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几点思考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运用也渗透到各行各业,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已进入数学课堂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数学课堂引入新的境界。教学手段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具体到数学教学,其学时紧张与当代知识信息增加构成了突出的矛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数学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下面我想就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验,辨证地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教学资源丰富。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本,而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集体制作,其中除包括教学内容外,还包括教师们共同开发的大量数据和资料,是一个大型的信息资源库。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下,由于教学节奏加快,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见识到更多的题目类型。
  2.教学内容形象。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粉笔将教学内容静态地反映在黑板上。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教材中静态的曲线图形隐含的运动变化因素动态化,以揭示图形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的旋转的相关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可形象地演示出图形的变化过程;讲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借助计算机进行动画的模拟,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全过程。多媒体教学的这种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感官地学习,达到加深印象和启迪智慧的目的。
  3.教学效率提升。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小班教学,一个教师往往承担着多个小班的教学任务。由于近年来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师资紧张,特别是高水平教师的短缺的矛盾愈显突出。采取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小班教学为大班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得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4.教学方式多样。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普通教室里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缺乏对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而在多媒体教室或教学网站,师生通过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等多种媒体技术,实现了交互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即人和电脑、人与人、电脑与电脑之间通过不断地变向交流,完成复杂的教学任务。此外教师可在教学网站上发布疑难讲解、补充练习题和测验题。同时,学生可将听课中的疑难概念和定理以及课后作业和整理网站练习题中不会解的习题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老师同样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答疑的问题和解题思路发给学生。
  二、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多媒体教学是新生事物,它的出现,对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动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l.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在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借助于计算机容量大,呈现快的特点,将数学教学内容全部由计算机包办代替,结果多媒体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代替学生思考,学生在高亮度的大屏幕前,不知所云,倍感疲劳。由于容量大,节奏快,再加上没有给学生停顿的思考时间,学生更不用说记笔记,大屏幕的快速放映,学生记忆中暂留的时间太短,导致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够清晰,给学生的学习增加难度。长期这样,效果必然不好。
  2.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利用多媒体教学虽然能将教科书上那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形象具体,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目光与学生之间进行无声的交流,教师能通过学生的目光了解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音像上,限制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传统教学模式中,随着教师的板书,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渐渐展开的过程,教学双方在思维上基本上是同步的,而在多媒体课上,教学内容往往一下子就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课堂教学节奏很难把握。此外,板书即时重现力强,内容随写随看,灵活掌握,方便增删,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节奏。
  三、几点建议
  进行多媒体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不能以多媒体教学来盲目地代替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尤其在数学教学中,一些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还需要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推证,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应分析哪些内容适用于做课件。例如,反映反比例函数的渐进过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的变化过程;以及常见的图形变换的特征等内容,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就好。此外,教师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要认真思考一下用哪一种手段教学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而被忽视,不让多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还是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教学上的尽善尽美。
其他文献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为自己书斋所题的对联。我非常喜欢,我经常咀嚼这句话,因为含有丰富的哲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能力。这种阅读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很普遍。我认为要学会自辟新路,“一如二月红花,一花引来百花开”。从教学时间上看,略读课文一般一课时完成;从教学要求来看,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目的;从教学形式来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从教学顺序来
期刊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倾向,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始终受到抑制。而人类的一切创造性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思维,为了培养具有敏捷思维能力并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新人,就必须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关键。  一、发散性思维,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捷径  发散性思维是从同一来源
期刊
近年来,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明显感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强,课堂参与意识弱,课后自学和复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有学生遇上老师检查督促便表情异常痛苦,非常厌烦,这些现象都说明这些学生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厌学心理。此外众多媒体报道的青少年问题,也表明厌学是现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心理。而学生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便会出现上课故意捣乱或逃离学习环境的行为,甚至中途辍学。这不仅会导致厌学学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日趋凸显,教育督导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关注教育热点、聚焦教育难点, 2013年前三季度,教育督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咸辉副省长、王嘉毅厅长在2013年全省教育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2013年工作要点》,圆满完成了前三季度工作,不断推进我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抓主抓重,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按照省教育厅提出的“发展义务教育重点要在均衡
期刊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文言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厂环,是一项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宋代朱熹理解的“诵读”,其意义是“真道学第一义”,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其步骤是:必须成诵,即“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数遍”,“须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子的
期刊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最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我先后观摩学习尝试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等课堂教学模式,但是面对我的学生,总是效果不佳。去年,又尝试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并汲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三六”模式的优点,形成了具有我班特色的“两习+导学+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效果甚好。  一、加强“两习”  “两习”是指“课前预习”和“
期刊
拓展式教学是指立足教材内容,找准拓展基点,优化拓展方式,激发和帮助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内容拓展、知识拓展、思维拓展和能力拓展,将教材引入生活现实,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类似中国古代文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自然情怀,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形成道德意义建构,达成道德学习目的。具体理论实践如下:  一、教材内容的拓展  教材内容的拓展是指找准最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内容为拓展基点,将教材引向生
期刊
心理疾病是人在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出现的思维上、情感上、行为上的偏离社会生活规范和现象的表现。偏离越厉害,心理疾病就越严重。  初中生进入八年级各种心理疾病就开始暴露出来了: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好面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逆反;迷恋网络而致的孤僻、封闭、自卑,平时看不出异常,一旦遇事不知怎么解决又不主动询问,闷在心里;独生子女特有的脆弱、自私偏狭、难以处理集体生活所产生的矛盾;进入青春期,身心
期刊
教师必须考虑如何为儿童提供机会“使他们自己思考,制定自己的计划,系统地阐述自己的问题,并使他们的想法以艺术的形式得以实现,且检验他们的计划和想法,以确定其结果”?  一、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英语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英语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英语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英语教学艺术之
期刊
一、传统的“听课评课”及其弊端  传统的听评课,“听”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评”有“被评”和下结论的对象。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它蕴藏了我们习焉不察的文化假定。  传统的听课评课,目标指向为献课者。有时,献课教师在听课评课中得不到尊重。更有甚者,在大型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