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官迷”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e15807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当“小干部”的孩子
  
   小果的班干部经历:小果读四年级,她已经连续当了三年的班干部。以前都是老师凭学习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指定班干部,但从今年开始要实行竞选投票制。小果很紧张,对妈妈说:“完了,我可能要落选了。”小果让妈妈帮她写一篇竞选辞,并要求提前举办10岁生日宴,以便和同学拉近关系。妈妈有些惊诧:这小鬼头的社会常识也太丰富了吧!妈妈拒绝了小果举办生日宴的请求,并让她自己写竞选辞。
  竞选结果出来了,小果落选了。她在家里大发脾气,埋怨爸爸妈妈不支持她。妈妈说:“不当班干部就不当呗,总不能一直都是你当,也要给其他同学锻炼的机会呀。”小果马上反驳道:“不行,那多没面子,大家会瞧不起我的。”
  后来,小果自己直接去找老师提要求,被老师拒绝后,小果发誓说:“明年,我一定要把班长的位置抢回来!”
  妈妈有些担忧:小果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强烈的权力欲望,这样到底好不好?
  凡凡的班干部经历:上幼儿园时,凡凡因为个子长得比同龄孩子要高,于是老师选他做小组长。凡凡的奶奶喜不自禁,逢人就说:“这孩子有做官的天赋,将来肯定光宗耀祖。”渐渐地,凡凡心里就有了“官”的概念。在路上,爸爸和熟人打招呼:“王主任好!”“刘院长好!”凡凡就会盯着爸爸问:“他们是当官的吗?他们的官大不大?主任和院长哪个大?”
  凡凡上小学后,奶奶不断地跟老师强调:凡凡在幼儿园当过小组长,而且当得很好。老师看凡凡个子最高,于是就让他当一个学期的班长试试。凡凡乐得见谁都说:“我是班长,全班最大的官。”他还经常对同学说:“我是班长,你们都得听我的。”
  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凡凡的语文、数学都刚及格,老师给凡凡爸爸打电话:“成绩不好的学生当班长是很难服众的,下学期的班长可能会考虑其他同学。”凡凡知道后,急得大哭。奶奶也在一旁直抹泪,说:“你们可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啊。”凡凡奶奶要求爸爸妈妈给凡凡转学,说差一点的学校也没关系,只要能当班长。
  
  孩子为什么会有“官瘾”?
  
  孩子对“官职”的兴趣大致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观的心理需求,二是外界环境的影响。
  孩子从各方面接受到的信息让他认识到:当官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当官证明你很能干。大人也常常会拿孩子的“官位”进行攀比:我家孩子年年是班长,你家孩子呢?或者以此来激励自家孩子:你看人家婷婷,年年是班干部,你连一个小组长都没当过。这些言语的导向非常明确:当了班干部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孩子怎么能不对班干部的“官位”趋之若鹜呢?
  班干部是全班学生关注的焦点,这无疑会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这种心理本来是正常的,适当地引导会激发孩子争先创优的意识,但是,很多大人却往往对此表现出过分的热情,并给予不合适的解释:哎呀,你真是人小志气大,从小就有权力欲望,长大了绝对当大官。这就给了孩子一种误导:想当官,能当官,就是好样的!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孩子就会忽视努力的过程,而纯粹追求结果:看谁的官大、权力大。
  小果对班干部职位的狂热追求是自己主观心理需求所造成的,凡凡则是受了奶奶的误导,将当班干部作为自己上学的唯一目标。
  
  正确引导孩子对待权力
  
  不论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还是受主观心理需求的支配,孩子对权力表现出来的热情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要适时做好引导。
  一、淡化“权力观”
  当孩子表现出对“官职”的兴趣时,家长要告诉他:官职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组长为全组的同学服务,班长必须为全班的同学服务。将权力和责任结合起来,让孩子从纯粹地比权力转为对责任的认识与担当。
  二、不用“官职”来评价一个人
  “谁谁混得好,年纪轻轻就当了局长;谁谁混得差,年过半百,连个科长都没当上。”大人的这些言语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家长更不能拿职位的大小来评价孩子:“飞飞年年当班长,这孩子真不错。”“你如果当了班干部,妈妈就奖你一辆赛车。”将“官职”当作“优秀”的代名词,这会误导孩子:只有当“官”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官位”只能说明他某些方面的能力强;而且,官职更多的“好处”是让自己得到锻炼,而非荣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孩子的成长才不会偏离方向。
  三、鼓励孩子通过努力获得他人的信任
  同学们为什么选张三当班长,而不选李四当班长,这其实也是一种信任;别人为什么信任你?那是因为你让人感觉有能力,能做好这件事;而能力绝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孩子想当班干部、想出人头地,这不是坏事,至少表明他是积极上进的,家长要给予鼓励,引导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同学们的信任。凡凡奶奶一味地强调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而不是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就忽视了孩子成长的主观能动性。家长应该鼓励凡凡:你要将学习成绩提上去,团结同学,帮助同学,这样大家才会选你当班长。
  
