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文言文实词教学方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u54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实词教学一直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在探索文言文实词的教学方法。经多年研究,把“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汉语词义系统理论、古今沟通理论应用在文言文实词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
  汉字属表意文字,早期汉字因义构形,形义是统一的。这样我们在探求文言文实词词义时,就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探求本义,再以本义为出发点,进而探求引申义。“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的本义的训诂方法。
  二、汉语词义系统理论
  词义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引申。汉语词义系统理论,是指词义是成系统的。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引申义和引申义是互相有联系的,它们构成词义系统。
  三、古今沟通理论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是汉民族语言。语言的变化,是在旧的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成分,从而使旧的不断得以丰富。这样看来,古代汉语词义和现代汉语词义是有联系的,古今词义的发展是有连续性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地方很多。找到这种联系,把古今词义沟通起来,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已知的知识去理解未知的知识,大大提高积累词汇量的效率。
  四、三种理论在文言文實词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1.倍
  本义探求:形声字。《说文》:“倍,反也。从人,音声。”段玉裁注:“以反者覆也,覆之则有二面,故二之日倍。”“倍”的本义为“背弃”“背叛”;因背叛必有两面而引申为跟原数相等的增加数。
  所教意义(1)所增加的跟原数相等的数;用作动词,指增加跟原数相等的数。
  《正字通·人部》则认为:“物财人事加等曰倍。”
  例句:
  ①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问也。——《观潮》
  教法:词义系统。
  “倍”的本义为“背弃”“背叛”;引申为所增加的跟原数相等的数;用作动词,指“增加跟原数相等的数”之义。
  所教意义(2)副词,越发,更加。
  例句:①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教法:古今沟通法。
  现代弋汉语词语有“倍加”一词,“倍”即为“更、更加”之意。
  所教意义(3)背弃、背叛、违背。
  例句: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教法:本义探求法。
  词义发展:《说文解字》:“倍,反也。从人,音声。”“倍”的本义是“背弃”、“背叛”;引申为“背向”、“背着”;“倍”又引申为“所增加得跟原数相等的数”之义;又引申为动词“增加跟原数相等的数”之义;又引申为“越发”“更加”之义。
  2.本
  本义探求:指事字。《说文》:“本,木下日本。从木,一在其下。”馀锴曰:“一记其处也,本、末、朱皆同义。”“本”的本义为“树根”,引申为泛指草木的根。
  所教意义(1)原有的,固有的。
  例句:①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教法:古今沟通法。
  现代汉语词语“本心”“本性”“本性难移”“本质”“本能”的“本”即为“原有的”“固有的”之意。
  所教意义(2)副词,本来,原来。
  例句:①本无谋,又非亲属,伺谓相坐?——《苏武传》
  教法:古今沟通法。
  鲁迅的《故乡》:“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句中的“本”即为副词“本来”之义。
  所教意义(3)树木的根。
  例句: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种树郭橐驼传》
  教法:本义探求法。
  所教意义(4)事物的起始、根源。
  例句: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教法:古今沟通法。
  现代汉语词语“忘本”“根本”“溯本求源”的“本”即为“事物的起始、根源”之义。
  其它篇目例句:
  所教意义(5)书册。
  例句:
  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直书》
  教法:古今沟通。
  现代汉语词语“书本”“画本”“笔记本”的“本”即为“书册”之意。
  所教意义(6)究、察究。
  例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教法:词义系统。
  “本”有“事物的起源、根源”义。还引申为“探究事物的根源”,即“究”“察究”之义。
  词义发展:《说文解字》:“本,木下日本。从木,一在其下。”徐锴曰:“一记其处也,本、末、朱皆同义。”“本”的本义为“树根”;引申为泛指草木的根;又引申指“植物的茎干”;“本”的本义是“树根”,“根”是树木的基础,于是,“本”引申为“根本”、“基础的东西”;根是树木的根源,“本”又引申为“事物的起始、根源”;根是树木固有的,“本”又引申为“本来的”、“原来的”、“原本的”、“固有的”;由“事物的起始、根源”又引申为“诗文的底本”;又引申为“书册”;由“事物的起始、根源”还引申为“探究事物的根源”,即动词“究”、“查究”之义。
其他文献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典籍之一。全书共二十篇,近一万六干字。其以语录体的新颖的体例记载了孔子所开创的典型儒家思想,包括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其含蓄隽永的词汇也吸引后代人争相赏析它,研究它。其中有些语汇还发展成了今天的成语,在当今的语言运用和日常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油田内部连接油井与计量站、联合站的集输管道,管线较细且具有生产连续性的特点。高温带压输油管道经常发生泄漏。若泄漏不能及时止住,不仅浪费能源,恶化环境,还可能被迫停产或造
目的:为眼睑炎和干眼症开发一种基于含有多种客观生理学检查的课题大样本树模型的分类系统。方法:我们评价了513个进行了泪容量、泪流量和泪循环以及干眼症的schirmer试验(眼分
目的:确定应用崭新轴性分辨率增强视网膜内显微结构图像的新一代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CTJ技术,研究这一技术的临床特征和黄斑区视网膜内可视性病理形态学。方法:首次开发和使
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载体,文本中不仅包含着基本的语文知识,更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出发,挖掘其背后呈现出来的情感,进而在自己创作中灵活地运用这些语文知识,但是实际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学生都处于浅层次的粗略阅读。因此,本文从文本细读的含义以及重要性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进行探究。  一、
没有广博深入的阅读积淀吸收,自然很难有流畅自如深刻的表达。阅读和写作,本就应该相互关联,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既如此,那为何同学们还是普遍阅读兴趣不大,很少去主动阅读呢?即使是小部分从小热爱读书的同学,却也发愁,读到的东西,对写作的帮助也并不明显。  就大家的这些困惑,我想以托物寓意类散文的阅读与写作为例,来谈谈同学们平时可以如何开展阅读,并且学习借助阅读的积淀,提高表达的兴趣、速度和质量。  一、
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对全国各省(市区)市场化进程进行了跟踪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法",通过5个方面共23个指标和分指标对各地的市场化相对程度进行测度,提出了<中国各地区市场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首选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1例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连续测量2次眼压≥23mmHg)患者的45只眼以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近年来,油田服务的各生产厂家都加大了对各种井下工具的研制,都在以自己的产品来开拓市场,从而使得可供利用的井下工具种类越来越多,也使碍我们对所用的井下工具进行优选成为必定
高等职业教育集中体现在职业性,职业教育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某特定职业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素质。面对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由此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和生源结构变化,高职学生职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