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269a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结合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和实践,谈谈对新课改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首先,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 课时教学任务很难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事实上如果全部放手让学生活动、探究,大多数学生一堂课下来一无所获。
  第二、 课时太紧张。由于物理每周只有3节课,学生的预习是空白,课时任务很难完成,整个教学进度受到影响。
  第三、 师资不足,没有专职的物理实验员,大多时候学生很难到实验室做实验。
  其次,在新课改中的体会:
  第一、 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发现。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发现等能力呢?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处处留心,最大限度的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与发现能力,包括在新课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复习教学,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能让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相同、相似或不同的地方,让其体现成功的喜悦。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察方法,思考方法与发现。在观察、思考与发现后,师生再来共同讨论小结,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观察、思考与发现能力,又加强了他们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在脑海中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充分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与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讲“大气压强”知识,让学生用一张白纸盖在一杯水上,迅速倒转过来。纸在下面“托”起了一杯水,当学生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教师提出问题:“若纸在上面,能不能用手捏着纸吧那杯水拎起来?”接着同学们满怀好奇的做了几次,都不能把一杯水拎起来,有几个同学说:“纸太软了,换硬点的玻璃片就能拎起来”,他们动手去做实验,终于将一杯水“拎”了起来,学生一片欢呼……
  第二、 要使学生掌握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所谓探究,并不是想物理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而是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语言交流,动作情感的表现,使学生对未知的东西能够大胆的去探究,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例如:如何去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正负极与那些因素有关时,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设计实验?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比较?这样更有利于探究思维的培养,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简单的现象入手,这样既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又能培养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提高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 让学生多了解,多观察物理知识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物理知识跟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注意观察物理现象,思考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把大量应用物理知识的问题渗透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结合课内外的小实验和学生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实践,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思维过程,阐述物理概念,展示物理现象,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总结物理规律,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例如:学习了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的知识后,要能观察了解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
  第四、 要让学生学会总结
  探究、观察、思考与发现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总结,那么知识的掌握只是暂时的,不是长久的。例如:在复习教学时,学生学习了某一章的知识后,要让学生对这一章用知识网络或表格等形式总结出来,在习题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习题进行分类,总结每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解题方法等,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能够应用自如。
  最后,新课改的思考:
  第一、 不能片面追求探究式教学而忽视其他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重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倡导探究式教学应该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都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但结合我们农村初中硬件及学生认识水平的实际,不能一味追求探究式,而不言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式,似乎一提到物理教学,就是探究式教学,其他的教学模式都不存在了。
  第二、 不能片面追求课堂趣味性而忽视科学性
  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学到了什么知识,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科学家的趣闻、史料,即让学生感兴趣,又掌握了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一味追求课堂情趣性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倾向,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始终受到抑制。而人类的一切创造性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思维,为了培养具有敏捷思维能力并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新人,就必须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关键。  一、发散性思维,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捷径  发散性思维是从同一来源
期刊
近年来,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明显感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强,课堂参与意识弱,课后自学和复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有学生遇上老师检查督促便表情异常痛苦,非常厌烦,这些现象都说明这些学生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厌学心理。此外众多媒体报道的青少年问题,也表明厌学是现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心理。而学生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便会出现上课故意捣乱或逃离学习环境的行为,甚至中途辍学。这不仅会导致厌学学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日趋凸显,教育督导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关注教育热点、聚焦教育难点, 2013年前三季度,教育督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咸辉副省长、王嘉毅厅长在2013年全省教育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2013年工作要点》,圆满完成了前三季度工作,不断推进我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抓主抓重,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按照省教育厅提出的“发展义务教育重点要在均衡
期刊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文言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厂环,是一项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宋代朱熹理解的“诵读”,其意义是“真道学第一义”,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其步骤是:必须成诵,即“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数遍”,“须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子的
期刊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最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我先后观摩学习尝试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等课堂教学模式,但是面对我的学生,总是效果不佳。去年,又尝试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并汲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三六”模式的优点,形成了具有我班特色的“两习+导学+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效果甚好。  一、加强“两习”  “两习”是指“课前预习”和“
期刊
拓展式教学是指立足教材内容,找准拓展基点,优化拓展方式,激发和帮助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内容拓展、知识拓展、思维拓展和能力拓展,将教材引入生活现实,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类似中国古代文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自然情怀,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形成道德意义建构,达成道德学习目的。具体理论实践如下:  一、教材内容的拓展  教材内容的拓展是指找准最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内容为拓展基点,将教材引向生
期刊
心理疾病是人在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出现的思维上、情感上、行为上的偏离社会生活规范和现象的表现。偏离越厉害,心理疾病就越严重。  初中生进入八年级各种心理疾病就开始暴露出来了: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好面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逆反;迷恋网络而致的孤僻、封闭、自卑,平时看不出异常,一旦遇事不知怎么解决又不主动询问,闷在心里;独生子女特有的脆弱、自私偏狭、难以处理集体生活所产生的矛盾;进入青春期,身心
期刊
教师必须考虑如何为儿童提供机会“使他们自己思考,制定自己的计划,系统地阐述自己的问题,并使他们的想法以艺术的形式得以实现,且检验他们的计划和想法,以确定其结果”?  一、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英语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英语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英语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英语教学艺术之
期刊
一、传统的“听课评课”及其弊端  传统的听评课,“听”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评”有“被评”和下结论的对象。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它蕴藏了我们习焉不察的文化假定。  传统的听课评课,目标指向为献课者。有时,献课教师在听课评课中得不到尊重。更有甚者,在大型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
期刊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运用也渗透到各行各业,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已进入数学课堂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数学课堂引入新的境界。教学手段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具体到数学教学,其学时紧张与当代知识信息增加构成了突出的矛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数学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下面我想就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