  编辑朱璐zhulu83@126.com
  www.mochou.cn“在线投稿”《家教与成才》
其他文献
前几天在北美的妈妈论坛看到一个有趣的讨论:为什么中国孩子越长越瘦?发帖子的中国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出生时体重百分比是100%(美国婴儿体重标准之一,50%是平均值,相对百分比越大,说明孩子的体重发育情况越好),胖乎乎的很可爱,现在孩子两岁多了,体重的百分比掉到了5%,一脱衣服,身上的排骨清晰可见,似乎周围不少中国孩子也有类似的情况,而美国孩子则是出生时体重百分比小,越长大身体越结实。妈妈们在回帖中七嘴
期刊
接触到《爱出一个好宝贝》的时候,正是我的早教之路陷入困境,找不到方向的时候。  一直从事中学教学工作的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盲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在育儿方法的选择上,我却想成为各个教育大家的集大成者。可刚开始时,雄心百倍,尝试诸多教育专家提出的教育方法,设想女儿也会成为“天才”,但慢慢地,就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女儿不按自己预想的去做,不仅早教进行不下去,连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老想冲
期刊
“让学生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什么之室是我们的阅览室?”答案都是两个字———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与思考和思想有关的建议占百条建议的14%。这些与“思”有关的建议,提醒我们要教学生运用思维,学会思考,形成思想。遗憾的是,我们教知识重于教思考,练习题重于练思维,成高才重于成思想。所以,我们现在的学生乏于思考,思维固化,思想散漫……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千方百计地
期刊
《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附光盘)  王金战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金战老师用实践证明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而他的方法如此简单。他的每个精彩故事都融入了深刻的教育智慧和独特的王氏幽默,他告诉我们:差生和优等生之间只隔着一层窗户纸,而它随时可以轻轻捅破。  在书中,王金战老师首度倾囊传授金战学习法,这不仅是他多年教学经验的精华,也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智慧。  本书附赠的讲座光盘,
期刊
2010年10月17日,20名得到江苏省“春蕾圆梦爱心行动”资助的在宁高校大学生代表,满怀感恩之心来到了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和资助他们的爱心企业与个人见面。  见面会上,省儿基会副理事长林敏端向学生们介绍了省儿基会的建会历程、宗旨和开展慈善项目的情况,并通过播放《春暖花蕾》纪录片使学生们更加充分地了解“春蕾计划”、“春蕾圆梦工程”的主要成果。面对省儿基会领导和资助者的亲切询问,同学们放下拘谨
期刊
近来,一份融入一些80后父母集体智慧的“婴语单词表”在网上流传,给急需弥补育儿知识的年轻家长打开了另一扇窗。但早教专家却另有隐忧,科学育儿还得因人因时而异,讲求个性差异。  所谓的“婴语”其实就是指婴儿的“语言”,也就是小宝宝通过自己的身体和行为,向外界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80后父母们将这些“婴语”制成了一份单词表,汇总了17条婴儿可能会出现的行为和表情,并配有他们认为“正确”的解释和能“普遍适用
期刊
著名哲学家任继愈的母亲本分、正直、善良,她常常教育孩子们要勤学善思,致力读书。细雨润万物,多情而无声。可以说,母亲的早期教育深深地影响了任继愈。  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任继愈从四岁起入私塾识字,自由的家庭氛围使他思想开阔,无拘无束,凡事总喜欢刨根问底。  有一次,小继愈忽然看到一种小东西,这引起了他的兴趣。方砖上,一只蚂蚁在爬着,它爬得很慢,似乎在边爬边思考,又像是在等谁。任继愈耐心地等待着,试图
期刊
与《莫愁家教与成才》杂志从相识到相知已有数载,作为一名家长兼教师,《莫愁家教与成才》是我案头必备的杂志,与她结缘,让我受益良多:  她是育儿教子的“百宝箱”  家有小女初长成,女儿倒也算是乖巧伶俐,只是在面对自己有意无意犯下的错误时,从不低头认错,而且是“牛”劲十足,用硬的不行,来软的更无动于衷。我和她妈妈轮番上阵,也无济于事,这样的场景不断地重复着,可我们就是束手无策。  阅读了2010年1月刊
期刊
黑幼龙,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被称为“华文卡内基之父”。著有《慢养》《我最珍惜的人生价值》《我的人生我的梦》《做失败者不愿做的事》等等。  他提出了教育孩子要“慢养”的理论,即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急躁,而应放一下,停一下,给予孩子自由与空间,让孩子学会成长。  他希望每位父母都能清醒地意识到,教育孩子不是赢在起跑线,而是赢在终点线;不是赢在现在,而要赢在后来。    笔者:如果自己的孩子成了所
期刊
2010年11月8日,南京市教育局再次重申,要求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继续加强督查,确保全市有关学校严格执行冬季作息时间规定。为此,南京市教育局还公布三部电话,接受家长、学生和市民监督投诉。  为保证学生冬季拥有较为充足的睡眠时间,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南京市教育局从2004年起开始在小学推行冬令作息时间,2008年将这一规定推行到初中。据规定,从每年11月1日起到第二年3月31日止,市区小学和初中学生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