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蛋里的国宝

来源 :天天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的古生物研究领域,每年都会发现大量的恐龙化石,这些化石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恐龙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在众多的恐龙化石中,总有一些化石會因为各种原因而举世闻名,来自中国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便是如此,这窝恐龙蛋的主人就是贝贝龙。
  距今8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乌云笼罩着今天的河南省西峡县。沉闷的雷声由远及近,一道道闪电划过天空,看样子是要下大雨啦。闪电照亮了洼地,一只恐龙正趴在巢穴上孵蛋,这是一只贝贝龙。别看它的名字可爱,贝贝龙其实是一种大型恐龙,它全身长着漂亮的羽毛,看上去就像是一只超大号的火鸡。
  伴随着一阵大风,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打在地面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贝贝龙害怕雨水打湿巢穴影响恐龙蛋的孵化,赶忙张开双臂,用前肢上长长的羽毛遮盖在巢穴上方。为了保护还没有出生的小宝宝,贝贝龙就像一尊塑像一样,一动不动地趴在巢穴上任凭风吹雨打。
  轰隆隆的声音从洼地上方传来,这是山洪暴发的警告。洪水夹杂着泥土和石块沿着谷地向下奔流,强大的力量吞没了挡在面前的一切。趴在巢穴上的贝贝龙感受到了地面的震动,它抬起脑袋,透过大雨看到了扑面而来的泥石流。贝贝龙惊恐地瞪大眼睛,灾难面前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那么一瞬间,贝贝龙想要逃走,但是想到自己身体下面还没有出世的小宝宝们,它最终决定留下来。
  轰鸣的泥石流正在快速接近,大地震动得越来越厉害,贝贝龙紧紧地趴在巢穴之上,它要誓死保护自己的巢穴和小宝宝!
  流失海外的恐龙蛋
  1993年,河南省西峡县赵营村的村民在山坡上发现了几枚恐龙蛋化石,其中一枚恐龙蛋中甚至保存了小恐龙的骨骼。可惜的是,这些化石并没有被村民上交到当地的博物馆或者文物部门,而是在1996年被走私到了美国。恐龙蛋化石后来被私人买了下来,著名摄影师路易·皮斯霍斯应邀给化石拍照。当照片刊登出来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因为该恐龙蛋化石当中保存了非常稀有的胚胎化石。由于照片是由路易拍摄的,因此人们将该化石称为“路易的宝贝”,“路易贝贝”这个名字因此诞生。
  不久之后,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用大篇幅报道了“路易贝贝”,化石的照片也出现在杂志上,这让“路易贝贝”的名气更大。2001年,美国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花大价钱买下了“路易贝贝”,这枚化石之后就在博物馆里向公众展示。
  得名贝贝龙
  “路易贝贝”被归还中国之后,曾先后在北京等地进行展览,但是却一直没有正式的名字。经过几年的研究,古生物学家终于在今年将“路易贝贝”命名为贝贝龙。
  贝贝龙的化石目前仅有还未出生的胚胎化石,化石保存在长45厘米的恐龙蛋中。正是依靠胚胎化石和恐龙蛋化石,古生物学家推测出了贝贝龙成年之后的体形和相貌。贝贝龙的体长应该超过6米,臀高约3米,脑袋距离地面的高度可达4米以上,其体重约1.1吨。贝贝龙有一个巨大的脑袋,脑袋两侧长有一对明亮的大眼睛,脑袋上可能还有明显的头冠。贝贝龙的嘴巴就像今天的鹦鹉一样,是坚硬的角质喙,但是嘴巴里并没有牙齿。贝贝龙的脖子细长,身体相当强壮,身后长有大尾巴。贝贝龙依靠强壮有力的后肢行走,前肢也很长,并长有大大的爪子。贝贝龙的前肢非常灵活,能够用来抓握食物。
  古生物学家认为贝贝龙的身上长有羽毛,其中前肢和尾巴上的羽毛类似鸟类长长的飞羽。贝贝龙的羽毛并不是飞行用的,其作用应该是保温。正是因为长有羽毛,贝贝龙看上去更像是一只大鸟而非我们熟悉的恐龙。
  白垩纪的大鸟
  贝贝龙生存于白垩纪时期的中国河南,属于著名的窃蛋龙类。与平均体长在2—3米的其他窃蛋龙类的亲戚们相比,贝贝龙真的是大家伙,它的体形可以与最大的窃蛋龙类——巨盗龙一较高下。与贝贝龙生存在同一时期的恐龙还包括肉食性的暴龙类和驰龙类以及植食性的蜥脚类和甲龙类。不过,从体格上看,除了凶猛的暴龙类恐龙,估计其他恐龙都无法威胁到贝贝龙的生存。
  尽管有一个可爱的名字,但是现实中的贝贝龙却并不可爱,科学家推测它们很可能是肉食性恐龙,依靠捕食其他动物来填饱肚子。大眼睛的贝贝龙能够轻易发现目标,然后凭借敏捷的速度追上猎物,最后用灵活的前肢和强有力的角质喙杀死猎物。
  捕猎中的贝贝龙会展现凶猛的一面,产卵孵蛋时又会表现出柔情的一面。贝贝龙是尽职尽责的好爸妈,它们会修筑巢穴并将蛋整齐地排列其中,然后寸步不离地等待小恐龙的出生。贝贝龙的母爱穿越8000万年的时间,向我们展示着恐龙们的慈爱。
  在经历了流失海外的美国大冒险之后,贝贝龙的化石已经成为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枚藏有胚胎的恐龙蛋化石更是成为国宝级化石。
其他文献
你还记得童话故事《小王子》里的猴面包树吗?它外形巨大,飞速生长,几乎占据了小王子星球的所有空间。在南非林波波省的桑兰农场也有一棵这样的猴面包树。它有着古老的历史,足足有6000岁。农场主人希瑟·范·希尔登曾自豪地说:“这棵树可能比埃及的吉萨金字塔还古老。”这棵猴面包树还有着庞大的树干,要40個成人手拉手站一圈才能将其围住。  不过,最神奇的是,这棵树的树干里有一个天然的洞穴,内高约4米,面积差不多
