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斓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cerit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一个短暂的时代,与所有不同寻常的事物一样,它像流星一般滑过时空,却依旧被人们所记住。那是美国的上世纪20年代,属于美国的“Golden Twenties”。“美国梦”在那时第一次被提及。那时的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资本主义经济在战争的硝烟中逆势崛起,《了不起的盖茨比》便诞生于这个年代。
  在那个镀金的时代里,菲茨杰拉德像魔术师一样,为盖茨比着上了不同于他人的色彩。它像一个从那个时代中走出的影子一样,让人感到新鲜而又神秘。
  绿 色
  为什么首先是绿色?因为那是黛西家的码头灯的颜色。那盏绿灯给了盖茨比太多的想象:哀伤、渴望、追求、希冀。那盏灯成为他未来幸福的象征。盖茨比常在月光下凝望着那盏绿灯。后来,他与黛西深情地谈起这盏灯:“如果没有雾的话,我就能看河湾对面你的家,你家码头上有盏绿灯整夜都在闪烁。”夜色中的绿遥不可及,神秘莫测,如同盖茨比心中的黛西,永远只在彼岸。盖茨比死后,叙事者尼克写道:“他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未来。”绿灯在盖茨比合上双眸时,停止了闪烁。
  金 色
  “流金岁月”是那个年代的代称。人们沉陷于纸醉金迷,沉醉于国家富强所带来的美好幻境中,追求物质成为人们所认同的,所贪恋的唯一目标,人人都想成为上流社会的富绅。黛西便是那拥有“金色之心”美誉中的一员。她美丽,富有魅力,家境富裕,却空虚寂寞。她热爱金钱堆砌起来的生活,内心早已了无真情,只余下浮华精致的躯壳。盖茨比每日在豪宅中举行大型宴会,只为博得她的关注,重新赢回她,只求她多予他一些真心。可他错了,错得离谱、天真。黛西不再是那个曾经爱他的黛西了。他开着金色的车,穿着金色、浅粉色的西装,庸俗浮华的审美是他为跻身上流社会做出的努力。物欲也刻在每个人的心中。人们想的是怎样赚钱多而快,投机于股市等场所,想要一夜暴富。金色是那个时代的颜色。
  白 色
  白色代表的往往是纯净、美好、贞洁。它是西方婚纱的颜色,也是小说中黛西常穿的颜色,她开的车也是白色的。黛西婚后住的是白色的宫殿式大厦,窗帘也是白色的,“轻风吹过,窗帘从一头吹进,又从一头吹出去好象一面面白旗……留下一阵阴影有如风吹海面。”就连黛西的名字(Daisy)也是一种白色小花的名字,甚至盖茨比买的豪宅也是白色的,与黛西约会时穿的西装也是白色的。她周围的白色看似美丽、纯净,却只承载着黛西空虚、缥缈的灵魂。盖茨比也是空虚的,因为他除了想重新得到黛西外,没有任何别的追求。流金岁月里,还有无数像他们一样的灵魂。他们只空有躯壳,他们没有心,只能把一叠叠钞票和华丽眩目的珠宝填塞进行尸走肉的身体里。白色是漂浮的风,是空无一物。
  粉色与红色
  这是盖茨比西装的颜色。它虽庸俗,但也是他天真的代表色。他将一身内在的天真、庸俗穿在世人面前。盖茨比是个看似繁复,其实非常简单的人物。他虽只是一夜暴富农民的儿子,一个士兵,一个曾经处在社会低层的人,一个“骗子”,但自从遇见黛西起,他所有的努力,只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粉色的梦。他是那么天真而执着。初遇的他们彼此爱慕,可是纯净的爱情终究抵挡不过现实的一击,黛西终于无法忍受漫漫无期的等待,嫁给了并非真爱的汤姆·布坎南——一个纨绔的富家子弟。盖茨比一意孤行,想追回的他那粉色的梦,然而梦早已不在,她成了一个自私、无情、冷漠、空虚、美丽、珠光宝气的木偶,而盖茨比直至到死,依旧坚信黛西始终是他钦慕的黛西,黛西也像他爱她一样永远爱着他。他的双眼再无法眺望那盏迷雾中遥远得不切实际的灯了。盖茨比自编自演的独角剧,终是在一片腥红中落幕了——汤姆情妇的丈夫威尔逊开枪打死了他,红色将粉色永远地覆盖住。红色,同时也是最激荡,最令人不安的颜色。夜夜笙歌,疯了一样的、奢靡的狂欢作乐,浮华泛滥,不也是那不安的、激荡的洪流吗?它将人们带到欢乐的浪尖,又轰然摔下,将人们无情吞没。
  灰 色
  整部小说以叙事者尼克对城市感到失望灰心,回归自然而告终。它的结局是灰色的,但也是清醒的。盖茨比的故事终究会被人遗忘,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抹灰。那个时代在不久便会被一片浓云所覆盖。繁荣一夜间散去,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降临美国。那抹灰,是否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呢?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或许便是现代的“Golden Twenties”。失去灵魂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盲目追求GDP,追求效率、追求速度,以“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虚伪无情做挡箭牌。时代好像乘着疾驰的列车,又奔回到那个时代。
