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ug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流行的问题,而是具有中国独特性的社会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的艾滋病“问题”是后于某些社会问题而出现的,因而具有相当鲜明的社会选择倾向,其危害也不仅仅指向个体生命,而是危及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对此“问题”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学理冲突既影响到有关政策的制定,又反过来建构了艾滋病“问题”的现状。据此,作者提出应从建设社区与社区的文化机制、流动人口的社会组织化、重新认识与定位青少年等方面入手,把艾滋病“问题”从危机转化为契机,从加强执政能力与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高度,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其他文献
2006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连续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等五位学者的文章,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了推进对这些问题更加深入的探究,2007年5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召开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研讨会”。会议围绕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批判性与建设性的关系,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原理与文本的关系,如何基于当代中国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等论题展开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本组专
早在19世纪,工人自治企业以及合作社就成为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许多伟大的经济学家如穆勒(J.S.Mill)、瓦尔拉斯(L.Walras)和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等都曾涉足此领域。同时,在现实世界中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劳动管理型企业(Labor-Managed Firm,下称LMF)。但在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关于LMF的研究却相当边缘化。从目前国内企业理论的研究情况看更是如此。
休谟提出了著名的归纳问题,并对归纳推理是否具有普遍必然性,以及如何证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本文认为,演绎推理具有与归纳推理类似的认识论地位,演绎证成将面对一个与归纳证成类似的二难困境。对于证成一个逻辑系统而言,技术上的可靠性和完全性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还必须考虑它在认识论上是否正确或适当的问题,即逻辑系统内的形式论证是否充分、适当地反映、刻画了逻辑系统外的非形式论证。通过其所含逻辑常项的解释,逻辑系统与关于日常语言和思维实践的经验发生十分间接的联系。不存在对演绎和逻辑系统的绝对证成,只存在对它们
朱旭峰先生在商榷文章(以下简称《商榷》)中的批评,并没有构成对我的理论观点的挑战。他对寻租理论的具体讨论,却补充了我的一些观点。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两个学科,在近半个世纪里不相往来,现在正重新关注对方。为落实“和谐世界”这一新的外交战略理念,为应对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国际问题,两个学科的合作成为当务之急。为此,《中国社会科学》和《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两个编辑部于2006年12月9—10日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科合作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位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学者汇
超越城邦、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将法治扩大到全体人类的思考古已有之。在21世纪,全球化的扩张在不断打破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界限,探讨国际社会法治的目标、特点和现实路径已成为全球化时代难以回避的重大课题。本文试从国际社会的自身变化来探讨当代国际社会确立法治的现实基础。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课题做了初步探讨。文章在借鉴国内外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应从经济、社会、政治、法制、文化等多种层面来理解建设和谐社会的要点。文章又围绕阶级与阶层结构、城乡与区域结构、人口与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检视了中国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文章指出,应当特别重视经济与社会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以及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协调问题。最后,文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政策建议。
19世纪末开始,“西政东渐”成为“西学东渐”的重要内容。寻求富强的中国知识精英,逐渐形成了一个关于“西方政治之学”的明确概念。然而,所谓“西方政治之学”的概念在当时的西方并不存在。国人的观念乃是某种建基于自身认识条件的想象图景。本文即着眼于讨论这一“影像”在中文语境中的建立过程及其具体内容,试图从描述“西方政治之学”在汉语中寻求相应表达的经历入手,探讨其在中文语境中的基本内容;同时也考察其在知识分类上与本土资源的遭遇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各种因素,并尝试揭示中国立足本土认知“西方政治之学”的背景和前提。
改革以后,中国政府在承担卫生保健职能方面的意愿和能力发生了变化,本文考察了这些_变化对城镇卫生保健筹资和服务公平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在强大财政压力下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政策转变对医疗服务提供者行为的影响,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解释了卫生保健筹资不公平、医疗成本上涨等现象的成因。基于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文章对中国城市卫生保健筹资和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卫生改革不但没有解决医疗费用上涨问题,反而加剧了这一问题,在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
明清时期,湖北汉川黄氏宗族拥有叼汊湖水域的大量湖产。为了湖产的归属问题,他们与周边众姓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讼,并将相关的诉讼文书、契约等收入族谱中,总名为《湖案》。如果仅从制度的角度对这些材料加以研究,固然会得到一些民事法秩序的规范性内容,却有可能掩盖丰富的经验事实。如果将它们置于区域社会的发展脉络中,在实践的层面进行分析,则可以看到权利的实现与宗族建设、司法审判与民间秩序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基层社会结构与国家制度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区域社会民事法秩序的具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