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ao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不要错过尊重和关爱学生的机会
  孩子的情感是极为丰富的,同时也是极为敏感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随意的话语,也许教师自己并不会意识到什么,但却可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永恒的记忆。我校外来务工子女人数为420人,占全校学生的82%。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往往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和本地小孩有所不同,这就不免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和阴影,所以,我们不错过任何尊重学生的机会。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养成教育的培养。面对这些孩子,我们针对其就学环境不断变化,学习连贯性不强的因素,采取了从小抓起,从细抓起的方法,不错过任何机会,让所有孩子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次开学初有新生转来后,学校都组织安排少先队、班主任指派班干部对新入学的同学进行习惯养成的讲授,让孩子们和家长们从心理上做好入学的准备。我身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要充分了解孩子。例如上学期来我校就读的张兆轩,母亲早亡,父亲再婚,继母年龄相对小一些,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他过去的十年都在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祖父母的过分疼爱,造就了这位同学褚多的不良习惯:学习上偷懒,生活中说谎,争强好胜,与同学时有矛盾发生,更有甚着有私自拿家里人的钱。开学初,我与其班主任忙中抽空,多次找他谈心,缓解他对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中的不适而带来的压力,逐步让他理解并体谅父母多年来对他没有精心照顾,现在爸爸妈妈把他接回来,就是要把缺失的爱给予他。经过多次的心理疏导,他消除了对父母的抵触情绪,逐步融入了对他来说有点陌生的家庭。自此,张兆轩变了,知道感恩父母,感恩长辈。他父母非常感谢学校老师,我也非常庆幸,我们的这种“攻心术”的教育方式不仅帮助了学生,而且也帮助了我。通过这件事情,我感触颇深:我们要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都要事无巨细的关注和引导,这不但让刚进入学校的新生和转学而来的同学能更快的融入到班级生活中,而且让我校的养成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平等施教,开展“同在蓝天下”的教育工作
  在平时的各种评优选先中,一视同仁,只要品学兼优就可以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在本学期的“优秀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中,我们就按照评选要求在全校班级进行评选,多名获奖同学都是外来务工子女。而且,我们也充分给予所有同学参与管理班级的机会,在值周生、班干部评选上我们一直以学生的表现为衡量标准,只要是够格的同学,无论本地生、还是外来务工子女都可以被选拔出来,担任班干部和负责值周的工作。在日常卫生、纪律评比的基础上,我们对那些表现优异的同学和班级进行大力表扬。这其中就有许多外地来兰务工子女。在三好生的评选上,更是以一视同仁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正因为学校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公平和公正,所以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同在蓝天下、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的快乐,这也进一步打消了外来务工子女家长的顾虑,把孩子放心的“交给”学校。
  三、携手家庭、社会、扶困共进步
  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某些外来务工子女家境不太好。所以我们应特别关注其中的困难生。尽学校、班级微薄之力,尽学生点滴爱心,尽教师公平之心,帮助困难生。在申请上级困难补助金的时候也是充分考虑到这些学生的情况。今年我校结合德育工作实际,开展了以帮助困难生进步为核心;以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队为目标的工作重点;定期进行经验交流,主要参与者包括一个班主任、一个科任老师、一名同学,内容是谈一次心(师生心与心的谈话)、查一次作业(主副科老师一起检查孩子作业情况)、进行一次小结;成果体现为一个回馈、一份挡案(帮困过程的记录)、一本集子(案例)。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步入正轨,他们在异地受到同等的教育待遇。
  总之,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虽然我们无法为他们的生活做出过多的改变,但我想,如果有心,仍然可以帮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小小的改变或许就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让这些外来务工子女真正融入兰州,融入生活中。不但增强他们对兰州的认同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逐渐树立作为“兰州人”的自豪感,在行动中爱学校、爱兰州、爱祖国。
其他文献
近年来,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明显感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强,课堂参与意识弱,课后自学和复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有学生遇上老师检查督促便表情异常痛苦,非常厌烦,这些现象都说明这些学生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厌学心理。此外众多媒体报道的青少年问题,也表明厌学是现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心理。而学生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便会出现上课故意捣乱或逃离学习环境的行为,甚至中途辍学。这不仅会导致厌学学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日趋凸显,教育督导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关注教育热点、聚焦教育难点, 2013年前三季度,教育督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咸辉副省长、王嘉毅厅长在2013年全省教育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2013年工作要点》,圆满完成了前三季度工作,不断推进我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抓主抓重,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按照省教育厅提出的“发展义务教育重点要在均衡
期刊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文言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厂环,是一项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宋代朱熹理解的“诵读”,其意义是“真道学第一义”,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其步骤是:必须成诵,即“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数遍”,“须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子的
期刊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最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我先后观摩学习尝试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等课堂教学模式,但是面对我的学生,总是效果不佳。去年,又尝试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并汲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三六”模式的优点,形成了具有我班特色的“两习+导学+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效果甚好。  一、加强“两习”  “两习”是指“课前预习”和“
期刊
拓展式教学是指立足教材内容,找准拓展基点,优化拓展方式,激发和帮助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内容拓展、知识拓展、思维拓展和能力拓展,将教材引入生活现实,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类似中国古代文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自然情怀,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形成道德意义建构,达成道德学习目的。具体理论实践如下:  一、教材内容的拓展  教材内容的拓展是指找准最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内容为拓展基点,将教材引向生
期刊
心理疾病是人在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出现的思维上、情感上、行为上的偏离社会生活规范和现象的表现。偏离越厉害,心理疾病就越严重。  初中生进入八年级各种心理疾病就开始暴露出来了: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好面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逆反;迷恋网络而致的孤僻、封闭、自卑,平时看不出异常,一旦遇事不知怎么解决又不主动询问,闷在心里;独生子女特有的脆弱、自私偏狭、难以处理集体生活所产生的矛盾;进入青春期,身心
期刊
教师必须考虑如何为儿童提供机会“使他们自己思考,制定自己的计划,系统地阐述自己的问题,并使他们的想法以艺术的形式得以实现,且检验他们的计划和想法,以确定其结果”?  一、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英语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英语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英语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英语教学艺术之
期刊
一、传统的“听课评课”及其弊端  传统的听评课,“听”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评”有“被评”和下结论的对象。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它蕴藏了我们习焉不察的文化假定。  传统的听课评课,目标指向为献课者。有时,献课教师在听课评课中得不到尊重。更有甚者,在大型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
期刊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运用也渗透到各行各业,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已进入数学课堂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数学课堂引入新的境界。教学手段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具体到数学教学,其学时紧张与当代知识信息增加构成了突出的矛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数学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下面我想就多
期刊
现结合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和实践,谈谈对新课改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首先,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很难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事实上如果全部放手让学生活动、探究,大多数学生一堂课下来一无所获。  第二、课时太紧张。由于物理每周只有3节课,学生的预习是空白,课时任务很难完成,整个教学进度受到影响。  第三、师资不足,没有专职的物理实验员,大多时候学生很难到实验室做实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