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习方法,成就有效课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ong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图学文”这类课文是小学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分布在各册教材中,尤其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上好此类课文,就要明确此类课文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教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就教学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谈谈我对看图学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指导观察,了解课文
  “图”与“文”是看图学文教材的两个要素,因此教好这类课文的基本策略就是正确处理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这类课文中的“图”,从形式上看,有单幅图和多幅图,在低年级教材中大部分是多幅图,如本课,有四幅图,图意相连,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过程。教材非常重视图,线条明快,主题突出,人物神态鲜明,很形象地揭示了人物瞬时的表情和动作,揭示事物的发展过程,因此,便于学生观察。
  这类课文中的“文”是文学作品,不仅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而且在语言运用上独具特色,动词和形容词运用准确、形象、描述生动,富于童趣,其内容与思想能为儿童所掌握和理解。
  从图文的联系上看,“文”是叙述图意的,它从抽象水平上揭示人物、事件及其发展和结果;“图”则把课文直观化、形象化、视觉化,两者互相配合,互相衬托,构成一种独特的课文。由此可知,“看图”是“学文”的基础,“学文”是“看图”的目的,所以,要教好这类课文,应先从图入手,让学生学会看图。
  首先,应当掌握观察图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对画面有个总的了解,掌握内容梗概,再抓住各幅图画面的特点,细致地观察。如,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一,它画的是种葫芦“那个人”看见葫芦长得可爱,心里十分高兴。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怎样表现葫芦长得可爱,再细致观察凝缩在画面上的那个人的瞬时表情。多幅图的,可按图画的顺序观察,也可采取变序的手法引导观察。如,本课教学中,将图四(这幅图画的是葫芦变黄了,一个一个地落了)提到图一后面,把两幅图进行比较,学生知道葫芦从“可爱”到“落了”,那个人的心情从“高兴”到“发忧”,之后再看图二和图三,找出小葫芦“谢了”的原因和过程。这样处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应掌握画面的特点,突出观察的重点。如,在本课对图的观察,教师抓住了葫芦的变化及那个人不同的表情来理解课文。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利用图帮助理解文中的字词
  “文”中的词句蕴含在“图”中,因此,在读“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再回到“图”中通过观察“图”所表达的情境来学词学句。如,让学生读“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句中的“挂”字,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葫芦与藤间的柄,从而理解为什么用“挂”字;本句中的“谢”字,通过媒体的画面向学生演示了从花开到结葫芦的变化过程,从而理解这里的“谢”指花瓣干枯、脱落。
  2.利用图帮助句、段的理解
  应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理解句与句间的联系,再理解一段话的大致意思。如,教学2、3自然段时,先看图,图中的葫芦叶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后来,邻居劝他治虫子,他说“要的是葫芦”,结果“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几个句子间的联系通过观察图画,能够理解它们的意思。又如,在教学第三段时,通过看图三(本图画的是邻居劝那个人治虫,被他拒绝),知道邻居的着急和那个人的不以为然,从而理解本段的意思。
  3.借图指导朗读
  朗读前,先引导学生看图,从图意理解体会文字的语气、感情等。学生边看图边读,就能逐步体会文字间所含的思想感情。如,教学第一段时,从图一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对葫芦十分喜爱,心里很高兴,教师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又如,教学第4段时,先看图四中小葫芦的变化,再看那个人的表情,知道他此时心里是很伤心的,再指导学生用伤心的语气来讀。
  三、展开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看图学文的教学,还应抓住“说”与“想”,利用图的直观和形象,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并重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画面出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及时引导抽象概括。如,教学本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小葫芦为什么这么可爱?那个人的做法说明什么?他为什么说“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根据图画,对这些问题展开了合理的想象,从而知道小葫芦可爱是因为叶子长得好,那个人不治虫,是因为他不知道叶子与葫芦的关系,他只要葫芦不要叶子。理解回答这几个问题后,又问:那个人的做法对吗?错在哪里?通过这些问题,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提供了说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为后面提出寓意打下了基础。
  此外,通过观察图画,阅读课文,回顾生活经验,想象事物发展过程的某些细节,把“文”中使用的字、词,如“每天”“可爱”“自言自语”“一个一个”“挂”“落”“盯”等形容词、动词及相关的句子说出来,不仅加深了理解课文,还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四、加深理解,明白寓意
  本篇是一则寓言,除理解字、词、句、段外,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寓意,要通过看、读与听等方面的工作促进理解,理解寓意是为了达到教育思想的目的。本课的图生动地再现故事发展的过程,在指导观察时,要指导学生认识事物间的联系,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通过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弄清句子间的联系,通过听教师的讲解,自己的思考,逐步得出本课故事蕴含的内在意义。教师根据“图”“文”完整地复述性地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如,小葫芦真可爱,可是它的叶子生了蚜虫,那个人却只盯着葫芦看,邻居劝他治虫,他却说只要葫芦,结果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教师对这件事情发展过程的讲解,虽然简单,但过程清楚,再现了葫芦“落”的经过和原因,揭示了寓意: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看片面,应看得全面。
  五、设计练习,促进巩固提升
  应当结合图、文进行语言训练,这是语文课必须进行的内容。上边说的听、说、读、看,都是语言训练的形式。语言训练首先当然是字、词、句的训练,但这不够,在阅读课对阅读理解的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有理解的整体把握,也是重要的语言训练。例如,教完本课后,教师设计这样的练习: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治( )的蚜虫,结果,叶子上的蚜虫( )了,小葫芦慢慢地( )了,一个一个都( )了。
  这道题在填完关键词后,让学生一起诵读一遍,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因为有课文的学习基础,因此这种印象是一种理解性的印象,而不是混沌模糊的;因为,学生已掌握了“叶”与“葫芦”间的关系,所以,这道题的练习既有概括性,又有发展性。因此,通过这样一道练习题,对刚刚学完的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检验,是十分明智的做法,效果很好。综上所述,我认为安排好以上几个环节,处理好图与文的关系,从图到文,图文结合,用适当的方法引导理解课文,再配上恰当的练习题,基本上就能搞好这类课文的教学了。
  参考文献:
  刘辉.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结果处理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9(12).
