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天才背后的红颜们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io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幵篇第二回,贾雨村与冷子兴议论荣宁二府,他针对贾宝玉在世人眼中种种乖僻而不近人情之处,发表了一通宏论:说世间有大仁大恶之人,前者应运而生,后者应劫而生,列举一串善恶二元论、儒学价值观体系下的代表历史人物;同时提出,除此之外,更多是调和的中间地带,即如贾宝玉这样“禀正邪二气而生”的非常之人。
其他文献
元丰八年(1085)三月,为变广法操劳了一辈子的宋神宗英年早逝,时年36岁。由于即位哲宗年仅9岁,因而只能由神宗之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这位对新党和新法从无好感的老太太,
在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撰的小说大全《警世通言》中,有一则颇具趣味的故事:王安石任宰相时,苏轼自恃其才老是给他挑刺。某次苏轼从湖州任上回来拜访王安石,在书房看到他一张未
熙宁四年(1071),深深卷入北宋朝廷“新法”“旧法”之争的苏轼终于感到筋疲力尽,不得已只好上书请求外任地方官职。这位入世时意气风发、抱负远大,曾被仁宗皇帝看作“储相”
熙宁元年(1068)七月,苏轼与苏辙兄弟在老家服丧期满。两人将照看坟茔等家事委托给亲朋,便启程上京了。苏轼当时还意识不到,此行竟成与故乡的永别了!往后,无论他怎样心驰神往,
元丰八年(1085)三月,神宗皇帝驾崩,他十岁的幼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哲宗年幼无力主持朝政,因此神宗生母、太皇太后高氏出面主持大局,垂帘听政。苏轼的好日子开始了。日后
元丰二年(1079)三月上旬,已经在徐州作了两年知州的苏轼接到朝廷行文,宣布他提前“罢徐州,以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湖州军州事”,开启了他第三任地方一把手履历。从熙宁四年(1
元祐四年(1089)三月,苏轼终于再也受不了了。他向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氏表示,自己决计无法继续留在中央了,恳请朝廷垂怜,还是让他苏某人赶紧离开东京汴梁,到外地去做个小官
将《文昭皇后礼佛图》收入囊中,是人们每每关注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首题,而鲜为人知的是,在美国主流博物馆多有涉猎的中国古典家具收藏领域,无论从品质还是规模上,
宋代的惠州,人称为“蛮貊之邦”“瘴病之地”,统治者一向都是把“罪恶”较大的臣子贬谪到岭南去的。苏轼虽然久经磨难,但是突然来到这么一个陌生的地方,心中也不免充满恐惧和
当苏轼打点行装匆匆赶赴岭南时,宋朝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他不是流放岭南的第一人,而是开启批量流放岭南的第一人。在这个意义上,“他不是一个人”。不是苏轼流放到了岭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