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编纂献疑——以“婠”字音义的解释与四川辞书出版社商榷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_p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字典从编纂到出版,费尽了众多人员的心血与精力,他们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对使用者有所帮助。如果不能让读者满意的话,就只能让人感到美中不足、分外遗憾了。我们在使用四川辞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古今汉字字典》的时候,就有上述的感受。现以“始”字音义的历史演变记录与四川辞书出版社对该字作出的解释进行商榷。
其他文献
一、引言    在汉语中反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在文学作品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应用。所谓反语,即“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一种辞格。[1](P165)反语大致可分为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两种,前者多用于揭露、批判及讽刺,后者则用于风趣、幽默、诙谐等,对反语传统的研究一直是修辞学家们的“份内事”,然而修辞学关注的都是静态的语言,是既成事实的反语的修辞效果。而真正的言语行为总是
用实空间重整化群方法研究了一维长程相互作用反铁系统。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分析,发现此系统在有限温度下不发生相变,与铁磁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一、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    (一)文化空缺现象   空缺现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发现的,他在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模式中提出了random holes in patterns (偶然的缺口)的概念。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在对比不同语言词汇时,采用了“无等值词汇”的术语.80年代末俄国学者索罗金等人在论述话语及其民族文化特点时提出了 vacancy(空缺) 理论。语言作
为了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保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顺利进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
核心词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系联“词族”特别是核心词的词族,对于我们探讨汉语以及民族语言的历史及进行历史比较有很大的作用。近年来,核心词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对核心词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在汉语词汇史的建设及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成果斐然。在研究方法上,黄树先先生另辟蹊径,采用“语义场——词族——词”三级比较法,以此来检验亲属语言的关系。即先根据核心词的语义建立一个语
对于在二次损失和矩阵损失下混合系数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分别给出了在仿射变换群下存在回归系数的一致最小风险无偏(UMRU)估计和一致最小风险同变(UMRE)估计的充要条件和
讨论了一类切换型混杂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离散子系统切换次数固定且性能指标为二次型时,基于动态规划原理,将多级决策问题转化为易于求解的单级决策问题,得到切换离散系统最
通过实例,运用过程的焓效应和熵效应,揭示吉布斯自由能判据的本质,从而引出其他特定过程对应方向性的判据。
利用荧光偏振度法激光拉曼光谱法研究了N-正丁基-苯甲酰-2-磺酰内亚胺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荧光探针偏振结果显示,它可提高红细胞膜的微粘度,并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激光拉曼光谱的结果
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电话线远程通讯的铁路道口自动报警主机,该主机具有能识别列车运行方向、系统故障自诊断、报警处理、记录报警和监控等功能.给出了该设备硬件/软件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