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养,让“坏”孩子 优秀起来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k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幼龙,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被称为“华文卡内基之父”。著有《慢养》《我最珍惜的人生价值》《我的人生我的梦》《做失败者不愿做的事》等等。
  他提出了教育孩子要“慢养”的理论,即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急躁,而应放一下,停一下,给予孩子自由与空间,让孩子学会成长。
  他希望每位父母都能清醒地意识到,教育孩子不是赢在起跑线,而是赢在终点线;不是赢在现在,而要赢在后来。
  
  笔者:如果自己的孩子成了所谓的“问题孩子”,我们如何面对呢?怎么帮助他规正自己的道路呢?
  黑幼龙:我的4个孩子现在都很优秀,但在他们小时,也做过错事,也有着大家公认的“坏”行为。我的二儿子从小顽劣异常,做过无数令父母头疼的事情,包括差点点着邻居的汽车,到超市里顺东西被抓住,成绩平庸落后,基本可以算是个“问题少年”。面对这样难以管教的孩子,我并没有施以高压棍棒,也没有放任自流,我相信,孩子都会因为好奇而做错事,为人父母最重要是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爱他,即使犯错,只要改过,父母的爱永不改变或减少。
  事实证明,这样的无功利性的慢养教育是成功的,长大后的二儿子,成为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那一年,他才29岁。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会犯些错,怎样对待这些犯错的孩子,这就是“慢养”的关键。要给孩子一点空间,可是又不能完全放任,要有一点拿捏的工夫。慢并不是说让我们的步伐慢下来,慢是让我们的爱管闲事、控制欲慢下来,思考一下怎么样对孩子是最好的,事情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笔者:您女儿也经历了青春叛逆期。她每天都化很浓的妆,经常带各种各样的男朋友回来,都不是父母喜欢的,您那时用什么方式对待她?
  黑幼龙:那时候我们也骂、也叫,只差一点没有做的就是打孩子。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责骂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这就是她的叛逆期,过了这段时期,她就会明白。现在她一点都不化妆,穿着也不另类,头发也是直的。
  当孩子叛逆时,父母能不能忍受,就要看你的心境。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尤其是情感心理学的研究,孩子如果在初中时喜欢了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持续大约6个月左右。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慢下来,不能焦虑,如果你焦虑了你去干涉他,越硬性干涉,就等于强化这个事情对于他的影响。所以要像炉子上一锅老火汤,急不得,躁不得,烦不得,要沉住气,耐下心,方能领略其中真义。
  
  笔者:您觉得孩子身上,什么能量是最关键呢?如何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呢?
  黑幼龙:我们要帮助孩子不是赢在起跑线,而是赢在终点线,不是赢在现在,而是赢在后来。就算我们的孩子考取了最好的初中,进了最好的高中,进了最好的大学,又说明什么了呢?进入社会没人管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只在乎你是否自信,是否喜欢和别人沟通,办事能力如何等。
  现在的教育很多是“塑胶”,设计成型,流到模子里面,每人都是同样的个性。因为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只有一个模式,就是分数、就是升学、就是考试,等孩子长大了,都成为不会做决定、不会管理自己、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人。
  性格决定命运,到底什么性格对我们是最好的?比如一个三角形,三边分别是态度、能力、知识技能,人的成功大概就靠这个三角形。态度指的是自信、热忱,还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能力指的是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知识技能指的是所学的专业技能。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是态度和能力,占80%的影响,而专业所学的知识对你的未来只有20%的影响。
  所以,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不怕挫折的勇气,充满自信,乐于与人沟通,等等,这些才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笔者:在您出的《慢养》一书中,提到慢养是需要慢火烘制,回味咀嚼的。面对学习不好的孩子,怎样才能做到这种“慢养”?
