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4分)
  (1)造诣()精深 (2)逞()强施威
  (3)证据确záo()(4)接zhǒng()而至
  2.修改下面的病句。(3分)
  (1)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安静的环境,也会保持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改:
  (2)对于包括“艾滋病”患者在内的各类疾病患者,我们一定要伸出援助。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改: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3分)
  本报北京11月2日电(记者叶铁桥)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1月2日10时2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了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预定方向继续飞行。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介绍,这次轨道中途修正,因为控制量较小,仅启动了卫星上两个小发动机,对卫星飞行轨道进行微量调整,确保卫星与月球交会。
  北京中心对卫星中途修正轨道测量结果计算表明,本次修正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嫦娥一号”顺利到达近月点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卫星运行状况良好。
  此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于10月31日成功实施了第三次近地点变轨,由于轨道控制准确,取消了原定于11月1日进行的轨道中途修正计划。
  
  4.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4分)
  不必说你没有尝过幸福的滋味,要知道,它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不必说你没有尝过幸福的滋味,要知道,它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期盼;
  
  5.根据提示,默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8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
  (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5)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读了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让人感叹他的朋友真多,我们会不由得想起《陋室铭》中的一句话:“,。”
  (7)承办北京奥运会,我们一定要掌握以往其他国家承办奥运会的情况,取其长处,避其不足,做到
  “, ”。(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写)
  (8)请写出一句你喜爱的古诗词中表达对崇高人生理想追求的名句。(课内外皆可)
   ,。
  6.进入初中以来,我们结识了一批优秀的教师——无论是魏巍的老师蔡芸芝先生,还是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或者是海伦·凯勒的老师莎莉文、《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都让我们记忆犹新。请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并说说为什么你对他(她)印象如此深刻?(4分)
  答:
  
  7.你赞成孟子提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吗?你能举例证明一下你的观点吗?(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8~14题。(12分)
  永不受伤的飞翔
  马 德
  ①那天下班的路上,我不紧不慢地骑车往家里赶。
  ②快过幸福大街的时候,一辆摩托车从我身后呼啸着过去。我发现这辆车的轱辘后边好像拖带着什么东西。起初,我以为是一根慌了神的柴草,一失足被卷到了轱辘里。后来,我发现,那不是柴草,好像是根线,线后边还拴着一样东西。
  ③正好这辆车要往旁边的巷子里拐,速度慢了许多,我才看清楚,车上有两个人,前面是个女的,后边是个男的。男的手里拿着一截儿短棍,短棍上系着一根细线,线的末端拴着的,竟然是一只鸟。
  ④那只鸟显然已被拖得奄奄一息了,身子和腿已经不能动弹,只是它的翅膀还在扑腾着,努力地保持着向上飞翔的姿势。我看不到鸟的表情,但从它的挣扎中,我能感受到它的痛苦。
  ⑤我本能地紧蹬了几下,赶在那辆车的前面停了下来,急切地把小鸟的惨状告诉了他们。谁知后面的那个男人几乎看都没看,只朝我一瞪眼,不耐烦地说:“我早知道了,用你管?”
  ⑥我一下子被噎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笑了笑,说:“大小它也是个生命,你这么拖着它,明摆着是给它用刑啊!放了它吧。”我近乎哀求。谁知那个男人嘴里嘟囔了一句“这人有病”,就催促女人赶紧走。
  ⑦摩托车又一次启动了,地上的鸟还在挣扎,但已经站不起来了,翅膀在颤抖中不断扑腾着。我正要放弃,一个孩子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叔叔,你把小鸟放了吧,你看它多疼啊,它妈妈看到了会哭的。”循着声音看过去,车的另一边,是一个小男孩。我认识这个小男孩,他就是附近那家馒头铺老板的孩子。我经常在那里买馒头,有时候就是他给我利落地找钱。
  ⑧孩子的话显然触动了女人心中柔软的部分,她回过头对男人说:“放了吧,放了吧。”男人看了我一眼,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终究还是松开了手。女人一拧油门,走了。
  ⑨鸟半躺在地上,似乎耗尽了所有的力气。男孩走过去,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手心。我说:“孩子,这小鸟伤得很重,恐怕……”我想表达自己的悲哀。不料,孩子抬头朝我灿烂地笑了笑,说:“无论伤多重,治一治伤口,一样可以好好地活。”
  ⑩这个孩子好像没有上过一天学,他的父亲早亡,他随着母亲来到这座小城,娘儿俩靠开馒头铺维持生计。我经常看见黑而瘦小的他,蹬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在巷口里弄堂里四处吆喝着卖馒头。有时候,我还看到有孩子欺负他。前些日子,他的母亲又嫁了一个男人,那个男人的脸一天到晚黑沉沉的,也不知道对他怎样。我一直以为,这孩子应该是一个受伤的生命,在人生最美好的童年,他失去了同龄人应该有的阳光、温暖和爱。他的可怜和无助,曾一度引起我的悲悯。
  {11}然而今天,他对待小鸟的态度和他的话让我震撼。我感受到了一个弱小生命骨子里的刚强。我说:“那你就好好照顾它吧。”孩子说:“放心吧,我会给它喂水、喂食,而且会陪它说话的……”
  {12}那只鸟最终怎么样了,我不知道。后来,那家馒头铺搬走了,孩子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有意思的是,有一天晚上,我还梦到了那个孩子。梦中,他和那只被救的小鸟一起在晴空里幸福地飞翔。
  {13}我想,这样的一个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过得很好,因为一个骨子里永远不会受伤的生命,人生所有的艰难,都会为他让路。
  (原载《中国青年》)
  8.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能否换为括号内的词语?为什么?(2分)
  短棍上系着一根细线,线的末端拴着的,竟然(果然)是一只鸟。
  答:
  