  编辑 谢尾合
其他文献
摘 要:音标的学习非常重要,正确掌握音标的认读和拼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则,降低识记单词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对英语自主学习。总结了在音标教学方面的摸索与尝试,探讨了音标教学的步骤和方法,提升自我教学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音标;教学模式  音标的学习非常重要,正确掌握音标的认读和拼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则,避免了因死记硬背或利用汉字、拼音来注音从而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把学生视作完整的、鲜活的、可塑性强的生命体,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引”而不在“灌”。所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让其透过事实体味人物的品质,科学地落实学法指导,以期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兴趣是学
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策略,不同的观察者有不同的见解。通过观察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把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艺术的策略分为语言表达、人文情怀、教学技巧、师德四个具体的方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艺术;策略  《课堂教学艺术》是师范类专业的重要课程,特别挑战学生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称得上艺术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娴熟、有成就感,学生喜听课、爱学习,教学效率高,达到
摘 要:眼神的交流是一种复杂、深刻、微妙,极具表现力与感染力的无声语言。眼神交流在体育教学当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情感因素。通过不同形式的眼神交流,可以在组织教学、激发思维、激励和关怀学生,调整课堂氛围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使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体育教学;眼神交流;作用  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学过程也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在我们教师的眼睛
摘 要:教师习惯用“范画”的教学方法。“范画”形式单一,幼儿作品往往千篇一律。拿什么来替代范画,可以从丰富幼儿审美情境入手,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美,从源头上摆脱对范画的依赖。用多种媒介、多种形式和多种材料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创造一个平等对话的空间,树立“儿童主体”“师幼平等”的观念,设计开放性问题,少刻板说教,多耐心倾听。  關键词:范画;儿童主体;多元;多效;兴趣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
阅读文本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提炼、整合、推理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在文本阅读中培养他们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以便准确地理解句段或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的运用技巧。  一、目标导学,强化捕捉意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能否捕捉到有价值的阅读信息,是衡量阅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高年级的课文与中年级的课文
摘 要:小学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读写水平的必要基础。如今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在测试中体现比较困难。有的教师将口语交际粗略带过,有的甚至略过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创设活动,让学生乐说、愿说的思想在活动中闪光。  关键词:口语交际;创设活动;学生乐说愿说  低年级孩子的经验、阅历、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低年级的
摘 要:在很多教学现场,幼儿对绘本只停留在显性内容的理解上,从表面上看,幼儿似乎理解了内容,但实际上能真正体验快乐,产生共鸣,表达情感的幼儿却寥寥无几。究竟原因何在?关键就在于情感的“情”上,教师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传情作用、关注幼儿的情感反馈等手段激活幼儿情感,让幼儿的“心”走进绘本,“情”在弦上时,课堂才会更生动,绘本教学的目标才能更有效地完成。  关键词:绘本教学;情感;有效 
摘 要:当下语文课堂的僵化呼唤创新思维,而与开放导致的思维禁锢不同的是通过制约的方式给学生开启一个美妙的思维世界。在教学中尝试用“限制法”扩词,用“限制法”学段,用“限制法”选材写作。在限制中发散扩词思路,促进词语积累;在限制中引导段落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在限制中捕捉写作素材,打开思维大门。  关键词:扩词;学段;选材  “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谴责声犹在耳畔,僵化的课堂呼唤新的思维,当下课堂以及
摘 要:认知冲突是学生对现有的认知与新知识间的一种不平衡表现。由两堂低、中年级“图形与几何”课的教学引发思考,如何运用认知冲突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在认知发展中促進数学思维的提升。  关键词:认知冲突;图形与几何;数学思维  皮亚杰认为,平衡化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个人的思维经历从冲突到顺应的变化,才能真正解决课堂中遇到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