  黑幼龙:孩子学习不好,对父母来讲是很挫败的事情。但父母在批评责骂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孩子其实也很难过呢?每个孩子都喜欢拿高分、得第一名,但当成绩不好的时候,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与鼓励。但父母这个时候只考虑自己的难过,而忽略了孩子的难过,不断地在孩子的脑门上贴上失败者的标签,长此以往,就会在孩子自己的心目中、在家长的心目中、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失败者”的形象,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往失败的方向靠,他会自我暗示:我就是一个失败者,我就是不行,我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好,干脆我就放弃自己,这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慢下来,不要一看到孩子的坏成绩,就急着否定孩子,要懂得思考,寻找不足,鼓励启发孩子。这“慢下来”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忐忑的心会因为你的“慢”而变得平静。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紧张气氛也宽松了,孩子也不会有“失败者”的心理标签。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当然作为父母,我们有父母角色的责任,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好老师,因为好老师会引导他;同时也把自己看成是孩子的好朋友,一起来分享快乐,弥补不足。并不是高高在上,把自己变成一个权威者的角色。
  “慢”并不表示我们漠不关心,而是每当我要做一个决定的时候,或者每当我要生气的时候,每当我要横加阻挠的时候,放一下,停一下,好好考虑一下。
  
  笔者:现在很多家长忙得没时间和孩子交流,如何解决子女教育和自身事业之间的平衡呢?
  黑幼龙: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时间也就几十年,非常宝贵,真的不要错过。从孩子出生,到他二十多岁独立进入社会,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工作很忙、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实在太短的父母,怎样和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呢?我建议用质来弥补量的不够,比如你一个礼拜只能够两天回家吃晚饭,那可以吃饭之后抽出半小时跟孩子沟通、分享、谈心,或者一起打电动玩具,或者一起出去散步,这些都是提高品质的方法。那种天天回家吃晚饭的爸爸,如果吃完晚饭以后就看电视新闻、看报,都不跟孩子讲话,和不回家或少回家吃饭的爸爸相比,都不见得好。
  
  笔者:您说“家是一个同心圆。个人,夫妻,孩子,工作,由小而大,一层一层成为彼此间的紧密联系,既有相同的生命印记,又能保有每个人独特的本质,也造就了精彩有趣的家庭。”那么,如何能够拥有非常愉快的父母生涯呢?
  黑幼龙:做家长、为人父母才是我们最天然的本职工作。教育是很费心的事,但又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磕磕碰碰的情况,孩子的成功也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一些事情是需要费心处理。慢养并不是说我们就撒手不管了,孩子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这样子我们就失去了做父母的责任,我们要时刻站在孩子的旁边,要给予他一个正确的引导,给予他积极的鼓励、善意的批评,去发现他的潜能,当触及危险时,要把他及时拉回到安全地带。我觉得这是父母角色的职责,但是切记,在安全地带,孩子永远是自由的。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王淑娟mochouw@yahoo.com.cn
  www.mochou.cn“在线投稿”《家教与成才》
其他文献
小朋友是一个很奇妙的个体,当他们长大成为小小孩的时候,看着比自己小的BB,他们又充满了羡慕。尤其看着小BB们那么舒服地躺在床上,喝着奶的模样,那种羡慕更加不言而喻了。每天都被爸爸妈妈“逼”着吃饭,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什么我不能像小BB那样,继续喝奶,那多省事呀。  不恰当的回答    现在这么大了还吃妈妈的奶,你羞不羞啊!    吃妈妈的奶,是孩子与妈妈最亲密的接触,那是一件多温暖的事情呀!可是
期刊