  9.文章第⑥段中写男人嘟囔“这人有病”,他为什么认为“我”有病?(1分)
  答:
  
  10.男孩求情的恳切态度肯定能打动人,他的一段话更是对触动女人起到了关键作用。你认为其中哪一句话触动了女人的心?请简述理由。(2分)
  答:
  
  11.第⑩段是个插叙段,请概括它的内容,并说明插叙的作用。(2分)
  答:
  
  12.说说下面的句子的含义。(1分)
  一个骨子里永远不会受伤的生命,人生所有的艰难,都会为他让路。
  答:
  
  13.文中的男孩有哪些可敬之处?请简述一两处。(2分)
  答:
  
  14.面对一只受伤的小鸟,小男孩给它提供的帮助是“给它喂水、喂食”,“陪它说话”。其实,小男孩也需要帮助。如果小男孩就在你的身边,你打算怎样帮助他?(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5~20题。(12分)
  学问之趣味(节选)
  梁启超
  诸君要尝学问的趣味吗?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第一,“无所为”(“为”读去声):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件事为手段;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面,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不为什么。”再问,我便答道:“为学问而学问。”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诸君切勿以为我这些话故弄虚机;人类合理的生活本来如此。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第二,不息:“鸦片烟怎样会上瘾?”“天天吃。”“上瘾”这两个字,和“天天”这两个字是离不开的。凡人类的本能,只要那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点钟,跑上几个月,一天不得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弄坏了,便是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子。诸君啊!诸君倘若现在从事教育事业或将来想从事教育事业,自然没有问题,很多机会来培养你的学问胃口。若是做别的职业呢?我劝你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一点钟哪里不消耗了?千万别要错过,闹成“学问胃弱”的征候,白白自己剥夺了一种人类应享之特权啊!
  第三,深入地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假如你虽然每天定有一点钟做学问,但不过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着,便要入去。这个门串一串,那个窗户张一张,再不会看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如何能有趣味?我方才说“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嗜好”两个字很要紧。一个人受过相当的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请你就选定一门作为终身正业(指从事学者生活的人说)或作为本业劳作以外的副业(指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说)。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地往里面追,我保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前两段所说,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仍恐怕我本身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共事的朋友,用来扶持我的职业;共学的朋友和共玩的朋友同一性质,都是用来摩擦我的趣味。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的趣味都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会这样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自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的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地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15.请简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2分)
  答:
  
  16.第二段中作者说:“人类合理的生活本来如此。”“如此”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学问胃弱”有哪些具体表现?(2分)
  答:
  
  18.作者在说理时亲切入耳,明白易懂,请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一下原因。(2分)
  答:
  
  19.作者在说理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请举例说明。(2分)
  答:
  
  20.你在学习上有趣味相投的朋友吗?他们对你的学习是否真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有很大的帮助?
  (2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1~24题。(11分)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行者休于树 于:(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宴酣之乐酣:(4)射者中,弈者胜弈: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23.选文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它们分别是
  、、、。(4分)
  24.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1)本诗的第一句至第六句中,以两句为一个单位,分别写了春雨 、轻柔无声、等特点。(填写四字短语)(2分)
  (2)本诗的题目是“春夜喜雨”,诗歌的前六句都是写夜景,符合题旨,最后两句是写清晨景色。这合乎题意吗?为什么?(3分)
  答:
  
  四、作文(50分)
  
