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旭峰商榷的几点回应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h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旭峰先生在商榷文章(以下简称《商榷》)中的批评,并没有构成对我的理论观点的挑战。他对寻租理论的具体讨论,却补充了我的一些观点。
其他文献
1940年代基于战后重建和加快工业化的考虑,中国社会学界在社会建设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主体内容、组织实施等方面做出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现代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架构;其在关注民生、加强积极性社会建设、提高民众的参与程度、重视农村社会建设、注重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当代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1348—1350年,黑死病集中而大规模地在英国传播。总人口死亡率最高几达45%。通过死亡率的差异分析可初步勾勒人口变化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联。教会与爱德华三世政府都暴露于黑死病所造成的社会危机面前,其努力和局限一目了然。在教俗两界权力之外,人们为了克服心理恐慌而走向了自我救赎与放逐。黑死病期间的英国社会之幕初步揭开。
期刊
期刊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共同主办的“第四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4年8月16—18日在四川绵阳举行,其主题为“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如何批判性地正视现代性的存在及其影响、发掘马克思有关现代性论说的当代意义、实现中国语境的现代性建构,是本届论坛总的学术目标。这里发表的三篇论文,是会议的入选论文。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认为,尽管马克思没有使用过“现代性”这一概念,却是最早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做出全面诊断的重要思想家。马克思从经济哲学的独特眼光出发,通过对以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生
本文是关于转轨的方法论的研究。其逻辑关系如下:转轨是符合经济史一般原理的客观过程,转轨所要实现的经济社会效果、转轨过程中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转轨不同阶段所面对的不同问题,都体现了这种客观性。转轨又是由一国政府和民众参与的主观过程,转轨思想的确定、路径的选择、政策的设计、过程的驾驭,都体现了这种主观能动性。主观行动的后果是否遵循客观规律,需要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分析工具与方法作依据,对动态的过程进行评价、校正和前瞻。本文提出的转轨最终费用结算与绩效评价问题,正是在上述逻辑框架下,重点研究对传统分析工具与方法的改
2006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连续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等五位学者的文章,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了推进对这些问题更加深入的探究,2007年5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召开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研讨会”。会议围绕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批判性与建设性的关系,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原理与文本的关系,如何基于当代中国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等论题展开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本组专
早在19世纪,工人自治企业以及合作社就成为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许多伟大的经济学家如穆勒(J.S.Mill)、瓦尔拉斯(L.Walras)和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等都曾涉足此领域。同时,在现实世界中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劳动管理型企业(Labor-Managed Firm,下称LMF)。但在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关于LMF的研究却相当边缘化。从目前国内企业理论的研究情况看更是如此。
休谟提出了著名的归纳问题,并对归纳推理是否具有普遍必然性,以及如何证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本文认为,演绎推理具有与归纳推理类似的认识论地位,演绎证成将面对一个与归纳证成类似的二难困境。对于证成一个逻辑系统而言,技术上的可靠性和完全性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还必须考虑它在认识论上是否正确或适当的问题,即逻辑系统内的形式论证是否充分、适当地反映、刻画了逻辑系统外的非形式论证。通过其所含逻辑常项的解释,逻辑系统与关于日常语言和思维实践的经验发生十分间接的联系。不存在对演绎和逻辑系统的绝对证成,只存在对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