案例  一个没有得到过母爱的孩子,一个到了17岁仍是没有户口、没有身份的男孩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把他的亲生母亲告上了法庭。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小帅的母亲魏某未婚先孕,孩子的降生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魏家认为女儿有辱门风,根本不认这个外孙。魏某没有工作,男友张某收入也不高,两人草率结合后,张某又不愿意抚养孩子,最终他选择了不告而别。  魏某因为没有生活来源,无法抚养孩子,于是
期刊
前几天在北美的妈妈论坛看到一个有趣的讨论:为什么中国孩子越长越瘦?发帖子的中国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出生时体重百分比是100%(美国婴儿体重标准之一,50%是平均值,相对百分比越大,说明孩子的体重发育情况越好),胖乎乎的很可爱,现在孩子两岁多了,体重的百分比掉到了5%,一脱衣服,身上的排骨清晰可见,似乎周围不少中国孩子也有类似的情况,而美国孩子则是出生时体重百分比小,越长大身体越结实。妈妈们在回帖中七嘴
期刊
接触到《爱出一个好宝贝》的时候,正是我的早教之路陷入困境,找不到方向的时候。  一直从事中学教学工作的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盲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在育儿方法的选择上,我却想成为各个教育大家的集大成者。可刚开始时,雄心百倍,尝试诸多教育专家提出的教育方法,设想女儿也会成为“天才”,但慢慢地,就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女儿不按自己预想的去做,不仅早教进行不下去,连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老想冲
期刊
“让学生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什么之室是我们的阅览室?”答案都是两个字———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与思考和思想有关的建议占百条建议的14%。这些与“思”有关的建议,提醒我们要教学生运用思维,学会思考,形成思想。遗憾的是,我们教知识重于教思考,练习题重于练思维,成高才重于成思想。所以,我们现在的学生乏于思考,思维固化,思想散漫……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千方百计地
期刊
《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附光盘)  王金战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金战老师用实践证明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而他的方法如此简单。他的每个精彩故事都融入了深刻的教育智慧和独特的王氏幽默,他告诉我们:差生和优等生之间只隔着一层窗户纸,而它随时可以轻轻捅破。  在书中,王金战老师首度倾囊传授金战学习法,这不仅是他多年教学经验的精华,也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智慧。  本书附赠的讲座光盘,
期刊
2010年10月17日,20名得到江苏省“春蕾圆梦爱心行动”资助的在宁高校大学生代表,满怀感恩之心来到了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和资助他们的爱心企业与个人见面。  见面会上,省儿基会副理事长林敏端向学生们介绍了省儿基会的建会历程、宗旨和开展慈善项目的情况,并通过播放《春暖花蕾》纪录片使学生们更加充分地了解“春蕾计划”、“春蕾圆梦工程”的主要成果。面对省儿基会领导和资助者的亲切询问,同学们放下拘谨
期刊
近来,一份融入一些80后父母集体智慧的“婴语单词表”在网上流传,给急需弥补育儿知识的年轻家长打开了另一扇窗。但早教专家却另有隐忧,科学育儿还得因人因时而异,讲求个性差异。  所谓的“婴语”其实就是指婴儿的“语言”,也就是小宝宝通过自己的身体和行为,向外界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80后父母们将这些“婴语”制成了一份单词表,汇总了17条婴儿可能会出现的行为和表情,并配有他们认为“正确”的解释和能“普遍适用
期刊
著名哲学家任继愈的母亲本分、正直、善良,她常常教育孩子们要勤学善思,致力读书。细雨润万物,多情而无声。可以说,母亲的早期教育深深地影响了任继愈。  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任继愈从四岁起入私塾识字,自由的家庭氛围使他思想开阔,无拘无束,凡事总喜欢刨根问底。  有一次,小继愈忽然看到一种小东西,这引起了他的兴趣。方砖上,一只蚂蚁在爬着,它爬得很慢,似乎在边爬边思考,又像是在等谁。任继愈耐心地等待着,试图
期刊
与《莫愁家教与成才》杂志从相识到相知已有数载,作为一名家长兼教师,《莫愁家教与成才》是我案头必备的杂志,与她结缘,让我受益良多:  她是育儿教子的“百宝箱”  家有小女初长成,女儿倒也算是乖巧伶俐,只是在面对自己有意无意犯下的错误时,从不低头认错,而且是“牛”劲十足,用硬的不行,来软的更无动于衷。我和她妈妈轮番上阵,也无济于事,这样的场景不断地重复着,可我们就是束手无策。  阅读了2010年1月刊
期刊