  那些正在褪去的色彩在我的脑海中汇成一副印象派绘画,华丽而模糊。斑斓的色彩终会成为一抔粉尘,但我知道它是不会被忘却的,因为“它曾经从我们身边溜走,不过没有关系——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远……总有一个美好的清晨——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指导老师:莫娟娟 陈 军)
其他文献
男人前程美好曰“鹏程万里”,女人领袖群芳曰“百鸟朝凤”,现代人起名对这两种鸟可谓情有独钟,男名用鹏,女名用凤,俨然把鹏与凤分出雄雌来。鹏与凤为何物?文字学告诉我们,一也。  凤出现得很早,考古有许多发现,后世又称凤凰,据说是帝王盛德的象征。太平盛世,凤鸟来至,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实在神异高贵得很!偶尔一现,难得一见。孔子尽管有盛德,但非圣王,未能致清明,临终慨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期刊
一  认识李若冰,是1965年初冬的事情。那时,我是延川县贾家坪公社的团委书记,他是省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那年,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召开“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全省的三十名代表中,我是其中的一位。赴京前,省作协为代表们举办了一个“说唱王杰座谈会”。我即兴创作了一首小诗“革命一浪高一浪”。现在想起来,那诗实在不怎样,一口浓重的陕北方言,与会者恐怕有许多人听不懂,非常
期刊
永远忘不了中学时期,我在课堂上偷偷阅读史铁生作品《奶奶的星星》的情形,当读到“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一段时,我泪水开始哗哗地流
期刊
在大西北这片热土上,没有蓊蓊郁郁的丛林,四季中似乎每个月都会刮几次大风,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从沟壑中狭窄的隘口处挤出来,撞击着每个山峁、山梁。沉寂了上万年的厚重的黄土地,就在这风中沉重地叹息。我在某个狂风怒吼的夜里从睡梦中惊醒,在黑暗中似乎听到清脆的驼铃声在古道上飘荡,来自遥远的中亚的商人噙着烟斗,从最近的那棵歪脖子树下走过;我似乎看到长驱直入的胡骑扬起手中的弯刀铁马冰河入梦来,马蹄声声,黄沙漫天
期刊
西北产麦,西北人好面食。西北水少,水多钙化物质。聪明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发明了一种美味,既可做面的调味品,也可防钙结石。这种东西就是醋。  制作醋的工艺十分复杂,手艺不好的人做出的醋不但不香,还会有怪味。就算是做醋的老手,对温度等条件把握不当的话,一茬醋就毁了。要吃好醋,还得找年长有经验的高手,恰逢他酿出一茬新醋,色正味醇,你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味觉盛宴。  爷爷说祖上辈辈酿醋,不卖,就留着自家
期刊
在大西北这片土地上,水分短缺,许多树种都难以存活。看的最多的树就是槐树。  槐树是最易落地生根的树种之一,其品种很多,有刺的,无刺的。对槐的钟爱最初源于自家门前的三棵古槐。那树得有上百年的历史,两人环抱的树干笔直地向天空伸出,在十几米的高空分杈,长成巨大的树冠。三棵古槐并排而立,树枝参互。黑色干枯的树皮有的部分皲裂开来,纹理都看得十分清晰。它们像村上年迈的老人一样守护着家园,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兴衰
期刊
一  我带着他的画像沿着镇上唯一的大道向外走。  我要寻找一条河。  那条河已经存在很多年,犹如母体般滋养一方,人们遂用它的名字做了此地的地名。但这条河确乎又沉寂多年了,问起多人,都摇头。  时光与时代的推进令世象改变了太多。但我固执地相信,那条河一定还在。  出了镇子就是山,翠绿色的山环绕着镇子,山因为有水才会常绿,起伏山水所给予人类的,不仅是生机,更是质地坚实的品格。  越往镇外走,行人越稀少
期刊
我总是一提起笔不知道写什么,就好像对于你,对于我们一起丢在时光里的友情,和永远离我们远去的人。  幸福会让人流泪  深秋的风刮得越来越紧了。  我拎着沉重的书包,低着头,竖起衣领,从人群中穿过。街道边有几个卖红薯的烤炉,散发着木炭暖烘烘的热气。我放慢脚步,靠近一点借些温暖,闻闻烤红薯的味道。冷气流和暖气流交会的片刻,鼻子会酸,流下透明的液体,我知道这不是悲伤的颜色和味道。  每个秋冬交替的季节,卖
期刊
今天我想讲讲短篇小说,但是又不只是拘泥短篇小说。  我想讲讲小说,其实也是讲整个文学艺术上的普遍性问题,但是我们总是要找到一个最基本的入手方式。为什么要选取讲短篇小说,因为其实短篇小说这种文体在小说的演进,在小说形式的革新、小说新语言的创造过程中是一种最具有变革性、前卫性的问题,所以说我们研究小说,研究小说的语言、形式、小说观念的嬗变跟递进,如果没有对短篇小说的前卫性问题的了解,那么我们谈文学上所
期刊
一声梆子震落了槐树上的雪,场院里五色的彩旗交相辉映,插在土墙上,温老汉和他的戏班子在自搭的简易舞台上表演着秦腔。一把板胡,一把二胡,一对锣儿,一组鼓,再夹杂少许自制的土乐器,就是温老汉的全部家当。戏服是自个儿扯了料子缝的,倒也有模有样。女人们扯开了嗓子吼,一折戏罢,都哈啦啦说笑成一团,不见一丝吃力的样子。  这是农闲时节,乘着年的热火劲,女人们过足了瘾。时不时听着老汉、婆子、女人们哼着秦腔调子,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