼得指正。
  
其他文献
摘要: 《聊斋志异》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但其中的《尸变》等章则是游戏之作,没有什么思想意义。尽管如此,这类作品是消遣性的文字,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 《尸变》游戏之作消遣功能    《聊斋志异》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我国文言小说的精品。提到《聊斋志异》,有些人会想到该书只不过是蒲松龄编的一个个关于花妖狐魅和鬼怪的故事罢了。当前流行的一句口头禅“编聊斋”,便有说瞎话、
摘要: 本文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进行了探讨。习语是文化的产物,它们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中西文化的差异要求学习者在运用习语时,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跨文化交流得以顺利完成。  关键词: 英语习语翻译文化异同比较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说的英语习语(idioms)是就其广义而言的,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s
摘要: 本文从目前翻译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现状,结合荷尔德林、冯象、别宫贞德等知名译者对翻译与母语相关性的认识,从翻译的标准、翻译的过程两个层面探讨了母语水平对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得出翻译能力的培养必须以重视母语为前提的结论。  关键词: 母语翻译能力培养翻译标准翻译过程    一、引言    母语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影响是语言学家绕不开的研究话题。在二语习得研究中,Bright和McGregor(19
摘要: 本文从翻译的过程,即理解与表达入手,深入探讨了学生翻译过程中应理解什么及如何表达的问题。学生应从英汉语言差异、英汉思维差异及英汉文化差异三个方面理解原文,并要注重翻译技巧,这样才能使表达更准确。在翻译作为当今社会一项不可缺少技能的背景下,本文从英汉对比研究的角度,力求探讨出培养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方法,使学生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和翻译水平。  关键词: 语言差异思维差异文化差异翻译技巧英语翻译能
申论终端写作,是指“申而论之”的写作过程中,经过了审题、构思,明确了虚拟身份、论述主题、文章标题,拟定了写作提纲之后,直接落笔写作正文的最后环节。这是申论考试全程的“最后决战”。“引论—本论—结论”是议论文最基本、最通用的结构形式,申论写作是考场作文,讲究时效,考生又多是缺乏专门写作训练的学生,故采用此法比较稳妥,但必须掌握好相关要点。    一、引论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引出题旨    引论即文
摘要: 在翻译活动中,翻译目的直接影响着译者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翻译家严复出于改革社会思想的目的译介外国作品,特别重视其中的思想性。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出发点,严复的翻译在近代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和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   关键词: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严复归化和异化思想启蒙作用翻译策略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具有很
摘要: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做法来克服一些弊端,让学生有所获,有所得。教学实践中应以训练思维、开拓视野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提高。  关键词: 作文教学思维训练写作兴趣    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作文教学也就相应地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确实令人担忧。据笔者了解,目前初中一周两节作文课一般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