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来源 :企业文化·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解决当前中国各方面难题和问题的长效之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把握其价值目标,明确其价值标准要求,进而做出适宜的价值选择。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治国理政理念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改革,将是一个价值导向调整优先于治理技术革新的过程。只有深刻把握了这一原则,治理现代化才能够从社会中获得不竭的动力支持。”[1]国家治理现代化从理论层面来说,就是对国家治理这一价值取向重新审视与解构的过程。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目标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2]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推动公平的社会环境的营造,促进正义的社会制度的形成,公平正义必然也是公权力机关运行所应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
  国家治理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主题。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期,我们的价值目标更多的是倾向于“效率”,即要解决好“做大蛋糕”的问题; 那时至今日应该重点解决“公正”,即“分好蛋糕”的问题。我国已经迈入工业化中后期,即进入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期,与之相适应的国家治理上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不应只是通过让市场来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公平正义。对于“效率优先”所带来的两极分化、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要通过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注入公平正义的改革因子,形成公平正义的国家制度体系,弥合市场运行中的差别和差异不至于演化为巨大的差距,从而使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根本保障,这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价值目标。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标准
  衡量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变革成功与否,有两个重要的指标,即法治与民主。所谓法治,并非简单的实施法律,其根本意蕴在与社会大众脑海中能否根植“规则的意识”。所谓民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多数赞成”,其现代意蕴在于能否在公共事务处理上具备“协商的意识”。
  当今中国法治不彰的突出表现就是人治意识浓厚,法治缺失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公权力扩张、腐化,规则、法纪成了权力肆意摆弄的玩偶,一边说按章办事,一边又强调要灵活通融,致使民众的私权利惨遭践踏,得不到基本的保障,社会缺乏自我发育的空间,市场经济羸弱,归根结底是规则的缺失,社会的运作逻辑是权力逻辑而非规则逻辑。
  与法治建设不足相伴的是民主进程乏力。“民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于传统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所在。”[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发展总体上依然是“权威”思维的主导,普通民众对各种国家与社会事务并未有效的参与,尤其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政府往往享有极大的权限,与广大民众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的情形下,政策以高效率出台,而政策后果却由民众买单。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必须要让公民是成为社会和国家的真正主人; 必须实现公民对政治权力运行过程的切实监督。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个价值标准来衡量,当前中国推进政治现代化的路径,就是要用完善依法公权力行使的同时,尊重公民权利要求,让私人权利诉求表达有常规的渠道。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选择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会面临诸多的价值选择,可以抽象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定位问题。三者之间并非是那样的界限分明,三者之间关系的交织注定了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直面价值选择的困境。
  当中国在由市场经济意识极度匮乏迈向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时,直接利益驱动支配下效率优先的市场意识确实极大释放和激发了生产力。但单纯的市场自发秩序更倾向于马太效应式的分配机制,国家经济总量在增长,但普罗大众却认为自己的收益却在减少,这说明单纯依靠市場利益驱动的做法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其价值逆转点。当政府以完善市场机制姿态出现时,并非必然意味着整个国家就走上了现代化转型的康庄大道。承认“市场失灵”并不是将经济运行全部交由政府管制,因为公权力同样存在逐利行为,极易演化为社会的价值异化,最终吞噬制度规范甚至于市场本身。
  当前中国国家治理所面临的政府权威的消解、市场经济畸形以及社会成长乏力这三大问题,用“维稳悖论”一词最能囊括其中的矛盾纠结。政府习惯用行政化的压制办法,通过刚性指标的考核最终实现维稳的目的。于是,各级政府以硬性指标要求在社会问题方面注重杜绝上访,在经济发展方面强调GDP,最终形成“刚性的稳定”,整而国家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其实质还是要协调发展、改革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改革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相对迟缓,整个国家处于一种非均衡式的增长状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树立新的战略思维,谋求向整体的、均衡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转型,打造廉洁、清明和民主法治的政治体系,塑造开放、透明和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以及形成自治、包容和充满活力的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韩冬雪.衡量国家治理绩效的根本标准[J].人民论坛,2014(9):34.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
  [3]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 (1):6.
其他文献
【摘要】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完整性、正常周转、合理使用、损失浪费控制等,均为资金管理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质量,文章将在设置企业资金管理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企业资金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管理 资金管理 体系构建  一、企业资金管理目标的设置  在构建企业资金管理体系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设置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其中包括资金完整性、安
@邓军(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根本所在。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让高层次人才乐于高端事业。一是要加强政策支持,让高层次人才“乐”起来。不断完善工作配套政策和激励保障机制,为他们干事创业营造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制度环境。二是要加强情感关怀,让高层次人才“暖”起来。建立密切贴心的联系服务制度,拓宽建言献
期刊
一、高三阶段德育问题的提出 德育的阶段性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与学校教育的阶段性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德育针对性与实效性亟待研究的重要命题;是找准青
摘 要: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不断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强有力的基础,但在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必须加快政工工作改革步伐,加强对问题的分析,创新工作机制,利用新方法加强对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机关的作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说来易、做起难、看得见、摸不着的工作,一支让人佩服的机关队伍一定是腰能弯下去,气能沉下来,有能力、让人敬畏的整体团队,只靠一两个人的努力肯定不行,单纯的靠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靠自觉,靠信念,靠的是对企业的爱护和对企业的忠诚。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源头掀起,就先拿自己“开刀”。  一、必须树立勤奋好学、学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提起北京鼓楼大街附近的南锣鼓巷地区,相信不少人都曾去过,个性十足的潮流小店和老北京风貌的完美结合,是这条古老街区最大的特点。不少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都被这里的时尚和
期刊
陈岙村位于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东北端、大罗山南麓山坳,村庄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2800亩、平原地域630亩,现有常住居民271户、1197人,外来人口2000余人.本世纪初的陈岙
我向大家介绍一些上海图书馆(以下简称上图)中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的相关情况,供大家参考。上图目前购买的中文电子图书只有方正阿帕比电子图书,19000多种,44647册,外文电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