  26.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向致敬
  提示:沐浴母爱,你应该向母亲致敬;得到帮助,你应该向伸手扶你的人致敬;拥有洁净的环境,我们应该向辛勤装扮城市的环卫工人致敬;感受良好的社会风尚,我们应该向爱心致敬……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向谁致敬呢?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体会,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装扮春天,是花儿盛开的理由;滋润禾苗,是雨水降落的理由;承受养育之恩,是儿女孝顺的理由;与人友好交往,是快乐相伴的理由;创造良好的环境,是人类携手合作的理由……
  请以“理由”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要求:(1)字数在600字以上。(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绝句  志南和尚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朱自清在散文名篇《春》中,写春风时引用了这首诗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可见朱自清对这首诗的欣赏、肯定。  作者志南和尚是南宋有名的高僧。作者的诗笔如画笔,在读者眼前铺开的是温馨和煦、妙趣无限的春天景色。“短篷”指代小船,诗中抒情主人公显然是乘着一叶扁舟来的。诗人一路水程碧波荡漾,定然会有轻舟乘风
期刊
影视拍摄中有一种表现手法叫“蒙太奇手法”,即适当打破时空界限,把许多镜头剪辑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主题统一的影片。在作文写作中,我们也不妨借用点蒙太奇手法,把多组不连贯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织排列在一起,以此来促进人物性格的形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技法讲解:  把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嫁接”到写作中的写作方法,我们不妨称之为“镜头剪辑式”手法。这种手法用摇、拉
期刊
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少年报社、台湾国语日报·台湾金东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献给新世纪孩子的童诗·童话”海峡两岸联合征文揭晓,湖北省荆州市儿童文学作家张兴武创作的童话《编辑地球》荣获祖国大陆唯一特优奖(共评两名特优奖,另一位为台湾作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获特优奖的作品——  这首诗作以“梦”为载体,通过“我”发明神奇导线、重新编辑地球的联想与想象,显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真心关爱、对家园倾情呵
期刊
原文:    古老的传说  那家佐    一  落叶,孤桥,古刹。  一个小脚女人,背着个孩子,一个女孩儿。跪于送子观音面前。她虔诚地祈祷,盼着生下个男孩儿。孩儿她爸已经纳了妾,只因她没能生下个男孩儿。  这是她外婆的外婆。    二  枯藤,老树,农家。  一个绾髻女人,抱着个孩子,一个女孩儿。久久伫立于古道,翘首等待着离家远走的孩儿她爸,只因她没能生下个男孩儿。  这是她妈妈的妈妈。    三
期刊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伦理经纶囫囵论辩  B.孺子嗫嚅怯懦蠕动  C.踉跄创伤悲怆疮痍  D.揣摩惴惴湍急喘气  2.在下面这段文字中有几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生活像一首歌,色彩芬呈,既使月亮阴晴园缺,也要消洒坦然。  错别字:  改正:   3.下面的两个句子都存在语病,请予以改正。(2分)  (1
期刊
初读叶圣陶接近不惑之年写的散文《牵牛花》,也许会感觉有点儿“平淡”,“淡”到我们好像感觉不到是名师大家的手笔。但细细再品,才知叶老之文貌似平淡,味之无穷。朴朴素素的语言,简简单单的叙述,好像是闲居在家的老伯向你推心置腹地传授种花的经验,开始你还不在意,可听着听着却心为之驰,神为之往了。  《牵牛花》的行文思路“淡”中显“味”。作者落笔先写种花:“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因为是“手种”,又已经
期刊
①正当我们在为地球的温室效应而苦恼的时候,科学界却有一个全新的观念:抵达地球的阳光在近几十年间变弱了,也就是说,地球渐渐变暗了。  ②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断言,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将会以每10年减少2%~4%的速度递减。现在科学研究表明,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结果导致地球一天天变暗。在过去的40多年里,全球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变暗的程度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在以色列工作的英国科学
期刊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着重号的字的注音及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揪葛(gé)债券(juàn)亲昵(nì) 侃侃(kǎn)而谈  B.静谧(mì)饶赎(shù) 蹉(cuō)跎良莠(xiù)不齐  C.炽(zhi)热栖(xī)息 磨挲(suō)拈(zhān)轻怕重  D.匀称(chèn) 造诣(yì) 湮(yān)没危言耸(sǒng)听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期刊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个丰收的季节,人们常用“天高气爽”来形容秋季特有的美丽。其实当你真正走进秋天,融入自然,你会深切地感受到秋季的天空、大地甚至连同空气都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美。   丘特切夫的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初秋一段奇异的时节所具有的“短暂”而“明丽”的美。全诗共三小节,第一小节描写的是初秋那段奇异的时节的天空,白天好似“水晶的凝结”,夜晚的天空则是“透明”的,从诗句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一种澄澈
期刊
查良铮/译  初秋有一段奇异的时节,  它虽然短暂,却非常明丽——  整个白天好似水晶的凝结,  而夜晚的天空是透明的……    在矫健的镰刀游过的地方,  谷穗落了,现在是空旷无垠——  只有在悠闲的田垄的残梗上  还有蛛网的游丝耀人眼睛。    空气沉静了,不再听见鸟歌,  但离冬天的风暴还很遥远——  在休憩的土地上,流动着  一片温暖而纯净的蔚蓝……     作者简介  费奥尔多·伊万诺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