期刊
镜心羽衣一行人身处险境,孤云急忙向怪教授申请调用机甲战队,却未获批准。幸而羽衣感应到的鸟群前来相助,曼香罗指挥它们将所乘的泡泡撤离险区。不料青战队再次将她们的泡泡拉回。孤云大怒,只得动用暴力解除机甲战队的权限,派机器人迅速封锁怪兽,并教训青战队。壶天晓驾飞龙意外而至,却误把羽衣她们撞向怪兽。  溪行天晓  空中,翼龙们仍在胡乱冲撞,和飞鸟群混在一起,引发阵阵骚动。  “西园,跟紧啦,先把羽衣她们救
期刊
我们都知道,鸟类是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它们会因地取材,用各种各样的树枝编织鸟巢,为自己营造一个栖身之所。不过,你一定想不到,小小的鸟儿能够搭建一座近1吨重的鸟巢,建造一个有100间“房屋”的“豪华宫殿”。  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鸟巢坐落在南非和纳米比亚的平原上,它是由织雀科的拟厦鸟建造的。據说,这个鸟巢的重量超过900千克,长约6米,宽约4米,厚度约2米,内含100个隔间,是除了人类的摩天大楼外最大的
期刊
震惊世界的秦兵马俑  在秦岭山脉上,曾经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长安。它就像一颗镶嵌在秦岭山脉上的耀眼明珠,从西周起,中国历史上一共有13个朝代以这里为都城。从这里出土的文物几乎跨越了自新石器时代起的各个朝代,其中又数西周、秦、汉和唐4个朝代的文物最为丰富,而最震惊世界的发现就是在秦始皇陵中发现的兵马俑。  秦始皇陵南面骊山,西向咸阳,北临渭水。当年这种对皇陵的设计是为了让秦始皇在身故之后,还能继续“守护
期刊
看到这些漂亮的图案了吗?你一定猜不到这些字母图案竟然是蝴蝶和飞蛾翅膀的一部分。挪威著名自然摄影师克杰尔·桑德维德从1961年开始,就深入到秘鲁、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和马来西亚的高原地区,拍攝了上万张蝴蝶和飞蛾的照片。他发现,每一种蝴蝶翅膀和飞蛾上的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花纹像0—9的阿拉伯数字;有的蝴蝶翅膀上好像刻着A—Z的26个英文字母;还有的蝴蝶翅膀上能看出“人脸”和“猫眼”的图案……当然,对
期刊
它是一只叫帕姆帕姆的猫。不过,它不是一只普通的猫咪,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喵星人”网红。在网络上,它不仅拥有自己的主页,而且还有7.4万的粉丝。帕姆帕姆全身雪白,毛茸茸的,受到了万千粉丝的爱戴。不过,它最出名的还是那一双奇特的眼睛。帕姆帕姆的两只眼睛有着不同的颜色,一只绿莹莹的,一只蓝莹莹的,襯着雪白的毛发,益发显得美丽而尊贵。  据介绍,帕姆帕姆的眼睛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其实是异色症导致的。异色症是一
期刊
骆驼图片选自产品《4D 认知卡》。《4D 认知卡》通过“4D 书城”应用扫描, 能将平面图像变有声、变立体、变动画。《4D 认知卡》是梦想人科技推出的一款适用于3—12 岁儿童的益智类教育产品。  ①扫描右边的二维码,根据提示下载并安装“4D 书城”APP。  ② 打开APP,点击主页上的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扫码”按钮,扫描右边的二维码,下载图书。  ③ 在“书架”界面打开《天天爱科学》20
期刊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开头两句便把“萤火虫”这种现代人熟悉而又陌生的昆虫送到了我们的面前。只要是有湿地、溪流甚至是水田的地方,理论上应该都能看到萤火虫的身影。  丰富的 种 类  萤火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而得名。萤火虫是有翅亚纲鞘翅目萤科所有昆虫的统称。全世界一共有超过2000种萤火虫,而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有100余种。常见的种类有黑萤、雷氏黄萤、姬红萤、条背
期刊
儒勒·凡尔纳在其著名作品《地心游记》中,构想了一个神秘的地底世界,那里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有造型奇异的蘑菇林,还有凶猛的古代海兽……你是不是以为这一切仅仅存在于人类的幻想之中?如果你曾经去过溶洞,曾经到地下去探索、游览过,那你一定会相信这种幻想,还会感叹于大自然的伟大神奇,它的鬼斧神工,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古老的著名洞穴  世界上著名的溶洞有许多,猛犸洞是其中最为著名的洞穴之一,它位于美国肯塔基州
期刊
普林斯顿大学,原名新泽西州学院,是一所比美国的历史还悠久的大学。学校在1756年从新泽西州的伊丽莎白镇迁到了普林斯顿市,1896年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这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8所常春藤盟校之一,被称为“美国的思想摇篮”。  普林斯顿大学在纽约和费城之间,校园环境优美,具有英伦气息,一座座上百年历史的后哥特式教学楼,在绿树和草地间矗立着,透出浓浓的文化氛围。  今天介绍的是普林斯顿大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